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华佗寺和华骨冢


                         华佗寺和华骨冢
    郑郭集东南十六里处,有个村庄叫华佗寺,华佗寺村北边靠沙河。沙河和华佗寺之间有个土冢,叫华骨冢。传说,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埋葬在这里。众所周知,华佗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的尸骨怎么会葬在这里呢?
    华佗,生于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所杀。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与董奉、张仲景一起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精于手术,曾用"麻沸散"为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他个人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改善,终成为名医大家。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开出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问其原因,原来华伦诊视后,已知一为表热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以为治。
  有督邮顿某人,经他人治疗后自觉病已痊愈,但经华佗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
    患者徐某人,与华佗友善,因病卧床不起,请华佗前来探视,徐某说:"自昨日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意乱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也,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华佗所言,五日而亡。
    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华佗闻言说无药可治。其子苦苦哀求,华佗说那就试试吧。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极为轻慢,态度极为狂傲,索酬也甚巨,又说无药可治,然后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
    广陵太守陈登喜爱吃鱼,每日无鱼不可,后来得了一种怪病,面色赤红心情烦躁,遍请名医皆不愈。下属说华佗就在这附近,命人请来华佗。华佗让准备十几个脸盆,用药后陈登吐出十几盆红头虫子。华佗说,这病是由吃鱼引起的,现在只是暂时缓解,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再找我医治,方可根治。果然陈登三年后旧病复发,派人找到华佗家中,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没及救治,结果陈登还是因此病去世。
    有人腹中长一结块,白天黑夜疼痛无比。临死时,他对儿子说:"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东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他儿子不敢违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个铜枪头,约有三分之一升左右。华佗听说后,就前去了解。华佗看完铜枪头,从小箱子里取出药放在枪头上,枪头立刻化成了水。家人后悔不已。
    这么有名气的神医怎么会被曹操杀了呢,曹操不是最爱惜人才吗?华佗死后为何葬在今天的华佗寺,而不归葬于沛国谯郡老家呢?其中有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华佗生活的时代,处于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诸侯连年争战不休,水旱蝗灾频繁发生,疫病流行,民不聊生。华佗本是一士人,一身书生风骨。目睹当时的社会景况,十分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动人民。为此,他数次婉拒官府的荐举,宁愿带着弟子,手摇金箍铃,走村串户,为百姓解脱疾苦,也不愿为官。当时华佗行医的足迹遍及徐州、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即今江苏、河南、安徽、山东等省广大地区,方圆数百平方公里。
    东汉桓帝(147—167)年间,项县(当时不带"城"字)一带瘟疫流行。正巧华佗带领樊阿、吴普几个徒弟,游乡行医经过这里。他们来到东小楼村、西小楼村时,正好这两个村的瘟疫流行得最厉害的时候,已经死了不少人,没死的也爬不出门口。华佗于是决定,一定要急救这两个村的病人。东小楼是个穷村,病人家无钱买药。华佗就用他三年时间试验成功的民间验方,采集春三月的茵陈蒿(迷迷蒿)熬成药汤,挨家挨户给病人送药治病。华佗不愧为"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神医,治一个好一个,很快东小楼的瘟疫就被他们治下去了。至今,项城一带还流传着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据说是华佗留给后人的歌诀。
    西小楼有几户有钱人家,开始不相信华佗的土方能治病,请来了巫婆、神汉焚纸烧香送瘟神。十几天过去了,西小楼的瘟疫不但没有送走,反而愈演愈烈,死人的事时有发生。西小楼的人眼见东小楼的病人服了华佗的药,治好了病,再也不相信巫婆、神汉那一套了,也把华佗请到他们村上。经过几天几夜抢救,西小楼的瘟疫也被华佗师徒给治下去了。人们都称华佗是"神医",临走时,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
    华佗到了吴国,治好了吴将朱治的金疮,又转到蜀国为关羽刮骨疗毒,于是神医华佗的名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传到曹操那里,曹操差人把华佗请到许都为其治病。
    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次发作,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针刺膈俞穴,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
    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华佗是从民间成长起来的医生,一生以解除穷苦百姓的病痛为己任,他怎肯长期留在曹丞相身边,专门侍奉一个权贵呢?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很不得人心。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找了个理由,以妻子有病需要他赶回去治疗为名请假告辞,曹丞相只好应允了。谁知华佗一去,再也不回许都了,仍然走村串户行医,为穷苦人治病。
    华佗走后,曹操头风病经常发作,多次写信催华佗回来医治,华佗均以妻病严重,请求延长假期,不愿返回。曹操生气了,就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华佗厌恶吃侍候权贵的饭,还是不愿启程上路。曹操大怒,遂以验看为名,派专使前去查看,并说:如果华妻果真病,就赐四十斛小豆,延长假期;如果华佗说谎,就将其拘捕押送回来。查看结果,华妻无病,华佗被押解许昌。曹操命华佗继续给他根治头风。华佗诊断后说:"丞相的头风已入内很深了,需要劈开头颅,取出风液,方可根除。"曹操一听,疑心顿生,劈开脑袋人还能活吗?认为华佗有害他之心,欲杀华佗。
    谋士一再进谏,说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多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气呼呼地说:"哼,其医术真的天下第一吗?我不怕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像他那样医生!"于是就把华佗长期囚禁监中,严刑拷打,希望他能回头。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一口咬定不用此法决不治病。曹操益怒,遂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竟下令在狱中将华佗处决。
    华佗临刑之前,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恳切的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害怕受到连累,不敢接受此书。华佗无可奈何,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然后就死。
  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无策,曰:"华佗不死,尚可有救。"就是这样,曹操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后悔也晚了。
    华佗的徒弟们得知消息后,便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许都,买通狱吏,收殓了师父的遗体,共同商量归藏师父于何地。樊阿说:"若将师父归藏谯郡故里,官府必然追查,众位倾刻就要大祸临头,不如归藏我家——彭城"。吴普说:"如将师父归藏你家,若被官府查出,你全家性命也是难保阿?"樊阿说:"师父生前待我如子,就是受株连我也心甘情愿。"最后众弟子决定把华佗灵柩运往樊阿老家彭城。
    一行人拉着华佗的灵车,日夜兼程向彭城进发。一天,灵车行到项县(当时治所在槐店)城西,正遇上霪雨天气,大雨滂沱,数日不止,灵车陷在泥中,无法继续前行,只得暂停歇息。消息传到东小楼村、西小楼村,过去曾被华佗救过命的人,听说华佗的灵车停在这里不能前行,就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成群结队的人来向樊阿请求,把华佗安藏在这里。樊阿、吴普等徒弟不从,决意要运回彭城。东小楼村、西小楼村的百姓说,不知天气什么时候放晴,眼下气温又高,路程尚远,又不能放停不藏,还是葬在这里吧!樊阿、吴普等人商议一番,觉得百姓说得有理,只好答应了。
    大家动手把一代神医华佗埋藏在沙河南岸的一块高地上。下葬那天,十里八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披麻带孝为神医华佗送葬,哭声传播十里开外。封土时,有的用筐抬,有的用盆端,有的用衣包,三天三夜就堆起一座特大坟冢。人们称它为"华佗冢"。
    后人在坟冢南面为华佗建庙,名叫华佗寺庙。不知何时,华佗庙演变成了华佗寺。
    后来庙宇所在村庄也以华佗寺命名了。
网站目录投稿: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