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印尼巨鳄林绍良


   财富档案
   林绍良是印尼林氏集团董事长,印尼政府经济顾问,印尼首富,美国《投资家》杂志将其列为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曾被称为"世界十大富豪之一"。1995年集团的总资产高达184亿美元,营业总额约200亿美元,所属公司640家。
   企业类型
   银行业。
   成长记录
   大家都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华人中,他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之所以叫红顶商人,是因为胡雪岩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在今天同样,华裔商人也能够在海外担当红顶商人的角色,甚至取得了远远超过胡雪岩的成就,这个人就是马来西亚华裔商人林绍良创造的辉煌?
   1916年7月16日,林绍良出生在中国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牛宅村里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以种田为生,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过得安逸自在。
   从小,林绍良就聪明好学,记忆力很强,在村子里很多人都不喜欢念书的情况下,他在私塾一直念到了15岁。然后开始学着做点小生意,家人给他在村口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小面店。
   可是,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人心惶惶,林绍良的面店也只好关门了。
   林绍良的家乡是个田少山多的贫困地区,正如当时许多出外闯世界的人一样,很多当地的年轻农民都去了南洋谋职。林绍良的叔父去了印尼,后来大哥林绍喜也离乡背井到了那里。可以说现在家里的顶梁柱就是林绍良和父亲了。
   然而祸不单行,1935年,年迈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操劳家务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的肩上。而这时国民党抓壮丁的风声也越来越紧,母亲担心儿子被抓走,便主张他出走南洋,一来可以避免被抓壮丁,二来也可以去南洋闯一闯。
   就这样,林绍良来到异国他乡,开始了自己的漂泊生涯。1938年春天,他来到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古突士镇,投靠叔父。当时叔父林财金在镇上开了个花生油店,林绍良就在店里当学徒。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空余时间还要学习印度尼西亚语及爪哇方言。
   作为东南亚一部分的印尼,也并非安乐之邦,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也已经迈向了这里。爪哇岛上并不比家乡好多少,烽火连天,经济凋零,生意人想要赚钱,谈何容易。林绍良发现,在店中坐等顾客上门不行,他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销,叔父答应让他去试试。
   于是,林绍良走街串巷,上门推销花生油。战时对日用品的需要其实是很大的,但因为战乱,顾客很少出门,林绍良的送货上门受到了热烈欢迎,销售额开始成倍地增长。叔父高兴地给他加了薪,鼓励他继续干下去。
   两年后,林绍良有了些积蓄,他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光一辈子寄居在叔父家,不会有什么出息,他想独立,寻求更大的发展。没有太多的本钱,林绍良做起了贩卖咖啡粉的小本生意。
   事实上,这段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为了生计和理想,林绍良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将买来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旧报纸包成小包,天还未亮,就骑上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赶到六七十里外的三宝垅市去贩卖。只有当夜深人静入睡时,才会忘记疲劳。这种生活虽然盈利不多,但却培养他的胆识,积累了社会经验,接触了很多人。时至今日,林绍良每当回忆起这段"骑自行车贩卖"的艰苦生活时,还不无感慨地说,人需要经得起磨练,才会有所进步。
   战火中的起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但日军刚退出印尼,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一场抗击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即将爆发。
   当地华商在中华总会的领导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独立战争,虽然林绍良不是最有钱的那一个,但却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乱世出英雄,少时熟读史书的林绍良预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独闯天下的时机到了。他确信,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印尼人民,而自己的事业或许能在这场战争中找到一个契机、一个新的生长点。
   就在这时,有一位高级领导人为摆脱荷情报人员的追捕,潜入古突土镇隐蔽,中华总会对林绍良很是信任,就把这项重要的掩护任务交给了他。而这位名叫哈山·丁的领导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与林绍良结成了莫逆之交。事后他才知道,哈山·丁是印尼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苏加诺的岳父。正是通过哈山·丁的关系,林绍良结识了很多部队上的人,当然也包括印尼的首任总统苏加诺,而当时苏加诺只是一个师的上校团长。
   在当时,由于殖民军的封锁,共和国军队的军火、药品奇缺,林绍良看到这种情况,很是忧虑,如果持续下去,肯定无法抵挡住荷兰殖民者的侵略,于是他决定做起这方面的生意,为军队提供必要的军用物资。而在当时,这样做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要不怕风险,胆大心细。
   林绍良先和共和国军方谈了自己的想法,受到了热烈支持,双方一拍即合,认真而又慎重地研究了运输路线。不久,林绍良冒着生命的危险,用帆船载着从新加坡购买的武器及军需物品,凭着对地形和海路的熟悉,左右回旋,巧妙地越过荷军封锁线,把一批军火安全地运到了中爪哇印尼军中。就这样,林绍良押运军火,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荷军的封锁线,如入无人之境。每次运抵前线,印尼官兵都向他欢呼致意。不仅他从军火生意中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同时又与苏加诺等印尼军官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这为他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贩运军火、药品的同时,林绍良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宗可获大利的买卖——丁香生意。当时,中爪哇生产的丁香烟远近闻名,销路很畅,由此导致生产香烟原料的丁香需求大大增加,每年需要量高达2万多吨,远远供不应求。丁香生意利润确实诱人,但风险也很大。当时丁香盛产于印尼东部的马鲁吉群岛,要把丁香运抵中爪哇,必须穿越荷兰军队的重重封锁线,弄不好就人财两空。在这时,林绍良和军队的友谊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军方的保驾护航下,丁香生意顺利地做成了!林绍良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富豪?
