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唐志钢而言,做企业远比做企业家重要,他要守的是一份事业,去弘扬千年苗医文化,拯救3 000多万痛风患者的民族大义,给实体经济添砖加瓦,由此及彼的推动一个传统产业新生。 在苗膳堂新品发布会的答谢宴上,来自山东的经销商,一个和癌症缠斗了23年中年女人,自告奋勇走上台献唱了一首《为了谁》。歌声一起,台下鸦雀无声,唐志钢止不住泪流满面。他曾经患有13年痛风,这种和疾病抗争多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痛苦,他太熟悉了。 不死的癌症 暴雨冲毁了上山路。 坐拥千万家产,正值事业攀高之际,唐志钢却因为严重的痛风,卧床不起。用时间换金钱,拿健康换财富,是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普遍现状,"白天谈生意,晚上忙应酬,失去了健康,手中的千万财富又有什么用?" 和痛风缠斗了13年,唐志钢没少想过办法,市面上有的痛风药或者治疗偏方,他几乎都试过,但往往效果微乎其微。他甚至久病成医:"西药吃了反应较强烈,副作用也大;用中药调理,效果缓慢,尿酸往往不降反升。" 痛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除了糖尿病之外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世界公认的疑难杂症。"这种病,可以一夜之间让人不能正常生活。"每当病发,唐志钢就迫切的渴望能有一种彻底治疗痛风的办法,即便开价一百万他都接受,"从商业角度来看,中国有超过3000万的痛风患者,能解决这个痛点,说明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好消息来得有点迟。2015年8月,一位外地朋友告诉唐志钢,在贵州有款叫"通酸"的产品,对治疗痛风有奇效。此时唐志钢已然心灰意冷,他在贵州8年,从没有听过这个药,他甚至怀疑这肯定就是一个三无产品。 没抱太大希望的唐志钢,在试用了"通酸"两餐之后,他奇迹地发现自己的痛风竟有明显的缓解。幸福来得太突然,唐志钢反而生疑,"里面会不会只是止痛药,或者是激素的刺激作用?"唐志钢马上把"通酸"拿到专业机构,给里面的成分做全面检测,结果显示只含有纯草药,并无其他添加物。 他转眼又想,也许自己只是个例,这个药可能没有普适性。为了验证效果,唐志钢开始在朋友圈子里开展"通酸试吃活动"。 一个身边的朋友,同样因痛风下不了床,在试吃"通酸"的第三天,对方竟大摇大摆地去打了场篮球。唐志钢有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采集数据: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6岁,在吃了"通酸"2-3餐之后,都有明显效果。 商人逐利,多年生意场经历,给了唐志钢极强的商业敏感度,他像发现了传世遗物一样兴奋,"这么好的产品竟然鲜有名气,这个机会我不能错过。" 云端的百草园 生产"通酸"的兴义华康中草药有限公司,位于黔西南苗族山区,已经有18年历史。唐志钢早就听闻苗医文化的神奇,他带着朝圣的心情,跋山涉水到这里,但眼前的一幕,让他心里咯噔一跳:"家庭式的小作坊,每年最多销售一千多万。这和想象的差距也太大了!" 唐志钢意识到机会来了。他找到华康公司的老板,表示自己愿意出资5 000万元,共同来做这件事情。双方谈判了两个月,达成了并购合作。但唐志钢意识到,双方经营理念存在严重冲突,"个体户思维,商业谈判在饭桌上进行;低成本运作,产品交易自然增长,从没投过广告;严重区域化,6个运营跑全国市场,贵州、湖南和湖北三省占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于是,唐志钢提出产销分离,华康负责产品生产,苗膳堂负责市场销售,发挥各自优势。 当一个公司还没有资源,没有品牌,没有用户的时候,必须找到一块最适合的战场,让大公司看着眼疼,就是进不来。随着"通酸"的走俏,一些行业巨鳄打起了它的主意,唐志钢不屑一顾,"我就算告诉你配方,你没有苗医的炮制技术,照样生产不出来。" 炮制技术是苗医内核,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讲究阴阳调和,相生相克一线之差。比如人参用于补气,莱菔子用于泄气,而苗医将两者一起使用,只补正气,只泻浊气。 唐志钢了解到,"通酸"的偏方由一位老苗医传承而来,经过改良而成。在"通酸"的配方里,几乎全部成分都是纯草药,而且很多只是普通食材,受困于食与药之间,造成"通酸"18年来在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唐志钢决心推广"药食同源",《黄帝内经》里讲:"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它们既是食材,也是药材,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比如人参和黄精就属于"药食同源",但现实生活中几乎没人把它们当做食品。 为此,唐志钢联合"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沟通来推动整个行业。同时,他还意识到,想要推动"药食同源"发展,还必须给"药食同源"产品做溯源认证。于是,他拜访无数学者专家,组建了一个"药食同源"系统,把相关药材名称、产地、属性、工艺、偏方等追溯信息搬上云端。 "很多人太急功近利了,现代化种植影响药效。"唐志钢还打算建一个自己的百草园,种植一些市面上少有的药材,"2015年贵州中药材产值达200亿,这说明苗药还是很有市场。"唐志钢甚至"大放厥词","明年通酸肯定能实现纯利润1个亿的小目标。" 从平台化到大数据 实现小目标,需要一场彻底的"变法运动"。 首先,唐志钢运营公司取名为苗膳堂。"跳出药品去做药"是他的观点:"苗膳堂和通酸,就像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市场上肯定不止通酸一种膳食食品,我要打造一个药膳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可以销售千千万万个通酸。" 接着,是产品的蝶变。唐志钢第一步是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给产品换了包装,把原来的胶囊改成压片糖果。然后又把产品的定位做了调整,完善了原材料的采购体系。唐志钢为此找到国内知名的咨询机构合作,专门建了一套营销体系。 最后,好产品离不开强大的渠道。唐志钢跟员工讲,中国有三家公司很厉害,娃哈哈、加多宝和农夫山泉,它们的成功都是因为有强大的渠道。 以前华康最苦恼的就是渠道问题。产品销售走不远,原来的团队几乎就是刚卷起裤管的农民,因为害怕迷路,销售人员甚至不敢进城。 唐志钢重新规划了运营团队,在线下抢占流量入口,在线上发掘大数据。医院没有专门的痛风科,他干脆建立专业的痛风服务咨询机构,并且将布局10个省会城市,发展直营点,打造样板市场,在全国市场招商加盟600个,铺开4万个销售服务网点。 同时,唐志钢还在线上建立一个大健康数据中心,数据下沉到三四级市场,每200个网点设置一个线下服务人员,区域把患者的信息记录在案,由总部通过大数据去维护。"每一个痛风患者的背后都有一群痛风患者,好产品会说话,口碑效应才是最好的营销。" 中国90%的药品销售在医院,唐志钢打算把"比普通药品效果还好的通酸"推到医院采购体系中,除此之外,酒店、商超和健身房都有"通酸"和苗膳堂的身影,唐志钢笑道:"教练给你推荐保养品不奇怪吧!" 从平台化到大数据,沉睡千年的医疗行业,遇到互联网,迸发出的是行业的嬗变和商业模式的改写,但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在完成交易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推动一个产业,不是由某个新颖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唐志钢坚信这种力量来自于踏实地的实体经济,"想要跳得再高一点,还得基石牢固。" 商业世界的玩法变幻莫测,但有一句话叫:一法通则万法通,要掌控终端去打市场,用好产品成就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