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新区之"新",新在改革,新在创新,而完善的体制机制正是顺利推进新区改革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黄岛区编办按照"新区大整合、功能区扁平化、基层强治理"的总体思路,从新区、功能区和街镇"三个层面"入手,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积极对新区体制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为新区高效运转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叠加政策优势,优化机构设置,加快新区体制机制创新 围绕建立适应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加速区划调整后的体制融合,叠加国家级新区政策功能优势和行政区管理服务保障优势,整合机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创新驱动,形成全域统筹发展新格局。一是整合机构。研究制定了《关于黄岛区(西海岸新区)管理体制调整方案》和《关于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机构设置的实施意见》,实行新区与黄岛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将15个功能区整合为9大功能区,形成"七个统一"(即:一个党委、一个人大、一个政府、一个政协、一个人武部、一个法院、一个检察院)的组织架构;实行"大部门制"机构设置,整合原黄岛区、原胶南市党政群机关,组建了新区党政群机关,黄岛区委(新区工委)设置8个工作部门,黄岛区政府(新区管委)设置24个工作部门,群团机关设置9个,机构精简了60%左右;按照精简、扁平、高效原则,在青岛开发区等功能区综合设置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投资促进工作机构,形成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较调整前精简压缩了三分之二以上。二是理顺关系。调整理顺新区、功能区、镇街之间的关系,建立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新区对各大功能区的规划布局、管理体制、产业发展、财税体制、干部使用等重大事项实行统筹领导,通过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重大项目统筹协调、财政预算管理、督查考核等制度,实施新区对各大功能区的统筹管理;功能区实行扁平化管理,综合设置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投资促进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功能区内的社会事务由覆盖范围内的街镇负责;新区对镇街实行分类管理,各大功能区覆盖范围内的镇街实行经济与社会事务分开管理,镇街主要承担各大功能区服务保障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镇街党(工)委书记可兼任功能区党工委委员或党组成员,促进功能区与镇街协同发展。三是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实施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了五大方面15项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成立新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管理限批清单、行政审批权力清单"三张清单",在转变行政审批方式方面率先突破;简化市场主体准入行政审批程序,实行"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工商登记"一口式"运行等一揽子改革,着力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简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程序,实行规划许可核准制、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备案制、限时严格验收等措施,推进建设项目审批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四是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三年改革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陆海统筹、军民融合、科技体制、金融服务、土地和海域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等重点领域的创新试点。创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30条核心人才政策,成立11个领域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着力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推进干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在中德生态园等积极探索推行职员管理改革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 二、实施多元开发,推进事权下沉,释放功能区自主发展活力 一是多元开发。对整合后的九大功能区,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分类设置功能区管理机构,探索并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具有青岛特色、充分释放新区功能的多元开发模式。"法定机构"管理架构——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试行理事会—管理局双层管理模式,建立"决策主体多元化、执行机构法定化、管理模式职员化、监督职权独立化"的区域开发体制。"企业主导"开发模式——借鉴德国等国外先进工业园区做法,在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实施以企业主导的开发建设模式,采取"指挥部+平台公司"一体开发模式,聚合指挥部协调保障和企业封闭运作优势。"市场主体"开发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吸引国内外旅游企业巨头、大型集团公司等,参与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放大市场的资本运营优势和度假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度假区跨越式发展。"军地议事"工作机制——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立军地双方共同参与、联合推进、民主协商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事权下沉。按照"开发导向、统分结合、权责一致、高效便利"的原则,明确各大功能区管理权限,除跨区域、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由新区统筹外,其余涉及项目建设的产业发展、投资管理、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事权,以及处级及以下干部管理权限,充分赋予各大功能区,同时研究功能区财税分成和招商利益共享体制,不断提高功能区自我滚动创新发展的能力。目前,已研究出台了《关于明确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功能区管理权限的意见(试行)》,向功能区下放69项管理权限,进一步释放了功能区的自主发展活力。 三、强化基层治理,实行条块结合,构建新型街镇社会治理体系 着眼推动街镇工作重心向抓社会治理转变,工作理念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区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建立起区社会治理办公室统筹调度、部门镇街分类处置、管区网格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架构,有效推进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起大安全、大城管、大信访、大稳定的"大治理"体系。一是条块结合。为促进社会治理工作重心下沉,实施"三个整合":即整合综治办、城管办等相关单位,整合城管、安监、治安等信息平台,整合协管员队伍。在区级层面,设立"一组、一办、一中心"(即区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社会治理办公室和社会治理综合信息中心),在街道层面,强化"街镇—管区—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同时厘清部门、街道的管理边界和权责,实现社会管理工作条与块的有机衔接、无缝对接,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社会治理体系。二是网格管理。坚持网格化人工巡查的"地网"与信息化自动巡查的"天网"相结合,构成"天罗地网"。完善"街道一张网、管区一大格、社区一小格"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将全区街道细分为88个管区、1130个网格,选派了88名处级和88名科级干部到街镇管区担任管区书记及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管区的社会治理、安全稳定和城市管理等工作。三是信息支撑。依托智慧城市技术,借助视频监控、遥感航拍、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实时获取、处理各类信息。同时,建立实行与其他社情民意类信息平台联动机制,实现社会治理信息互通共享,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置能力。 经过机构整合和体制机制调整理顺,有效解决了新区行政管理层级过多、黄岛区与开发区两套机构两张皮、功能区与辖区街镇关系不清等问题,形成了全域统筹发展新格局,为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E:ZZJ 关键词:体制机制 完善 西海岸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