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书画收藏的真经


  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我的运气总是特别好,总能捡到漏,我不知如何作答。收藏靠缘份,但这缘份的背后也有很多的必然性。机会对大家而言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
  眼力
  搞收藏最重要的是眼力,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如何去培养自己的眼力?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觉得这需要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平时积累的各方面知识。看一副作品首先是要感受气息,我觉得气息就是一种由视觉产生心理的一种共鸣,要能够打动你,感染你。再就是技法,首先了解中国画及中国书法的传承,各门派技法特点,点画、线条、笔墨质量的评判。再了解作者的技法特点,如吴湖帆画荷之独特技法,陆俨少山水画中云、水技法等,再加以作者当时的时代特点、环境等加以判断。举例吴湖帆画荷花的技法,据说是以"水撞粉"的独特技法画荷花,这样的效果会使花显得圆润、饱满,有立体感,且粉的色彩变化过渡自然。而这种独门秘法只有门下几个得意门生继承,如张大壮、朱梅村、陆抑非等。
  对画家、书法家要了解其学习过程,各个时期的风格及风格形成的过程,个人的嗜好、习惯、交往,以及习惯用的笔、墨、纸、印章等特点,还有前面提到的技法。如唐云,较早期多学八大、华等,画风细腻、生动,唐云在七十年代之前的作品多属此类,而后期喜以浓彩重墨作画,而其市场价值当然也属细腻一路为高。而王个也是如此,在民国时期作品用笔较为老辣,因为他当时正为吴昌硕代笔,而后期不如中期,市场价位也相去甚远。于右任作品中签名书"于"字时,通常下勾是先向上提起再向左边勾去,形成一个弧线。沈尹默书"飞"字喜欢将下面的"乙"的后面顺势捺去,很少向上勾起。赵朴初在七、八十年代书法作品中,习惯用一种特殊的墨,稍有宿墨的效果,细看有墨粉,其黑如炭,卷轴打开时经常会发现裱件背后留有墨粉。还有文房用具的一些知识,如老的纸张的一些特性、墨以及用印习惯等。老的纸、墨与现在的不可比,纸张老的没有火气,特别是一些蜡笺,包浆让人感觉很沉稳。扇面你要注意它的尺寸比例是否符合古法,其包浆如何等方面。老墨无论浓墨淡墨精神都特别好,如老的油烟墨,墨如漆色,是现在的墨无法相比的。我以前收藏过一对吴大徵对联,是用油烟墨在蜡笺纸上写的,墨色的亮度现在唯有漆可比。当然用老纸、老墨做假的也很多,要综合来看。再讲用印,例如陆俨少先生的一方"穆如馆"印,在1979年摔了边框,若在八十年代陆画中出现这方印边框完好,基本就可以定假了。还有裱头,原装老裱和一些老裱头的假画的区分,看看其边缘是否整齐。某些老画家会有一些特定的记号,只告诉家人。然而这些只能作为常识性的积累,而不可做了教条式的鉴定依据和标准,否则将落入鉴定误区。
  战略
  "大意失荆州"是句老话,却总也难免。
  买卖书画也是生意,所以有时候要想把心仪的东西便宜买下也是需要战略的。如声东击西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同样,在拍卖会上也有自己的战略,有些人喜欢在举牌时直接报价,希望以一种志在必得的气势压倒对方。有些人喜欢紧跟慢咬,就只多你一点,耗死你。我通常比较谨慎,超过自己的心理价位就放弃,选择等待。当然,这缘于我口袋里的钱不像其他人那么饱满也有关系。但我一直比较得意的两次"战役"是两场印章专场。当西泠第一次开设印章专场的时候,一开始大家都还搞不清楚行情,选择先观望的时候,我先下手,在前面小半场以低价拍得一批,而当大家跟上来的时候,我就拍不到了,后半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开玩笑说我赚了。而第二场我选择"耗",前面半场有喜欢的我就举牌,价高了就放弃,一直保持心态的平和,一直到他们饱了,"子弹"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那就是我上场的时候了。
  总而言之,收藏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再则就是认真、严谨,善于发现,并懂得把握,把握不好也不行,我就曾因没把握好放走很多东西,如今想来,最刻骨铭心的是遇到的一件董其昌的山水、书法合璧小品和张大千工细一路的山水、仕女小品二帧。
网站目录投稿: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