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一时爽,减肥火葬场。 多少人嘴上喊着减肥,身体却在认真践行《非自然死亡》女主那句经典台词: 有时间绝望,还不如去吃美食,然后睡个觉。 《非自然死亡》女主角三澄 于是……加班太累了,吃顿好的回回血;好不容易周末了,吃顿好的放松放松;发工资了,必须吃顿好的犒劳自己…… 即使不饿,现代人大概能找出一万种理由给自己加餐。 偶尔用食物来放松不是坏事。 但当我们将食物作为应对压力的一种手段,逐渐依赖食物带来的愉悦感,问题就会产生。 一个一直被我们忽略,却非常容易变胖的原因就是:情绪性进食。 1:
被忽视的情绪化进食 让多少人变胖 当你感到沮丧时,可能会买一大杯奶茶;感到无聊寂寞时,你也许会吃下一整桶炸鸡。 情绪性进食,指的是用食物让自己更好受点,是为了情感需要而不是饥饿。 2019年塞勒姆出版社《健康百科全书》公布的数据显示,80%的美国女性肥胖者存在情绪性进食的情况。 从第一次因为压力、不安、愤怒、疲惫或者无聊,冲动地打开冰箱开始,你可能就陷入了一个不健康的循环。 BBC纪录片《完美饮食》分析了75名志愿者,将肥胖者分成三类,针对每个人制定食谱和心理治疗方案。 其中一组被命名为"情绪化进食"组,另一组作为对照,命名为"非情绪化进食"组。 实验人员让志愿者们参加了一次非真实的考试,让他们处于充满压力的环境中。 考试结束后,志愿者进入餐厅吃饭。 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情绪化进食者们在感受了高强度压力后,是否会更多地利用食物安抚自己。 实验结果说明,在同样的压力条件下,情绪化进食者比非情绪化进食者吃得更多,并且更偏好于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巧克力、饼干和薯片。 与其他人相比,在应对压力时,情绪性进食者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它是一种激素。 皮质醇是刺激食欲,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情绪性进食者对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带来的愉悦感更加敏感。 暴食症是情绪化进食症状恶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研究称,有400万美国成人都患有暴食症。其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它经常发生在20岁以下的人群中。 网络数据称,中国暴食症患者的比例在1%左右,但还无法确定:大部分的暴食症患者都羞于启齿。 前南拳妈妈的主唱梁心颐15岁就患上了暴食症。 因为一句"女歌手必须瘦瘦的",梁心颐常常不敢在其他人面前多吃。 回到家后,因为压力,她在没有别人的地方就会一直吃东西,吃到快要吐出来的极限时刻,她才会停下来。 但下一次,她还是会继续疯狂进食。 新浪微博@梁心颐 梁心颐在专访中说,"这个东西很丑陋,很羞耻,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分享。" 尽管男性患暴食症的概率低于女性,但仍然有很多男性在忍受暴食症带来的困扰。 5月17日,以巨星艾尓顿·约翰为主人公的音乐传记类电影《火箭人》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为《狮子王》唱的主题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作为获得过六座格莱美奖的音乐巨星,艾尔顿·约翰也曾饱受暴食症的煎熬。 艾尔顿·约翰接受BBC专访 艾尔顿在采访中说,自己经历过一段几近奔溃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患上了暴食症。只要感到压力和沮丧就会不断吃东西。 苹果派、三明治、披萨,他都会往嘴里塞,一直吃到不能再吃,最后全部吐了出来。 幸好艾尔顿最终克服了对食物的依赖。 他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公众,告诉有相同经历的人:你不需要为暴食症感到羞耻,你需要他人的帮助。 2:
现实压力 催生了情绪化进食 BBC纪录片《完美的饮食》中对情绪化进食者是这样描述的: 他们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就会吃东西,压力之后用吃来奖励自己。 不同的人面对压力,都会有不同的排解办法。但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将吃变成了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 似乎填满了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或许,吃饱的满足感真的减少了人们一时的忧虑,但是随之带来的肥胖,也让这种减压方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完美的饮食》的一位实验者苏珊说,自己因为失恋,开始暴饮暴食,薯片和饼干能让她好受点。 但是越来越胖的体型,让她单身很久。 她陷入难过的情绪,一边吃一边缓解,又一边肥胖一边更加难过。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吃东西确实能让人心情变好。 吃东西刺激神经元分泌的多巴胺会让人快乐,食物带来的饱腹感,也会让人感到满足、幸福。 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以吃东西来解决或逃避情绪问题,就会发展成"情绪性进食",甚至会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充满负罪感的催吐,破坏身体机能。 