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项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公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中小学阶段,其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所以说,分析目前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提升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其法律素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建议
  法治教育,在中学阶段只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而且,它区别于文化教育,不属于主科,只是中考前的开卷科目。因此,对它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这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日益强化的法治观念不相匹配,甚至严重滞后。为此,我认为,必须加强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将中、小学的法治教育课提上日程,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于法治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国家早已明文规定且三令五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就提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中小学阶段是普法的重要阶段,因为学生只有系统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
  但是多年来,虽然法治教育也被作为教育要求存在于中小学校的教学中,但是实际效果甚微。甚至近年来,社会上青少年犯罪比例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根据《2012年中国法律年鉴》统计,2011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总数为282429人,其中未成年人有67280人,18岁到25岁区间为215149人,大约占全年度犯罪人口的26%。可以说,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的不仅仅是数量多、低龄化的态势,而且犯罪性质更为恶劣,手段更为残忍,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在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现阶段法治教育存在的弊端。
  我认为造成现阶段这种情况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主观上,学校和家长对法治教育认识不足,过于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从而使法治教育课不被重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课时安排少,经费不足。进而导致法治教育研究不能深入、硬件设施不完善、教育基地配备不齐,很多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法治教育老师,只是由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的德育老师或者班主任代讲,使法治课在授课质量和效果上都不尽如人意。
  二是客观上,在法治教育上存在方式方法的欠缺,一部分老师简单地认为法治教育就是德育课,或者当成法律知识讲堂,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法律条文等等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机械地背诵应考题目,缺乏细致、生动、结合实例的讲解。
  三是社会、家庭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缺位。现在的家长,他们认为在物资上满足孩子就是爱,忽视对孩子在法律知识上的启蒙。试想,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作为楷模的家长在这方面是个法盲,缺少起码的法律常识的话,他们怎么会适时地指导孩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呢?孩子如果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影响,这部分是空白的,就会使得学校法治教育事倍功半。而且,現阶段全社会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这一块也形同虚设,无法开展。一方面家长把孩子的业余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四处学习各种文化班,根本无暇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另一方面,各社区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提供这样的场所,营造这样的氛围。
  正是因为法治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才需要重新审视、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法治并不是冰冷无情的,它蕴含着公平正义、伦理道德,展现出法律的威严和人性的光辉,它看似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其实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我们每个人幸福、平安生活的基础所在;是我们社会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必要支撑;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前提;
  针对现阶段学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模式。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法治教育在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由传统的"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转变的工作,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新形势下对人才储备的客观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力度。建立一套系统、生动、可操做性强、便于理解的法治教育模式,成立专门的法治教育课题研究小组,编写分阶段、分层次、分年龄的法治教育课本,设置科学、独立的法治教育课程,从而为推动法治教育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是加大投入,建强师资队伍。应加大法治教育的经费投入、科研投入及教育基地建设投入,加强法治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专职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为法治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平台和更多的培训提升机会,从而提升法治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推动法治教育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社会和学校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种积极、阳光、公平、法治的社会氛围和校园环境,开展以"法治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法治讲座、法治课堂、法治书画展、法治演讲、模拟法庭等活动载体提升中小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从而引导青少年能够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影响和消极因素,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同时,要有效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家长要加强自身法治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法治教育,对自己子女进行正确的法治思想灌输,提升法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比重。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加强孩子的法治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法、懂法、敬法,了解法律的威力,不触犯法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经得起时代发展的考验,从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撑和人才保障。
网站目录投稿: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