文字学著作。二卷。宋张有撰。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至宋政和七年(1117年)之间。 张有,字谦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家为道士。此书主要是为了纠正王安石《字说》而撰。 全书收字三千余个,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是书以《说文解字》为准绳,辨析所收录汉字的正、俗之体。正体用小篆书写,别体、俗体则录载于注释之中。注释文字十分简短。如:"原,别作源,非。""奔,别作犇,非。""紬,隶作细,非。"下卷入声后附录辨证六篇:一、联绵字;二、形声相类;三、形相类;四、声相类;五、笔迹小异;六、上正下讹。其说法"剖析毫釐,至为精密"(《四库全书总目》语)。 《复古编》的撰写旨意,如其书名所示是志在复古。作者十分笃信《说文解字》,处处以《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形体为正,凡字体不符合小篆的,哪怕是笔画稍有差异,一律认为是别字、俗字。如主张"劈历"不能写作"霹雳";"伏羲"不能写作"伏牺",必须写作"虑亏";"琵琶"不能写作"琵琶",必须写作"枇杷"等等。这实际上是否认了汉字形体的发展衍变,要把已经通用的后出的字体废除,一切尽归于古。《复古编》的纰谬多为后代学者所批评。清代学者钱大昕作《复古编跋》,说:"谦中虽笃信《说文》,然所据者乃徐氏校定本,如摴、琛、祢、韵、塾、剧、坳、辨、毬皆为徐新附字,笑为李阳冰所加,而误认为正文。琵琶乃��把之讹,而以为枇杷;凹凸乃窅突之俗,而以为坳垤;认,古书作仞,而以为讱;妙,古书作眇,而以为��。䍘与穼、须与湏、畐与荅,形声俱别,而并为一文,此则误之甚者。"此外,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对此书也有刊误,可参阅。即便如此,《复古编》保存了不少汉字的各种形体,对文字学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要版本有元至正六年吴志好古斋刻本,明清龙官刻本,崇祯四年冯舒抄本,清道光十五年莫友芝家抄本,及汲古阁旧钞本。收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