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在《好了歌》注解里叹道: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海棠诗社,虽雅得紧,不荒唐,却也似乎是作者专门借着众人之手,为林黛玉做的嫁衣。 诗社里,林黛玉屡次夺魁不说,首先这第一期,大家咏海棠,咏的却似乎林黛玉。那些诗,似乎都是为黛玉而写。 1:
探春第一个完成创作,且看她诗作里最有名的一句: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肤易销魂。 这玉暗喻的当然是林黛玉。且红楼梦里大抵也只有林黛玉最具有玉的精神。 贾宝玉只是假玉,外在看着很美,其实腹内草莽。 妙玉这玉虽然妙得很,却过犹而不及。她太妙了,让人难以亲近。 只有黛玉,又坚贞,又温润。她有着自己的性格,她要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却又最是能够惹人爱。海棠诗,大家都给自己取个别号,就是黛玉的建议。众人听了欢喜不已。这是她的温润。 因此,玉是精神难比洁,赞叹的当是一种深刻的美。黛玉的精神,黛玉的纯洁,都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雪为肌肤易销魂,这雪指的可能是薛宝钗。这肌肤之美,似乎只是外在的肤浅之美。仅仅只是停留在肉欲的层面上。因为此,宝玉看了宝钗的胳膊,想着的依然是林黛玉的好。 因此,说探春的诗,是写黛玉,也就没有什么不妥的了。 2:
第二个创作出来的,是薛宝钗的诗作。她写的也是黛玉。不过,她在自我抬高之中,对黛玉却大有贬损的意思。 且看其诗眼: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前半句是名句,薛宝钗在标榜着自己是多么的淡薄,她要在她认为的淡薄中标榜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在她心中,她的淡,才是最艳丽的美。 她不知道,她这样做是有些自相矛盾的。淡,不应当是一种追求,也不应当为了淡而淡,更不能在做作的淡泊中企图超越什么。如果淡,是为了艳,那就是扯淡。就像古代一些文人故意退隐江湖,想让皇帝们来破格提拔他们一样。 宝钗在荣国府的淡,似乎就是这样的刻意吸引眼球。让人知道她的乖巧懂事,觉得她无所求。 可是,做作出来的东西,又怎么能够轻易地取得别人的信任。 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一开始就怀疑她内心藏奸。 众人也都感觉出来,她一心为的就是金玉良缘,欲望大着呢。她在荣国府并非本色生活。她的淡,她的乖巧,自然是要大打折扣。 后来,贾母痛斥她不知道把房间装饰漂亮一点,也是在间接地指责她的做作,让别人不喜欢。 真正的淡,应当是一种生活状态,觉得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没有想着要做成那个样子。我看林黛玉只是在潇湘馆读读书,写写诗,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才是真正的淡。刘姥姥去了潇湘馆,也无比欣赏。刘姥姥是最朴实的人。她的感觉,自是黛玉朴实秉性的最好证明。 愁多焉得玉无痕?这当是薛宝钗在指责林黛玉多愁善感。意思为,你黛玉是一块美玉又如何,但是你的眼泪,你的伤春悲秋,却让人讨厌。 这只能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薛宝钗就是那个吃不到葡萄的人。黛玉所有的泪水都是为宝玉而流,宝玉也怜香惜玉。恋爱中的男女,流一点眼泪,不是再正常不过吗?黛玉的伤春悲秋,也是诗人的气质,每每写出一首诗都能够引发大家的赞赏。 如此,宝钗这诗眼,写的也是黛玉的好。 3:
宝玉的诗作: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也最为直白地写出了黛玉的美。 出浴太真:暗喻黛玉清水出芙蓉,冰清玉洁,天生丽质,是为冰作影。 捧心西子,暗喻黛玉天生丽质难自弃,像西施一样,她的病容愁容都是一种美。 为什么如此?答案很明显:"玉为魂。"她的这些美,都是由内而外。没有内在的玉的精神品质,再怎么样都难得美。 果然,贾宝玉是最懂得林黛玉的人。只是她的这种赞美过于直白了些,李纨对之表示不屑。 4:
最后看黛玉写的: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也是她精神的写照,李纨赞它风流别致。 偷得二字,说的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梨蕊之白,表现出的是林黛玉的柔美、洁净。整体上,折射了林黛玉的娇羞可人。 下半句写到梅花,重在风骨,写的是林黛玉性格里一种空灵飘逸之美。上一句是偷得,说林黛玉面对自己的外在美不张扬。这一句说借得,大大方方的,则说明了黛玉对自己内在个性的肯定。当然,黛玉也是谦逊的,所以说是"一缕魂"。并不敢以梅花自比。 如此见姿见态,见色见韵,以花喻人,林黛玉美好的形象,再一次在她的诗作中得到了体现。曹雪芹的艺术手法真是高超。他让所有的海棠诗,都成了林黛玉美丽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