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多面补贴


  在一堂经济学课堂上,一位洋教授模仿着圣经开玩笑说:"补贴是恒久耐心,仁慈;补贴是不嫉妒;补贴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完美的补贴可能只能出自上帝之手。"如今看来,这似乎并非玩笑,也可能是真理。
  近期,多起企业骗补丑闻曝光:审计署发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格兰仕、格力、美的、长虹、长岭冰箱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9061.84万元;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也用非环保汽车,骗得节能补贴共计1725.6万元。
  企业骗补背后的利益驱动何在,补贴之于企业的真正意义何在?
  信息不对称
  在和企业沟通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企业并不知道诸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为何物。以上海为例,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类似的资金补贴就多达数种,而且是来自于不同的部门。类别既有国家级的又有地方性质的,譬如有科委资金项目、经信委资金项目、发改委项目。然而相当多的企业,面对明目繁多的各种补贴、基金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很多原本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因对政策不了解而错失申请机会或者申请失败。
  显然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还不够充分,企业对于补贴的政策、细则信息了解不够。手拿资金的公共部门要想完全弄清楚整个行业、每家企业的情况,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放给最应该补贴的行业、企业也是不可能的。如此双方信息不对称时很容易造成的情况是:一心做业务,本该补贴的企业没补贴到位,个别懂得"研究政策"的企业反而顺利拿到了资金。
  "会叫的孩子有奶吃",往往使得补贴的宏观调节的效果大打折扣。根据最近审计署的报告显示,2011年和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共安排本级和转移支付给18个省的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三款科目"资金达818.83亿元,其中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占延伸审计资金额的2.6%。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有理由推断2.6%的比例应该是"至少"。
  "102个项目单位编造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取‘三款科目资金5.56亿元;29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三款科目资金2.26亿元用于生产经营、业务经费等支出;由于主管部门审核不严、第三方评审机构未尽责等,造成217个项目单位以‘报大建小、重复申报等方式违规获得‘三款科目资金8.35亿元。此外,还发现有些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从报告中的分类数据可以看出问题资金中有八成以上竟然是以欺骗的方式直接获得的。
  天上掉馅饼?
  记者通过在一家做政府资金补贴中介咨询公司的人士那里了解到,该公司已经成功为数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种形式的政府无偿资金资助。该人士表示"对于企业,如果申请成功了几乎相当于白拿钱,为什么不试试看?而且我们是后付费的,只有企业拿到了政府资金后再支付资金比重10%左右的服务费。很多企业图省心就直接委托我们操作了。而且说心里话,这样也比企业自己去运作成功率高的多。因为我们项目经验丰富,项目做多了自然‘应试技巧丰富,有时候甚至能够帮助企业事半功倍。"
  当记者追问,为何事半功倍,这里面是否有水分时。这位人士回答:"我们操作还算比较正规,适度包装肯定会有,但还不至于完全造假。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这一领域关注的不太多,曾经听说有个企业尝到甜头后跟另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表达了钱很容易拿的意思,后来这位朋友还真的靠虚假项目‘骗资金去了。"
  "另外,圈子也很重要。有很多相关专家学者做顾问为我们提供专业写作指导意见,而且同一个行业的专家们圈子也不大,平时大家也都有个交流。我们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你懂的。"
  结合他多年的咨询经验,记者向他询问有何感触。他说:"目前公共部门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服务意识也有待提升。某部门负责人酒后吐真言,‘我们是送钱的,难道还要我百般心思地在屁股后面追着给你企业? 当时对我的触动很大。看来做好企业、政府的好‘媒婆还是多少有些意义的。"
  为了让记者更直观的了解这个特殊的市场,采访结束时这位人士提供了两张图表,如图1、图2所示。
  天使与魔鬼
  不考虑复杂的现实社会,仅从经济学理论上讲补贴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市场达到帕累托改进增加经济福利,也可能适得其反。该补贴什么行业、整个行业的资金量多少、具体到每家企业资金量在多大、介入和退出的时间点、方式方法都决定着补贴是天使还是魔鬼。显然这牵扯到复杂的经济理论,同时又必须建立在国际局势、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周期、产业政策、企业自身情况等一系列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天使而不是魔鬼。
  事实上,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很多连带问题,好心办坏事的闹剧历史上并不鲜见。譬如可能导致某些行业忽略市场规律、过于超前、畸形发展,最近这些年,中国光伏产业就是很好的例子;譬如有可能长期违背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阻碍产业升级;譬如有很多出口企业,产品都是亏本经营的,长期靠出口退税养活,甚至有些个人成立皮包公司专门骗取退税。
  以直接商品价格补贴为例,不仅对生产、消费以及交换产生影响,而且还可能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现象。比如过度补贴刺激起来的过度需求和消费会产生虚假的市场信号,诱使生产企业释放过剩的产能、宏观经济调控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人为的泡沫和危机。
  此前,就有学者严肃指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有其内生规律。中国经济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人为造成的,人为干预过多,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有待商榷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了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那么将来是不是也会有一天来证明今天的很多经济干预行为是否合理呢?"
网站目录投稿:忆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