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年前一个对计算机技术抱有热爱的普通大学男生,到10年后的京东高级产品经理,这10年间,他不仅完成了从技术开发工程师到产品经理的转变,更出版了自己的书籍,开发了在线课程,为自己的人生加上了"作者"和"导师"两个标签。 随着书籍销量过万,精心打磨的课程吸引近3000名同学参与,他一路沉淀的经验、知识,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影响着这个时代非技术出身、一度在技术学习上感到迷茫的产品人。 熟悉起点学院的小伙伴或许都已经猜到,他就是起点学院的优秀导师@唐韧。 以下是他对自己10年经历的自述,从中,或许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具有超强自我驱动力,长于总结的产品人每一次转型或尝试背后的思考,并从中获得启发。 一、对技术的好奇 时间回到2008年,十年前,当我还在大学时,对计算机就抱有浓厚的兴趣。对一切计算机课程那是相当的积极,到机房上课的环节更是热爱中的热爱。 一学期的课,我通常半个月就自己学完了,再去上课就会觉得进度太慢,再去上机就觉得过于简单。到机房上过课的同学都知道,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那就是一堂游戏课和电影课。 于是,我开始寻找新的途径,买更多的技术书籍看,自己鼓捣小项目来开发,久而久之,发现知识系统性不够。于是便参加了一个当时还叫IT技能的培训班,和比自己大几届甚至是已经工作的人一起学习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 10个月的时间,全面系统性的把基于Java的企业级开发框架完整的学习了一遍,并且完成了3个项目。还记得,一个是手机进销存管理系统,一个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个是我们小组自己设计并开发的一个视频网站。 就这样,大二还没结束,我基本把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全部学完,并且具备了开发企业级系统的能力。之后的两年里,除了上课签个到之外,我基本都是在研究其他技术或者做项目。 二、当新事物来临,并成为趋势 2010年底,当时班里一个同学新买了一台HTC的手机,第一次知道了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那位同学知道我在鼓捣各种项目,告诉我说现在我用的技术也可以用来开发Android手机上的软件。 好奇心驱使到当时的Android官网下了一个开发包并集成到了Eclipse上,写了一个小程序运行在当时启动一下要几分钟的模拟器上。这一下,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新时代要来了。 于是,我放下了所有Web开发技术的研究和项目,全力转向移动端开发,开始自学Android,没有真机就用电脑模拟器,虽然运行一次的时间可以够起身做做拉伸,但也是乐此不疲。 半年时间,Android开发的基础控件使用和系统规则已经了解差不多了,然后自己写了一个小软件,能快速读取系统通讯录的联系人信息,并且能支持按拼音首字母查找,而且能给联系人添加备注信息。 这些功能在现在看起来似乎都是家常便饭的标配,可在当时,连APP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啥而且应用市场还不健全的蛮荒时代,这些功能就属于非常高级了。 以此开始,开始没日没夜的研究Android的系统框架和开源代码,也陆续做了一些小软件,可以说,当时我成了国内第一批Android开发者。 之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准备考研,稍微停顿了一段时间,读研后,所选专业也是软件工程,并且进入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移动云计算实验室学习。主攻移动平台开发。 进入实验室后我最开心的是有各种真机可以玩了,要知道,把自己开发的软件运行在真机上的那种体验,真是非常奇妙的。对于现在的程序员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 三、乘势而上,完成沉淀 从2011年年底开始,我又开始自学iOS开发,实验室好不容易引进了一台iPhone 4真机,我也是捧着连续在电脑前摆弄了两三天,开始把做的各种小程序运行到真机上。 2012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在国内开始普及,称得上元年。移动开发也就此开始火爆,各大公司开始做移动互联网转型。阿里在后几年更是喊出了"All in 无线"的口号,微信在那一年也正式开始实现增长,小米刚成立一年,启动了全民智能手机换机潮。 也是在2012年,我开始写博客,把过去两年自己的一些技术学习笔记和思考记录成文,在CSDN上发布。前后发布原创技术文章一百多篇,累计访问量两百多万。 写博客的驱使因素就是觉得该把自己学到的和经历的都记下来,当时是把博客当日记本用,目的是为了沉淀,沉淀知识、沉淀价值。没想到发布几篇后,就有大量的人阅读,而且还会有反馈和互动。 不久后,微信公众号发布,我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叫做"Android及iOS开发汇总",现已改名"唐韧",可以在我的公众号看到改名记录。 就这样,一写到现在就没有停过,虽然内容从技术转变到了产品,但写作这件事,也是从那时候埋下了种子。 在专注Android和iOS开发几年后,也兼职给不少公司做过项目,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把这些实战而来的经验全部转化为文字发布在了互联网。 四、转型、新判断和新选择 时间到了2014年,我参与到一个创业项目中,从0开始做公司、组团队、搭架构、独立设计、自己开发、自己测试,一个全新的旅程。也是在这一年,我放下了熟悉的技术,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 当时维护了4个QQ群近两千人,全部都是移动开发者,很多同学都问我放下这么擅长而且有前景的技术不做,去做什么产品。 说实话当时也犹豫过,不过时间到今天,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作为一个程序员,对技术好奇、有产品理想、有创新激情,是为修养。不知道我是不是,但我认为这是作为当时的我认为的"一个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转型,意味着面临新的判断和选择,选择前一定基于判断。而我的判断依据很是这样的:首先,兴趣使然,然后,智能时代一定会来临,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一定比预想的要快。智能手机会成为生活标配,而人们的生活有可能会被重新设计一遍,衣食住行的方式一定会被重新设计。 