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锦衣华服相比,布衣,显得有些粗劣。 在以前,布衣代表着身份低微、 生活贫寒的乡野之民, 但很多时候,布衣却也是蛰伏于市井, 而思谋又高于平民者的自谓。 他们虽身着一袭布衣, 却胸怀大志、不甘平庸,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乐自然。 他们简约于外,涵养于心, 不依于权,不畏于势,自由旷达, 倾其一生,践行着布衣精神。 图片|《琅琊榜》视频截图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布衣属一介草民、闾巷黔首,本可觅半亩方田,寻一处安居,苔痕上阶,草色入帘,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但没有泯然众人,在于他们胸怀济世之志,自任当世之责。 他们或朝为布衣、夕为卿相;或一生求仕而不得;或安贫乐道,终身不仕,但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天下太平,他们隐匿于市井;世间动荡,他们救民于水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曹刿,一介布衣,却敢面见鲁庄公,为长勺之战献策。乡人劝他别去趟权谋者的浑水,他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最终以"取信于民、一鼓作气"之策击退了敌军。 高晓松曾说,他很向往"布衣立谈成卿相"的时代,穿上布衣或许什么都不是,但一旦站那儿跟你聊我的天下之志,你会忍不住拜我为卿相。 孔明出山前不过一介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顾茅庐前,他是卧龙岗散淡之人;得遇贤主后,他便是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士。 布衣虽身处贫贱,却通经籍、明道义,等待时机一展抱负。他们并非没有功名心,只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杜甫虽一介布衣,却时刻忧患天下,希望辅佐朝廷,成就圣贤事业。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他希望自己能像稷一样辅佐尧,再现清平盛世,所以即使一世奔波,"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仍念念不忘天下布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袭布衣,质朴无华,却能载世间大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 是布衣,亦是平民神相。 【 自由洒脱傲王侯 】 光绪年间,孙中山留日归来,途经武昌,久慕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名,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求见。张之洞一看,心中不悦,随即写下"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让仆人交给孙中山。 孙中山看了微微一笑,当即写下一句回呈张之洞。张之洞一看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深感来人不凡,急忙整衣迎接。 其实,布衣也是"不依",不依于权,不畏于势,不卑不亢。在他们眼里,布衣王侯没有尊卑之别、贵贱之分。布衣有如云间大鹏,心中自有万千山河,一身风骨,傲视王侯。 李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他行蜀道,登剑阁,渡荆门,游楚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他寓居终南,醉酒长安,使玄宗调羹,让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仰天大笑出门去";他也曾梦想骑高马,配利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他一介布衣,却天生傲骨,不受权势束缚,追寻心中侠义,所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一介布衣,手无寸铁,心中却有万千河山。 本是云中大鹏鸟,只看天低不肯飞者, 是布衣,亦是人间侠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贫乐道自风流】 《浮生六记》中说:"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布衣显达时,可兼济天下;穷困时,亦可独善其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他宁愿一袭布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而在三千弟子、七十二门徒中,他最喜颜回,欣赏他身在陋室,箪食瓢饮,也不改神仙之乐,不移松柏之志。 安贫乐道,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更注重内心的耕耘。他们简约于外,涵养于心,淡泊红尘外,潇洒天地间。布衣蔬食亦可活成烟火神仙。 正如诗曰:"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处江湖之远又如何?布衣蔬食,可乐终身,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闾巷宅边,植柳五棵,南山脚下,采菊东篱;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东坡,泛舟赤壁,自由旷达,一蓑烟雨任平生。 布衣蔬食,身居陋巷,却有安贫乐道的淡然。 于尘世间看水穷云起,听雨打芭蕉者, 是布衣,亦是烟火神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布衣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一介布衣, 怀济世天下之理想,过简单纯粹的生活, 世间动荡,亦可随遇而安; 人生苍茫,方能进退自如。 一壶春茶邀清风,麻衣素缕笑人间。 图片|《琅琊榜》视频截图 文字由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