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尚澄儿童教育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评论、点赞、转发) 面对孩子摔倒了,家长要不要扶着,在一个妈妈群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基本分为两派: 要扶--孩子还小,摔倒了要扶起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不要扶--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不要什么事都要代劳,否则孩子一点挫折都受不了! 那么,孩子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起来呢? 反正小编的妈妈曾经给小编讲过:妈妈骑着自行车载着小编去姥姥家,小编从后座的小座椅上摔下来,妈妈一直未察觉,一直到了姥姥家,妈妈才发现孩子丢了...... 孩子摔倒到底要不要扶,关键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在扶起孩子那一刻的时候,心态是什么样的! 过度紧张 全家上下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一摔倒,家长非常心疼,甚至充满自责和愧疚,甚至指责: 我没有看好孩子,让他摔到了; 孩子摔得太重了,我不是一个好爸爸/妈妈; 你怎么连孩子都看不好,居然让他摔着了; 以后可不敢让孩子自己走路了; 对于过度紧张的家长,恨不得替孩子承受摔到的疼痛。 这类型的家长,在孩子摔倒的一瞬间,会立刻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 如果孩子摔得不重,建议宝爸宝妈不要过度紧张,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会更好。 建议这类家长在看到孩子摔倒时,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不过度自责、不过度保护,平静地扶起宝宝,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孩子过度保护,稍微有点磕磕碰碰,就会立马惊慌不已,容易让孩子太过于依赖父母,甚至小题大做、大惊小怪,承受力较差。 坚决不扶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采取"虎妈狼爸型",孩子摔倒,坚决不扶,觉得孩子这点挫折都承受不了,以后不会有什么作为。 当孩子向家长求助时,家长仍然打着为孩子好的意念坚持不扶。 这类家长,建议扶起宝宝,锻炼孩子的方式分很多种。 孩子摔倒的时候,因为疼痛、恐惧向家长求助时,如果家长过于冷漠、置之不理,会让孩子伤心,增加恐惧感,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甚至对家长的信任。 如果孩子摔倒的时候,没有哭闹,也没有向家长求助,可以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 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时,家长过于冷静,用冷漠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回应,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对父母的信任感。 责怪他人 小时候,当我们摔倒了,会遇到很多相似的一幕,就是家长对着摔倒的地面、磕到的地方一顿打,"都怪地不平、怪椅子挡路..." 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宝宝正确认知的建立,认为自己摔倒,就是因为地不平、椅子挡路造成的。 如果用责怪他人的方式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推卸责任,认为发生任何事,都是别人的错,跟自己无关。 长期如此,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甚至飞扬跋扈的性格。 责怪宝宝 有一种指责是面对宝宝的,"走路不看着,摔着了吧;是你自己没好好走路,哭什么哭;你把椅子都磕疼了,你应该给椅子揉一揉" 生长在这类家庭的宝宝,容易让孩子自责,无论发生什么事,认为都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的责任。 长期被责怪的孩子,会产生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想法,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比自己重要,内心会比较失落。 面对孩子摔倒,该不该扶起来这个问题,建议家长要真实面对,要摆正心态,到底要不要扶孩子,取决于孩子,而不是取决于家长: 宝宝摔了不哭不闹,或家长稍稍鼓励一下,宝宝自己爬起来了,家长就没有必要扶。 宝宝摔了有明显的求助信号,家长一定要把宝宝扶起来,这样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和亲子关系的和谐。 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