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 【原料】胡椒、艾叶、吴茱萸、灶心土、大蒜各适量。 【用法】将方中前4味药物共碾成细末,过筛,瓶贮备用。用时取药末6克,与大蒜共捣如膏,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寒泻,症见肠鸣腹痛,便泻稀水游澈,或色如鸭粪,或食物不化,或便下青黑,四肢冷,口不渴,苔白,脉沉迟。 方2 【原料】丁香、枯矾、生姜汁各适量。 【用法】将丁香和枯矾共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6克,入姜汁调和如膏,敷于患者肚脐上,外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3 【原料】肉桂、厚朴各30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肉桂和厚朴共碾成细末,瓶贮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生姜汁调和成膏,直接敷于患者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4 【原料】吴茱萸24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姜汁调成糊,加温摊于两层4厘米见方纱布上,将四周折起贴于患者脐部,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吴茱萸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祛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的作用。 方5 【原料】炮姜30克,防风10克。 【用法】将炮姜、防风碾成细末,以温开水调成糊,直接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炮姜性味苦、涩、温,归肝脾经,有温中止泻之功。 方6 【原料】车前子、肉桂各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过筛,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将患者脐孔皮肤洗净后,趁湿填满脐孔,外用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 【功效】本方散寒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7 【原料】大枣(去核)大蒜各12克,灶心土30克,生姜3片。 【用法】将上药混合共捣烂如膏,敷于患者的脐孔上,用艾条隔药悬灸30分钟,灸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用药1次。 【功效】散寒利湿止泻。适用于寒湿内蕴而致结肠炎泄泻。 方8 【原料】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各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装入布袋内,置于患者肚脐上,用电熨斗或热水袋熨之,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 【功效】利湿止泻。适用于寒湿内蕴而致结肠炎泄泻。 方9 【原料】鲜石榴皮30克。 【用法】捣成泥敷脐,常法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补肾收涩止泻。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方10 【原料】猪苓、地龙、朱砂、葱汁各适量。 【用法】将前3味药共碾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10克,加入葱汁调和如膏,敷于患者的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清热利湿止泻。适用于湿热内蕴而致结肠炎泄泻,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