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理研究表明幼儿园孩子喜欢攀比是自我


  昨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放学,被嫌弃了。
  平常都是我送孩子上学,我媳妇接孩子放学。昨天我媳妇有事,我就去接孩子。
  因为我基本都在家写文章,平常也没啥应酬,就是偶尔打打球,因此穿着比较随便。当时提拉着拖鞋,穿大裤衩就去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女儿就跟我说"爸爸,你以后别去接我了,还是让我妈妈接我。"
  "为什么,我接你不好吗?"我就问。
  "我喜欢妈妈去接我"我闺女回道。
  "好吧。"我只能郁闷的同意。
  吃完饭,我在我房间看书的时候,我媳妇过来问我
  "你知道你闺女为什么不喜欢你去接吗?"
  "为啥?"我疑问的看着她。
  "因为你去接的时候,邋里邋遢的,也不知道打扮下自己。"我媳妇说。
  "你闺女告诉你的?这么小就攀比?"我有些困惑。
  "现在小孩可攀比了。每次我打扮的好看点去接你闺女的时候,你闺女就拉着我的手,使劲的向她同学介绍我说‘这是我妈妈’,那个得意劲你是没见到。而一旦我没打扮,你闺女就比较老实。"我媳妇继续说道。
  我听完,无奈的摇摇头。想一想,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孩子平常在家吃饭的时候不积极,一旦跟她哥哥再一起吃饭的时候,就特别积极,跟她哥哥比着吃,看谁吃得快,吃得多。
  平常领着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他们的画风是这样的:
  "我有奥特曼,可厉害了"、"我也有奥特曼,这么大,肯定比你的厉害""我的奥特曼还能变形呢"……"我爸爸可厉害了,一拳能打死老虎""我爸爸更厉害,一拳能打死大象"……
  看来孩子真的特别喜欢攀比。
  孩子为什么喜欢攀比
  相信很多父母可能都发现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攀比行为。父母可能也疑惑,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攀比,孩子却有与别人攀比的习惯呢?
  事实上,孩子的攀比习惯并不是来源于父母,而是他们自我认知建立的结果。
  人的自我认知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而是从无到有,逐步建立的,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无自我认知:2岁前
  2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自我认知的,因为此时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出这种认知能力,当然也就不会有自我认知概念。
  2、自我认知萌芽:3-6岁
  3岁的孩子大脑进一步发育,认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上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接触的增多,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初步产生了自我认知,来区分自己跟别的孩子。
  3、自我认知初步建立:6岁-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智力上产生了新的飞跃。他们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人群,参加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社会化交往活动的增多,为孩子自我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孩子需要进一步定位自己,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自己究竟是是什么样的人。
  4、自我认知的成熟完善:12岁之后
  在12岁之前的自我认知发展中,孩子的自我认知会受到父母、老师的很大影响,而12岁之后,孩子的认知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接近成人,这种影响会明显减少,他们会综合考虑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基于客观的、理性的事实的来认知岁自我。
  而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恰恰就属于3-6岁的自我认知萌芽阶段。
  为什么说自我认知的萌芽阶段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受限于智力的因素,他们在区分自己与别人时,做不到精细化的分类,看不到心理、精神等内在特质,因此只能通过具体的外表和所有权来看待自己,区分彼此。
  比如,
  我是男孩,我有些胖,我有一个奥特曼玩具,我爸爸很厉害,我妈妈还漂亮……
  正是这些外表特征和所有权来帮助他们跟别的孩子来区分。他们还不会用内在特质,比如努力、认真、勤奋等来区分彼此,他们也认识不到这一点。
  当孩子处于这样的自我认知阶段时,再结合物竞天择的本性,孩子会总想胜过别的孩子,让自己显得更厉害,所以孩子就开始攀比,喜欢拿这些外物跟别人对比。
  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特别习惯跟人攀比的根本原因。
  面对孩子的攀比应该怎么办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攀比行为,如何处理才能引导孩子正确成长呢?
  1、不要过多的苛责孩子
  当父母明白了孩子攀比的内在本质,父母就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攀比行为。不要过多的苛责、教育孩子,说什么"你不应该攀比"、"攀比是不对的"。孩子不懂什么是攀比,他们只是本能的想让自己胜过别的孩子。过多的打压孩子的这种攀比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建立。让孩子失去自信,变得自卑。
  比如我们总打击孩子,说你比车、比房子这是在攀比。但在孩子的意识里,又不觉得这是攀比,如果不拿这些跟别人比,他又没有比别的孩子厉害的地方,因此他会觉的自己比别的孩子差。
  2、提供攀比素材,适当的迎合孩子
  父母更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攀比行为。不仅不要过多的批评,而且应该适当的迎合孩子的攀比行为。当然,这种迎合是在父母能力范围内的。不要特意为了孩子,明明买不起的,也要贷款买,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适当的迎合,让孩子觉得自己会比别的孩子棒,更加自信。
  而且迎合孩子,不是必须要用金钱来支持的。
  父母可以带孩子做一次有意义的冒险,用手工做一个奇特的玩具,参加一次特别多活动……这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但却带给孩子独一无二的体验,这都可以让孩子在与别的孩子攀比时胜出。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爆红网络,是一个爸爸专门装扮成恐龙去接孩子,引的全班小朋友都围观。相信这时候的孩子绝对是最幸福的,他会被别的小朋友羡慕嫉妒恨,谁还敢跟他攀比?
  3、生活中父母不要攀比
  我们不苛责孩子,并且适当迎合孩子的攀比心理,并不代表我们要支持孩子攀比行为。
  幼儿园的孩子攀比是正常的,父母只要正确引导,孩子会平稳过渡到下一个自我认知阶段,这种攀比行为自然而然的就会消失。
  但是有的父母本身就有跟别人攀比的爱好,比房、比车、比老公,孩子也是他们的攀比对象,所以他们不是引导孩子平稳过渡,相反通过言传身教,大肆的鼓励孩子攀比,让孩子养成了攀比的习惯。那么即使孩子成长了,自我认知到了下一个阶段,这种攀比的习惯也不会改变,因为被攀比的习惯被父母固化了。
  所以,父母要避免孩子以后不攀比,就要自己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后正确的引导孩子,孩子的攀比就只会是暂时的,长大了也不会养成攀比的习惯。
网站目录投稿: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