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疮疡专著。四十卷。清顾世澄撰。刊行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生卒年代无确考。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其祖父、父均业医,故从幼袭承家学,以医问世。顾氏迁居扬州,行医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以疡科著称于当地。在汇集自《内经》以来历代外科著作及三十多位著明医家有关疮疡理法方药的基础上,参照其祖父宁华、父亲青岩家藏秘方,结合自己多年临证体会,经过三十年辛勤努力,辑成本书。 本书有论有述,有注有释,有图有文,有歌有诀,分门别类进行编排。卷一集中引录《内经》有关原文五十一篇,并逐句加以注释,以撷其中精义,作为本书论述的理论依据。卷二专论脉诊,根据内经有关脉诊理论,进一步论述三部脉分候脏腑及所主病证,并结合外科疮疡特点,引证前贤有关脉学精论,推断疾病预后吉凶。卷三至卷五载内景图、五运六气及太极图治,并结合脏腑经络穴道,测知疮疡发于何经何脏,以确定病位。卷六至卷九,论述各种疮疡痈疽的辨证治疗、主方主药以及艾灸、针烙、刀针砭石、敷药等外治方法。卷十至卷二十九,按头面、咽喉、颈项、胸腋、脐腹、二阴、四肢等部位,全面介绍身体各个部位所发疮疡的具体辨证治疗方法。卷三十至卷三十三,为专门介绍小儿诸疮及痘疹的辨证论治。卷三十四和三十五两卷,为诸疮证治,包括疔疮、杨梅疮、疥疮、天泡疮等。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为各种跌打损伤、蛇虎狗猫咬伤证治以及各种急救方法。 综观全书,处处体现了顾氏在外科学术上重视整体的思想,认为疮疡虽属外证,但"必先受于内,然后发于外"。因此,在治疗上,强调内外治法紧密结合,除灸、烙、割、洗、内服等方法外,还配合应用手术疗法。在治疗方面多有创见。本书内容极为丰富,资料较为齐全,辨证详尽,方药齐备,堪称为疡证全书,无论从外科理论研究或是外科临床实践方面,都是一本有价值的外科参考用书,书中所介绍的方药以及顾氏经验方,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喜用。 本书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达安堂刻本、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本、清同治九年(1870年)敦仁堂藏板本,一九八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刊行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