   印荷之战,终以共和国军队获得胜利而告终。随着印尼的独立,百废待兴,有许多市场空缺等待去填补,1952年,林绍良决定把自己的贸易公司迁到首都雅加达,开创战后的新天地?
   衣食住行,衣是首要位置,林绍良便从投资纺织业入手。1952年,林绍良先后在尼默和布拉巴亚建立两座独资纺织厂。后又与人合资在古突士和万隆创建了"慕利亚纺织厂"和"达鲁玛纺织厂"。这样,就形成了有一定实力的纺织集团。
   然后,林绍良利用当地丰富的橡胶资源,开办轮胎厂,以适应当时印尼汽车工业的需要。
   接着,他又投资了一些非常不起眼,但又存在极大发展空间的行当,例如当时市场上十分短缺而所需资本又甚少的铁钉、自行车的一些零部件等等。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林绍良的商人三把火一样恰如其分,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营活动中,林绍良还在不断思考,事业越大,他越体会到,无论是经商还是办厂,都必须得到金融界的支持;要想实现自己的宏愿,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机构。
   1957年,他在泰国的金融巨头陈弼臣的帮助下,正式创办了中央亚细亚银行。有了银行做后盾,林绍良在生意场上如虎添翼,自如地应付企业资金的周转。至此,一个兼有工业、商业、金融的林氏集团已初显雏形。
   1967年之后,林绍良迎来了事业上又一个高速发展期。这一年苏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亚总统,次年政府颁布了国内投资法令,为包括华人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家提供了发展机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林绍良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利用他与苏哈托总统以及其他军政官员的良好关系,在事业上大展拳脚。
   1968年,林绍良经营的"美卡有限公司"和"宇宙之塔公司",获得了政府给的丁香进口专利权。早年,他靠丁香起家,现在丁香又为他赚取更加丰厚的资产。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丁香大王"。
   接着,林绍良又向面粉进军。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政府每年要用大量外汇进口面粉,给国家造成很大负担。1969年,林绍良向政府建议在国内建立面粉加工厂。他的请求很快得到政府批准,并给了他拥有全国面粉生产2/3的专利权。林绍良自筹了资金,还在国家银行得到一大笔贷款。在雅加达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到80年代中期,林绍良的面粉加工厂已能满足国内面粉需要量的80%,成为亚洲最大的面粉公司。
   从1975年起,林绍良开始投资水泥生产业,目前所有该类企业合称"印度尼西亚洋灰?水泥公司",是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现在印尼已成为东盟国家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出口国。林绍良的水泥产量占整个印尼总产量的60%以上。
   80年代初,林绍良又开始进军重工业。1983年初,林绍良联合另一华人企业家,投资8亿美元建立了芝勒贡大型轧钢厂,成为东南亚第一家年产钢材85万吨的轧钢厂,结束了印尼主要依赖进口钢板的局面。
   此刻,他早年建立的中央亚细亚银行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私营银行。除了在香港、澳大利亚等城市设立分行以外,中央亚细亚银行还与国际一些著名的大银行组成多国金融公司,经营中长期贷款业务。有了雄厚的资本和良好的信誉,1977年它被印尼政府批准为印尼10家外汇银行之一。目前,中央亚细亚银行同世界上20多家大银行有通汇协定,成为世界第六大银行。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亚细亚银行已打入了美国金融界,1982年它控制了旧金山爱尔兰银行股份中80%的股权,林绍良从而被美国《公共机构投资者》月刊称为"世界银行巨头"。
   到今天,林绍良的事业正向多元化发展,经营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拥有纺织、水泥、化工、电子、林业、渔业、航运、保险、金融、房地产、黄金宝石、酒楼饭店、医疗器材、电讯设备、钢铁等行业。林氏集团的活动中心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下属60多家公司企业,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香港、利比里亚、荷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跨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财团,由此他又多了一个称呼——"亚洲的洛克菲勒"。
   50年的时间,林绍良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其速度是惊人的,当然不可否认,他与军方的关系为事业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林绍良善于抓住机会,有胆有识,有慧眼,而他战后的发展更是与印尼的经济发展不可分割,林绍良的集团四面出击,多种经营可以说为印尼填补了多项空白,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他赚得了巨额利润,但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扎根印尼,立足于国计民生,努力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为政府排忧解难,这是林绍良经营思想中的核心部分,也为他赚取大量利润取得强有利的保证,一家菲律宾报纸说:"林绍良的企业起到了‘应民族经济之所需,补民族经济之缺’"的作用,这样,既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又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随着印尼的振兴,林氏集团无疑会大发展。
   林绍良自己也经常说:"创基立业,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自己努力","勤俭奋发是华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林绍良才从底层的小贩奋斗成为一位华人为之无比敬仰的企业家。
   成功秘诀
   一半机遇,加上一半奋斗。
   总能与人交上朋友,包括政府首脑。
网站目录投稿: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