林婷婷(化名)因为肥胖而变得很自卑,不敢向喜欢的人表白,于是励志减肥。 她通过节食的方式成功瘦了60斤,别人看见她都夸她变漂亮了。 巨大的兴奋感让她肆无忌惮地暴饮暴食,吃完之后又满怀负罪感,就催吐将刚吃进去的食物都吐出来,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一些大脑研究将暴饮暴食视为一种基于生物学的冲动障碍,类似于购物狂,盗窃癖和赌博成瘾。 暴食症患者表现出对食物带来的愉悦感的超敏感性。 其实这些暴食症患者都有一定的诱因,比如失恋、诋毁、自卑等。 利物浦大学研究发现,低收入者可能更易因心理困扰致胖,并用情绪化饮食来抵抗问题。 研究发现了社会经济位置和体重之间的联系: 自身压力越大的人,越容易情绪性进食。 在应对压力时,与其他人相比,暴食症患者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而皮质醇是刺激食欲,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在医学上,精神性贪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进食障碍又属于精神类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说: "进食障碍在精神科属于小病种,但却是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死亡率高达5%-15%。" 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经济的困窘、感情的不顺、工作的繁重都可能引起人们的情绪性进食。 这或许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 吃只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短暂的满足感并不能治愈长期的情绪问题。 拒绝情绪性进食,控制了胃,心才有可能被填满。 3:
克服情绪化进食 尝试这五点 很多时候,"吃一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吃两顿也不行! 而要避免情绪化饮食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五点: 1、了解各种情绪在身体上的不同反应和感觉,及时辨识 焦虑、愤怒、恐惧时可能会感觉胃不舒服、胸闷、呼吸困难…… 切切实实地体验过自己的情绪,当它们来临,我们便可以及时辨认出它们。 提醒自己:"千万不可用暴饮暴食的方式来加以逃避",予以自己正确的心理暗示,避免情绪化进食的发生。" 把它们作为决定做出改变的短期有效方法,再培养长期的良好饮食习惯,会帮你克服情绪化饮食。 2、放慢进食的速度 《完美的饮食》中做过一个实验,当我们的进食速度变慢时,我们身体的GLP1水平反而升得更高,饱腹感更加明显。 防止暴饮暴食,降低进食速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其次,当我们放慢自己吃饭的速度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自己生理上的饥饿程度,从而知道及时调整,就不会摄取过量食物。 《完美的饮食》 3、合理宣泄情绪 当负面情绪来临之时,适当选择运动来予以宣泄,约上朋友打个球、参加拳击运动、跑步、游泳。 用高强度的运动来调整身体能量的平衡,使自己处于正面积极的精神状态之中,同时运动也是转移注意力的手段,借此避免暴饮暴食的发生。 4、保证足够的睡眠 研究证明,睡眠不足会使瘦素(脂肪细胞产生的激素)下降,进而增加饥饿感。 睡眠充足的人疲劳感就会降低,也会增强抗御摄取"慰藉性"食物的欲望。 不熬夜,保证睡眠,是防止暴饮暴食的关键。 5、选择健康食物进行干预 许多人在情绪化进食的过程中喜欢选择高脂肪、高热量(例如薯片、汉堡等)的食物作为"慰藉性食品",这是导致暴食者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在开始摄取"慰藉性"食物时,不妨先选择三样有益健康的食物作为"开胃食品"。 比如说一把苏打饼干、一小杯酸奶、几个核桃。 通常情况下,这三样食物的摄入,已可以让你有明显的"饱腹感",从降低摄入"慰藉性食品"的欲望,避免情绪化进食的发生。 参考资料: [1]The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 Nutrition, weight loss, and type 2.diabetes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19)30149-4/fulltext [2]Compulsive overeating. Thivierge,Bethany, M.P.H., Salem Press Encyclopedia of Health, 2019 [3]EmotionalEating: How to Recognize and Stop Emotional and Stress Eating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diets/emotional-eating.htm/ [4]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M]. Fang zhi chu ban she gu fen you xian gong si, 2013. [5]李皖生. 六招克服情绪化饮食[J]. 科学养生, 2007 (5): 38-38. [6]《完美的饮食》BBC纪录片 [7]BBC纪录片《完美的饮食》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