基于这个判断,我更想作为一个设计者,而不是一个实施者,而产品经理,扮演着设计者的角色,所以,我放下了技术,转型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2014年,我加入移动医疗创业,目的也是承袭上面的判断,重新设计人们对医疗的体验。当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谁都懂。可惜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设计者,创业,一定是是一段最美好的经历。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 选择,就是一种判断。对技术的选择,我在2010年从Web技术迁移到移动技术。对于事业的选择,我在2014年放弃大公司Offer选择了创业公司。对于职业的选择,我在2014年由工程师转型为产品经理。接下来,我还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上述的判断和选择逻辑中,始终有一条主线,就是技术驱动。 技术驱动了产品形态的变更,技术驱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技术发展给了创新创业机会,下一代技术,已经来临。 五、"价值增量"才是核心竞争力 放下熟悉而且有先发优势的技术,转型做产品。在当时看不是一个好选择,但我始终相信,最难的事情一定不是当下经历的,未来价值一定取决于当下的抉择及判断。 我一直坚信一个理念,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当下价值",而要看未来的"价值增量"。 什么是当下价值,例如2014年的移动开发技术,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当下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当时作为新技术的移动开发也会面临逐渐更新换代,事实证明,从这两年来看,以H5技术和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新形态出现,移动开发已经开始遇到价值瓶颈。 什么是价值增量,简单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的"渔"。例如技术领域的架构师,他们可以不用写代码,但他们拥有体系化的技术思维和架构能力。建筑领域的设计师,他们不用搬砖,却可以不断设计出举世瞩目的建筑。又例如,写作能力,作为知识生产者,能产出思维和观点,引发思考和讨论。人类社会进步,大多时候都是基于"价值增量"的体现。 在一个公司待久了,熟悉公司的运转机制以及各部门的人,这只能叫当下价值。换一个公司,这部分价值就很难体现了。持续创造新的技术价值、用户价值、商业价值,才是价值增量。 经常看到有讨论,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说发掘用户需求的能力,有说设计优秀用户体验的能力,也有说商业化的能力。在我看来,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做出"价值增量"的能力。 有一句话被说烂了,产品经理的定位就是让正确的事情相继发生。如果我重新定义一下这句话,可能是这样:"产品经理的定位就是让事情持续产生价值增量"。 举几个例子,微信让人们的社交效率极大提高,不管是在速度、资费价格、功能体验,相较于传统的短信和电话解决方案。有了它独特的价值增量,这种价值增量往往具备"不可逆"的特点。 又如,滴滴让人们的出行效率极大提高,不管是在叫车时间和地点、成单速度、乘坐体验上,相较于传统路边打车解决方案,有了价值增量,且也是不可逆的。 再如,京东让人们的购物效率极大提高,不管是在商品多样性、购物场景、配送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百货商场解决方案,价值增量明显,且不可逆。 这些新的商业模式,以技术发展为第一驱动力,产品设计为决定因素,产品经理促使这个链条上正确的事情持续产生价值增量。 无论微信的连接人和服务,还是滴滴的无人驾驶,以及京东的智能无界零售,这些都是以技术为第一驱动力,以产品设计为决定因素,在很多优秀产品经理们的不懈努力下,让正确的事情在持续产生价值增量。 往小了说,一个产品逻辑的改造,成倍提高用户操作效率,产品交互和视觉体验的改进,这些都是价值增量。 六、未来已来 从技术,到产品。我的核心主逻辑没有变化,从Web技术转型到移动技术,实现了价值增量。从技术转型到产品,实现了价值增量。从写第一篇博客,到完成几十万字的第一本书,实现了价值增量,从不会讲话,到完成了第一个公开课录制。 以上,就是这本书和那堂课的背后底层逻辑。 我始终相信技术是第一驱动力,产品经理是决定因素,而这两者需要有机结合。 此时此刻,未来已来。 最后 我和起点学院一起为非技术出身的产品人量身定制的技术知识普及课《10天掌握产品经理必懂技术知识》第9期(原产品经理的技术必修课)再过一个月又要开课了。 怀着帮助非技术出身的产品新人具备"技术思维"、在日常和开发技术人员沟通过程中能更顺畅的初衷,从第1期到第9期,课程经过了数十次的迭代,我也不断尝试把最新的思考融合进课程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新的启发。 这门课程适合谁? (1)如果你是非技术背景的产品新人,或是零基础想要入门产品经理的小白同学,推荐你学习。这门课程能帮你了解产品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术语和背后的逻辑,解决你"产品经理要懂技术到什么程度"的疑问。 (2)如果你是对部分技术基础知识有少量了解,想比较体系化学习产品岗常遇到的基础技术知识的产品新人,也推荐你学习 (3)课程一定不适合老司机们,老司机们求放过。当然,基于老司机们的需求,我后续也会考虑增加一些高阶技术的内容,以回馈大家的关注。 (4)对于购买过我的《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的书籍的朋友,如果你在阅读时感觉内容偏深,难理解,或者购买之后难坚持读完全书,也不妨试试先学习这门课,再回头看书。课程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与我交流的机会,难理解的地方,可以向我提出,我们一起讨论。不少已经既参与过课程学习,又购买了书的朋友表示这种情况下搭配学习,效果甚佳。当然,如果书籍已经能满足你的学习需求,你想进一步了解更深的内容,就不建议你报名课程了。可以等之后更高阶的技术内容。 现在,这门课程正在参加"起点学院6.6产品经理节"活动,报名课程有限时6.6折优惠。 同时,所有人都可以分享推荐这门课程给好友,每有一位好友成功报名,你就会获得由起点学院提供的29.9元奖励金。分享越多,奖励越多。 如果你觉得课程内容还不错的话,欢迎推荐小伙伴一起来学习。点击"阅读原文",就能进入课程,或推荐课程给好友。 课程地址:http://996.pm/7mR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