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壮族哭嫁歌


  "哭嫁"是壮族农家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源远流长。而壮族哭嫁歌是壮族妇女用吟唱的方式表达心情。
  壮族哭嫁歌简介:
  古代妇女尤其是壮族妇女无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故事,只能以诉说和吟唱的方式表达心情,形成了哭嫁歌。壮族哭嫁歌亦称"伴离歌"、"伴嫁歌"、"送嫁歌"、"送老歌"(取义"送姑娘去与丈夫百年偕老"),是一种壮族礼俗歌曲,在广西南宁、钦州、贵港和百色等地区流传。婚礼前一夜,新娘穿新衣,邻里姐妹通宵陪伴而歌。有新娘独唱、姐妹或母女对唱等形式。
  壮族哭嫁歌甚是讲究程式。姑娘出阁前数日,十姐妹每晚聚集在新娘闺房内唱哭嫁歌,出阁之日达到高潮。哭嫁歌内容中,控诉封建礼教和买卖婚姻占有很大分量。此外,还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或埋怨生为女孩要出嫁,或埋怨兄弟在自己嫁出后独占家产,或对一同长大的姐妹的留恋等。曲调虽然简单,但婉转缠绵。唱来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出嫁新娘上轿前在厅堂上辞别祖先、父母时,唱得凄切动人,甚至有唱至昏迷不醒的,满堂宾客为之哽咽。
  姑娘出阁时,要吃"离娘饭"。办酒前夕,由家庭中最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媒婆、送嫁婆给姑娘梳妆,打扮成成年妇女模样。半夜鸡叫头遍时,在堂屋前举行仪式,焚香燃纸,祷告先辈。先哭祖父(母)、父母,以谢多年养育之恩,表达依依惜别,谓之"开声"或"启声"。出嫁之日,新娘便在众乡亲的泪光中三步一回头,唱着哭嫁歌离开娘家。
  壮族哭嫁歌歌调:
  哭嫁歌的曲调为五声商调式,层级递进,乐段结构为上下旬,曲调流畅、纯朴、哀伤。词七言四句,通常是即兴创作。内容以斥媒人、骂接亲、叹祖宗、怨父母为主。(如《姐妹难离分》中唱到"油茶点灯灯花新,今夜姐妹难离分。明天花轿抬姐去,在家姐妹泪淋淋")
  壮族哭嫁歌特点:
  壮族哭嫁歌之所以存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有着其合理的缘故。壮族农家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群山连绵,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姑娘出嫁之处,近到两三里,远则数百里,跨省、跨县、跨乡,天隔一方,一别难见。"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何时是归期,思前想后,不禁潸然泪下。哭嫁是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壮家人告别家人,答谢亲友的感情流露和心灵表白。哭嫁歌的特点在于演唱形式的多样性与群体性。以新娘为轴心,囊括与之发生感情联系的一切社会成员。新娘的身份不仅通过举行婚礼时的各种仪式得到确认,也通过哭嫁公之于众。
网站目录投稿: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