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红楼梦元春省亲悄悄见了一个神秘人物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这是《红楼梦》十七十八回元春归省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况的最好总结。
  这样的富贵已极,着实为表面文章,内里是已经见了底的荣国府银库,就算眼之所见,也是元春见到亲人那从来也没有干过的眼泪,真真是直穿人心。读元春省亲一回,按说是无上的荣耀加上亲人相见,应该喜极而泣,可是无论如何,字字句句渗出的悲凉之感,让人倍感压抑,终不得丝毫愉悦之感。
  省亲的程式应该是早就安排好了的,因为提前了七八天,就有太监来到荣府查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退息。包括什么时辰大约做什么事,应该都会提前做出预案,毕竟皇家的时辰规矩,那是不能错一时半刻的。但是,元春在省亲的过程中,她更改了一处的行程,见了一个人,这里不过寥寥几句文字,却是不可忽视的大关键。
  元春省亲,主角当然是贵妃娘娘贾元春,不过这一回,出场了另一位十二钗的人物,虽说是通过他人之口交待,元春省亲,此人再次出场,作者却一笔带过,算是暗暗地出场了,这一暗着实为元春的任性或是大意,看似不打紧,其实已为元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原著是这么描述这个细节的:
  (戏罢)撤筵,将未到之处复又游玩。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与一般幽尼女道。
  我们读文本可以发现,其实这一段直接删掉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因为这是在元春游幸完大观园,各种礼仪完毕,和家人也诉过了离别之情,看了戏宴席也结束了,考察了弟弟妹妹们的学业,就剩下赏赐一项了。按一般逻辑,元春这个时候应该和家人说说体己话,因为毕竟一会儿就该回宫了。偏偏这个时候,而且大晚上的,搞了个二次入园,将前面没有到过的地方再游玩一番。那个年月晚上照明全靠蜡烛,就算点再多,恐怕视野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这个二次游玩真的有点莫名其妙。
  曹雪芹这是要提醒读者什么呢?说白了,只为一点:元春要进栊翠庵。目的嘛,很明显,元春要和妙玉见这一面。是的,就是在元春省亲这一场大戏里,妙玉正式出场了,虽说没有正式走上前台,但是不可否认,妙玉的若隐若现和曹雪芹刻意安排她的这两次暗暗出场,绝不可忽视。
  元春要进栊翠庵礼佛这当然没有问题,第一次游幸顺便就做了不就完了吗?干嘛非得到最后,专门来一个二次游幸,刻意的点出这么一件事呢?我想,这不会是曹雪芹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哦,这园子里安排了佛寺,却不小心写丢了,在这个后面打一个补丁。这等事不是曹公这样顶级高手的水平,只会是他的故意。曹公惜墨如金,《红楼梦》没有一个字的废话,这是公认的,所以,既然不是狗尾续貂,当然有它特别的用意。
  元春省亲回娘家,她代表了皇家,可是她的立场和她的利益诉求,却绝对是四大家族的代言人。她要见妙玉又该当何解呢?
  妙玉的身份相当神秘,小说描写妙玉的文字不多,但是,凡和她有关之处,无论物品、故事都给人一种大有来头的感觉,稍作盘点如下:
  1、妙玉的出家之地叫做"蟠香寺",蟠其实就是龙。
  2、妙玉小的时候身体多病,父母为她买了许多的替身,荣国公贾代善是有一个替身的。同样是有病,林家和薛家却从不为黛玉和宝钗考虑买替身,这两家可不是没钱。可见,用替身之人一定要非常的高贵,或许是有身份门槛的。注意啊,妙玉人家是有许多的替身,比荣国公可牛掰多了。
  3、妙玉的茶具要么是荣国府都没有的绿玉斗、点犀乔等稀有的古董,要么就是成窑五彩、脱胎填白盖碗这样的皇家专用官窑器,要么就是有龙纹饰的茶盘。贾府这样的国公府已经是做臣子顶级的门第了,可是妙玉吃茶用的水,是采自梅花上的雪,还贮藏了5年之久。貌似贾府可没这样的讲究和奢侈。你看妙玉给贾母奉的茶不过是旧年雨水就给打发了。
  父母双亡,连家都没了的妙玉吃个茶要讲究到如此地步,连目下无尘的黛玉在她眼里也不过是个大俗人,堂堂国公府似乎并不入她的眼,对于贾母这样的贵客来访,也不过按照基本礼节奉完了茶,就自顾去喝体己茶了。
  妙玉的这些符号和举止不但不好理解,按说她是真正的寄人篱下,可就她这份底气和行事的傲娇淡定,要说她的出身比贾府低或者差不多都难以令人信服。说到这里,其实也就有了答案,妙玉的出身高于贾府。既然比国公府还要高,那就只能是皇族了。也就是说,妙玉很可能是一位王爷的女儿,是真正的郡主。
  妙玉没有了父母家人,却能被荣国府请去奉若座上宾,证明她不但出身高贵而且一定与贾府为统一政治阵营。曹雪芹写了一个四王八公集团,但妙玉之家显然不在此列,不过,秦可卿丧礼上,薛蟠口中说出来一位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他曾经买过的贵重至极的樯木,就存放在薛家的铺子里。可见这位亲王和薛家关系的亲密,既然和薛家关系好,自然和四大家族关系也不赖。小说将这种关系说得很清楚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据此推理,说妙玉是这位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可否说得通呢?我想,不一定准确,但可能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推理,况且,妙玉回不了故土的确是因为她不合时宜、世所不容。一个弱女子能怎么样为世所不容呢?无非是因为极特殊的身份。
  元春按说她是个政治人物,最应该摈弃的,就是感情。可是她做不到,如果她足够理智和冷静,她不会当着众多的彩嫔太监数次未语泪先流,她不会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她不会说出以骨肉分离换来的富贵没有什么意趣,她不会对追求个性和爱情自由的龄官显露出格外的欣赏。这些都足以证明,元春她保留了太多真挚的人性和感性,而她所处的位置和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恰恰她的这些保留是大忌。
  无论如何,和一个永无翻身之日坏了事的王爷的女儿见面,对元春来说是在犯错误,稍有政治智慧都不应该做这样的事,可是元春,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她的确在政治上不成熟,她遵循了自己内心的呼唤。只是,有可能换来的,是为她悲惨的结局加了一重砝码,埋下了一个祸根而已。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lt;红楼梦&gt;图》<!--红楼梦-->
网站目录投稿: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