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师竞聘、职称评定等活动的课堂教学考察,往往采用"无生上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较之真实的课堂有较大的出入,但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综合反映教师素质,为评价教师提供基础性依据。 然而,课堂教学毕竟是师生互动、全面参与的过程,没有教育对象的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难免过于关注评委的喜好、注重外在的形式,忽视教学的终极目标与价值导向。有些教师的"无生上课"看似花花绿绿、热热闹闹,却徒具其表,不能深入教育的核心,不能切合学生的心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一些教师在"无生上课"过程中,虽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教学层层推进,教学却是跟着课件一步一步走。即使是让学生找出印象深刻的段落品读,也是直接顺序呈现。试问,如果学生不是找的那段话怎么办?如果学生找出的段落与预设有偏差怎么办?这一成不变的课件能够真正满足教学需要吗? 还有的教师在"无生上课"过程中,只是展现自己的基本功,或是倾情朗读,或是生动讲述,或是侃侃而谈,却不见让学生沉潜文本,自主朗读的提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与其说,这些问题源自于没有学生的参与,倒不如说,教师的心里没有学生。正是教师学生主体意识的严重缺失,才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目中无人"。 "无生上课"也好,"真实课堂"也罢,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教学的目的指向在于学生,教学的价值诉求在于学生,教学的服务宗旨也在学生,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融入,没有学生的活动,终究不能称之为好课。 优质的课堂应当充分做到"目中有人",要时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不管学生在与不在,"无生上课"特殊的教学环境,更考验教师的主体意识,更充分展现教师的基本素质。即使把教学看成是自编自演,那么,真正的演员也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本身。 如若说"无生上课"是一种推演,这种推演即是真实情境的模拟演示,意即课堂教学的前期性预设,更是一种基于成果展示、情境演绎的广义备课。这样的模拟与备课,绝不能忽视课堂的主角。 因而,"无生上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应当基于学生意识,突出的重点应当是教师的牵引,追求的目标应当是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多角度、全方位,预设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予以针对性地应对。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主体引导与提示呈现出来,让课堂能够看到学生"活灵活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看到学生的"顿悟与发现"。当然,这对于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很难把握,正因如此,"无生上课"更加考验教师的智慧与气度,更能展示教师的素质。 "以生为本"不是空话,应当是每一位教师的潜意识,只要身临讲台,不管有没有学生,都应做到"目中有人",因为,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