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照片合影之类的东西都烧掉,电脑手机中的都删除,他用过的毛巾碗筷,睡过的床上用品,穿过的拖鞋和送我的礼物都打包,直接扔到楼下的垃圾桶。然后又是两个小时的大清洁,扫除了他在这个家里的所有痕迹——这是某一年的某一天,我决定和前任分手后做的事。 晚上我坐在茶餐厅的老位子上,看着他匆忙走来,就像初相见,只是这次要说的不是情话而是别语。求爱需要一个仪式,不然那是轻薄,分手也该有个仪式,不然那是逃避。我走出茶餐厅的时候拿出手机,删除了他最后一点信息。尽管这是个用电子邮件、短信微信、打个电话就可以说分手的时代,但我还是需要这样一个仪式,和我曾经的爱做正式告别,为他流完最后一滴眼泪,然后永不再见。 我对喝下午茶这件事珍爱有加,即便一个人去喝杯咖啡也会盛装出行,那是属于我的午后,每一次都值得笑颜相遇。如果是和闺蜜约会,一定提前定好位子还要早到,我还会感受下温度,选择室内外哪里小坐聊天更舒适。 我重视每一次的约会、聚会、公干,把出差也当成是一次旅行,所以才拥有了微笑的心情,能看到美好的眼睛,能感受温柔的能力。我是一个需要仪式感生活的女子,失去了这些,人生不庄重,情感不认真,生活会粗糙,人心会脆弱。 中国古人是重视"仪式"的,抚琴需要先焚香,喝茶更是过程繁复却自得其乐的事,好像不做足全套功夫,琴就弹不好茶就喝不香。 仪式是一种纯净的行为,有些为了拜祭祈福,有些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或是目的,就像一场令人心旷神怡的游戏,但能为当事人呈现出眼前的世界是活色生香的。不要忽略心灵的力量,这种所谓的仪式感其实就是在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挚爱,对困境无声却极富韧性的抗争。 老外去听音乐会或是看演出,必是盛装到场隆重庄严。各种节日、纪念日、生日都要一一庆祝,孩子学校的活动不论大小家长都会到场,毕业典礼更是举家前往见证的好日子。 国内孩子毕业,从幼儿园到博士生,哪张毕业照里也不见家长的影子,学校缺失最重要的教养仪式。如今各种奇葩的毕业照层出不穷,却唯独不见有人穿学士服和父母合影,也就没人想起日渐老去的父母,为了子女的学业有过怎样的付出。 生活中充满了忙碌,大家都借口忙就忘记生日,忽略节日,淡漠亲情,应付友情。一个人吃饭就凑合街头垃圾食品忽略健康,两个人为了房子孩子就没有了值得纪念的日子,很多人住在外观高档的公寓里,房间内却乱到脚都插不进去,若大的屋子没有一点生活的气息。 厨房中的餐具五花八门什么能装就留着什么,卧室的大床上铺着分不清颜色花纹的东西,餐桌闲置不用堆满杂物,一家人拿着不同的碗碟对着电视机吃饭。大家又都在抱怨工作不快,生活无聊,情感平淡,却又不会好好吃饭,没有一点情趣,对自己的粗糙视而不见。你匆忙赶路必会错过风景,你缺少敬畏必会麻木冷漠。 我爸妈很重视一日三餐,即便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餐必会打开炉火变着花样炒出精致小菜,以至于我的童年一直弥漫美食的甜香,从不知道苦是何物。中学离家很远,一年四季爸妈会双双早起为我准备早餐和午餐,他们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就是他们的爱情,如此家常的场景却被爸妈演绎得像是一幅画,而且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那时候我不用做任何家务,却并不妨碍长大后有了家庭孩子,也能做得一手好菜让房间一尘不染。女儿问:"你哪学的妈妈菜?"我说:"心传。" 一日和女儿谈起爱情,她说:"我不喜欢那些花俏的婚礼。"我说:"那你也需要一个简单的婚礼,穿起婚纱走过红毯,我在红毯的这一边相送,他在红毯的那一边敞开怀抱,令人动容更令人尊重。" 女儿刚进初中时学校举办活动请家长参加,我远在万里之外也为了那一天赶到会场。没有几位家长到场,女儿却依偎在我的身边无比骄傲。我从不会错过女儿任何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也一定会送礼物满足她的要求。 我用行动告诉她生活极尽美好,现在我可以帮她拼脸,她必须靠自己拼到才华,将来才能得到她想要的生活。而在此之前,她要先学会自律和坚持,对生命和生活拥有敬意。 女友要换个收入前景都更好的工作,在辞职和不辞职之间纠结好久才做了决定,以至于新工作还没开始就已经觉得疲惫。我说:"你请原来的同事吃顿散伙饭吧,做个正式点的告别。"深夜她带着酒意给我打来电话,散伙饭中原先的领导和下属对她工作能力都大加肯定,让她对去新公司更加自信,而且大家酒后吐真意,让自己觉得前面七年每一天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放下电话,笑了。是的,没有比这种具备仪式感的离职更完美的选择了,正式结束才会正式开始。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仪式感有些矫情,做不到那么周到也没有关系。但只要你试着并且坚持着去做一点,日子就像是给咖啡加了块糖,雨天给自己画了个太阳。你的心灵灿烂了,你眼里的世界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