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时代来袭,其浪潮势不可挡。网络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出现了"网约车"这种新型出行方式。但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深圳滴滴司机劫杀女乘客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国家以法律的手段来保障我们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网约车;安全;法律 一段时间以来,"网约车"问题频发,暴露出许多安全漏洞引发公众持续关注。比如,网约车女司机帮毒贩窝藏转移毒品,深圳滴滴司机劫杀女乘客,招录取驾驶员过程中考核不严格,部分驾驶员套假牌注册,甚至还有一些被注销驾驶证的人使用已注销的驾驶证注册成为"网约车"驾驶员。应该说,一个新生事物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网约车"平台也开始采取措施淘汰不合格的驾驶员,也显示出其加强行业自律性的努力。但是,这还不能满足公众对安全保障的需求,长远之策唯有加强顶层设计,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明确"网约车"平台的监管责任及驾驶员的准入门槛,这样才能使该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 一、加强立法,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严格审查驾驶员从业资格 虽然一些"网约车"平台解约了一批存在问题的驾驶员,但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清理?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作为一个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行业,"网约车"驾驶员的素质和经历对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理应对其进行从业前审查并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如果没有统一明确的法律依据,"网约车"平台对驾驶员资质的把控就可能出现时松时紧的情况,从而带来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危及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加强立法,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网约车"平台的监管责任 "人车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市民们却因为其服务态度良好不予投诉。但是这里面却存在这很大的安全隐患。据了解,刚学车半年的新手因无法注册账号,就用朋友的账号接单,这对乘客的行车安全十分不利。此外,顶替而来接单的司机是否有犯罪记录,是否有精神病史,这都是潜在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件,也会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带来障碍。这些"网约车"平台虽然都有"人车不符投诉"功能,但是个别平台却只做表面功夫,并未落实投诉。因此加强立法,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网约车"平台的监管责任刻不容缓。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约车"的监督管理力度 比如,对于驾驶员从业资格问题,应规定"网约车"平台将驾驶员信息与公安交管部门共享,防止平台与驾驶员回避外部监督的情况出现;对"人车不符"问题,平台应当向消费者提供乘坐车辆的车型、车牌号及驾驶员照片等信息,消费者在信息不符的情况下可拒绝乘坐并投诉举报,将套牌车和"克隆车"拒之門外。同时,应要求"网约车"安装导航系统,由平台实时监控其行车路线,一旦出现绕行、掉线等不正常现象,就应立刻警示,不给违规者任何可乘之机。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在解决"网约车"安全问题的过程中,仅仅完备完善法律是不行的,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严格执法。建立一个长效的监管制度,对于"网约车"的套牌假牌,驾驶员素质底下等情况进行打击。"网约车"平台要积极与执法部门配合,落实好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工作。此外,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健全优化网上投诉机制和调节系统[1]。最后,还要强化对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服务商提供健康合法的打车服务。 五、深化宣传,重视舆论对于消费者的引导作用 加大"网约车"安全事故的曝光度已及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一方面让市民对于"网约车"的安全问题深化了解,注意防患于未然,保护自身安全;另一方面震慑和教育犯规人员遵纪守法。这样一来相信消费者一定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确保人身安全。应当积极借助各方面的平台,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培养网民的网络法律意识,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对"网约车"平台责任、车辆及驾驶员的准入标准以及监管部门的介入程度等内容予以明确规范,就一定能使"网约车"平台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使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到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全承相.网络市场的法制创新[A],2001-12. 作者简介: 赵月(1995.11~ ),女,民族:汉,户籍: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安全防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