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筠 苗健 摘 要:英语歌曲和英语语言教学的结合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 关键词 : 英语歌曲教学法;英语教学;运用 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歌曲并不是新鲜事,但是将英语歌曲作为英语语言课堂教学的重要计划却并不多见。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试验了英语歌曲教学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先就英语歌曲教学法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英语歌曲教学法的原因 (一)英语歌曲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英语学习是一项师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参与的双向活动。决定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年轻人,学生对新兴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中,老师总是对生单词采取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英语歌曲教学法的出现正好填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英文歌曲将词汇变成旋律,让它们都生动化,让学生不再惧怕单词。学生在听歌、唱歌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中就轻松掌握了生单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氛围柔和化,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英语歌曲教学法是科学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是英语歌曲教学法与生理学关系紧密,将新的不熟悉的词汇通过歌曲这一形式表达,能够加深右脑记忆,同时使记忆生动化、形象化,同时歌唱学习这一方式能够很好的刺激左脑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转换能力。这种听加唱的学习方式将刺激学生左右脑不断交替工作,能够很好的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是英语歌曲教学法与心理学关系紧密,听唱英语歌曲,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暂时忘掉低落的情绪,积极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三是英语歌曲教学法与美学关系紧密,通过听唱英文歌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平台,能够刺激学生的艺术感官,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素养。 (三)英语歌曲教学法能促进师生沟通,活跃课堂氛围 动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流行的文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通过英文歌曲导入课文话题和内容,为新课的内容和讨论的话题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通过这一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很好的和学生建立共同的话题、联络感情。因此,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教与学相互交融,在和谐充满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二、英语歌曲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将生词融入歌曲语境,训练学生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许多英文歌曲不仅节奏鲜明优美,并且意境丰富,押韵且便于上口,非常适合作语音语调训练的材料。同时,英语歌曲中也体现了很多语音、语调、连续、爆破等语音现象,老师可以给学生特别指出来,让学生反复听、反复练、反复琢磨、反复模仿,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英语学习中,最让学生头痛的事情恐怕就是记单词、背词组了。英语歌曲教学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听唱歌曲中就能学习到新单词,学生往往乐在其中,很多陌生的词汇潜移默化中就轻松的记了下来。例如,歌手 Sinead OConnor 的歌曲"Thank You for Hearing Me"中,包含了一个常用的句式"thank sb for sth/doing sth",歌曲中这个句式反复出现了好几次,听完这首歌,学生们都能熟练掌握这一句式。同时在教唱英文歌曲的环节,老师可以在保留歌曲原有旋律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本单元要学习的生单词和短语,将知识点巧妙融入歌曲语境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新知识。 (二)以听歌带动阅读训练 一首节奏鲜明意境优美的英文歌曲实际上就是一首极富魅力的散文诗歌。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可以将歌词导出来,让学生自行翻译。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翻译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同时可以开展歌曲朗诵比赛,让学生们把原版歌词和翻译的歌词朗诵出来,這些都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三) 以听歌带动外国文化知识教育 语言和文化往往密不可分,《英语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英文歌曲是西方文化、生活最直接最地道的反映,其题材丰富多样,如爱情、亲情、死亡、战争、节日等。学唱英文歌曲实际上就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过程。 三、结语 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积极寻找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使用英语歌曲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到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直线上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严玲,刘洪泉.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学科教学, 2008(02):120. [2] 李斐. 英语歌曲辅助教学与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