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的冯友兰先生在 《中国哲学简史》 一书中有过这么一段叙述: "做人不仅仅要思考, 更重要的是, 我们还需要思考我们的思考。做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事事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有些时候, 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多 ‘吾日三省吾身’,很多棘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出自 《论语》, 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说,全句为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意思是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 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不熟练?" 每个人由于受自身学识、阅历、性格等因素的局限和影响, 在经历、处理和理解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时, 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某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行为方式之中, 这势必会带来不良的结果。所以, 反省自身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误的原因, 检查自己行为中的不足, 才能够真正地完善自己。 钱钟书的父亲, 著名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老先生, 曾做过一份自我检讨书, 开场白说的很有意思: "思想改造, 当得自动, 不能被动; 不过人类通病, 自屎不觉臭, 旁观者清; 所以发动群众, 帮助自己改造; 最好自己不要掩藏自己的思想, 欺骗群众, 得到通过; 宁可通不过, 将我心里症结所在, 赤裸裸地给群众看; 通过, 固好; 不通过, 正好鞭策我自己的反省! 我现在检讨我自己的思想, 不过有些思想, 根源知识; 有些思想, 涉及环境; 所以检讨不能不涉及多方面。" 钱基博老先生, 一生著述广泛, 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曾评价其"大江以北, 未见其伦"。这样一位文采斐然、学识渊博的人, 还能真切实意地反思自己思想中的糟粕, 实属难得。 钱基博老先生语言幽默谐趣, 一句 "自屎不觉臭", 可谓是道出了人类的通病。的确, 一般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别人都是错的。然而, 世上哪有人总是对的, 只不过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罢了。正所谓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自省, 便是站到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人就好像是一块璞玉, 需要经过雕琢方能成为美玉, 虽然过程有些疼痛, 但是雕琢打磨之后, 便会光彩照人、身价百倍。坚持自省就是一种对自身的雕琢, 每天坚持自省, 就会增加成功的机会, 因为只有懂得自省的人, 才知道每天错在哪里、对在哪里, 错的立刻改正,正确的继续发扬, 这样坚持下去, 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缺点, 增加优点。 1838年, 曾国藩高中进士, 当时他年仅二十多岁, 自然是春风得意, 迎来送往, 颇多应酬。而正所谓 "意气风发之时, 必有盛气凌人之举", 整日里无所事事, 要么以新科进士之贵干涉政事, 要么凭伶牙俐齿损伤朋友之心。荒唐之余, 曾国藩也不由感慨: "本要用功,而日日玩愒。" 直到1840年, 曾国藩大病了一场, 命悬一线, 幸有朋友照拂。生死之间, 可能会感触得多一点, 觉得往日太过于荒唐了。自病愈之后,他一改往日作风, 刻苦读书, 并向京中前辈唐鉴、倭仁学习检身之要,立志修身, 时刻不忘磨砺心志。 之后, 曾国藩在日记中反省极多, 随处可见 "荒诞"、"可恶"、"真禽兽" 等自我批评之语。有了这种无时无刻的自省, 曾国藩可谓是一日千里, 面貌一新, 其京城十年七迁、日后所成就的伟业德行也的确是此时奠定的基础。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曾说过: "如果你每天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 哪怕是短短5分钟, 对人生进行自我反省, 那么未来你就一定能够享受到自我反省的诸多益处。" 生命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反思自己、不改变自己,那么我们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要做到, 在反省中清醒, 在反省中明辨, 在反省中睿智。 《论语》 有云: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 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 对一天的生活、工作进行自我反省,相信这样做一定能够为我们启迪智慧、开拓思路、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