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杜威的从做中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充分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背景下,传统死记硬背的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为历史注入新鲜血液势在必行。杜威"从做中学"强调教学从生活出发,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儿童兴趣,主张儿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新形势下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试从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中探讨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从做中学;历史教学;兴趣;合作探究;环境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与传统不同的教育概念。在杜威看来,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与一般动物不同。而社会性在于人类具有彼此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识和感情等心理因素,如何养成共同的心理因素呢?杜威认为有赖于人们之间彼此进行联系和沟通,而联系和交通最有效的渠道便是教育,"教育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使个人的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的问题"i。因此杜威批判把学生束缚在书本上的传统教育,认为"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ii他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核心命题,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原則,并将这一原则贯穿在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中,将理论与实际贯穿起来。
  一、杜威"从做中学"的内涵
  杜威以"从经验中学习"的原则为基础,提出了"从做事里面求学问"的方法,即"从做中学"。他认为,传统的"从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使儿童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对于老师所灌输的知识也只是消极的接受,而并没有将知识内化成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更谈不上爱好、兴趣的养成。 "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因此他们就喜欢游戏。"因此,他主张"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在个人参与的具体活动中,去获取直接经验,亲自解决问题,注重学的活动和技能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在杜威看来,更好的做到"从做中学",首先学校应成为雏形社会,设立各种工厂、农场等,创设接近生活的环境。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实施教育"不用鞭笞,无须严酷和强迫,它可以实施得尽量温和,尽量自然"。其次,学校要注重"主动作业"的设置。"主动作业"既包括工作,也包括游戏。儿童的天性是爱玩的,因此应该利用这一天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此外,杜威还谈到组织儿童游戏的方法、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真理"的方法以及对儿童进行手工训练的方法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杜威教学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的独特的学生观,在于其思想方法"不于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而是基于生活的有机、联系、过程的思想"。他提出的一系列与学生"经验的改组、改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生动的历史教学模式
  杜威重视学生的兴趣,承认兴趣在教育意义的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他认为实现"做中学"应该营造"一个充满了要做的有趣的事的环境"来达到。而历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没有的素材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在上课时,应高度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影像、文字、遗迹、影视和等创设有利于历史问题解决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行建构系统的历史知识, 缩短现实和历史场景的时空距离,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学历史、用历史的意识。
  (二)注重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中各种食物的动力","承认兴趣在有教育意义的发展中的能动地位,其价值在于使我们能考虑每一个儿童的特殊的能力、需要和爱好。""儿童应学的事情,绝不应该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该当做一种任务去加上他们身上。"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营造故事情景,活动组织等方式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诱化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历史学习。
  (三)着眼于现实生活,进行合作探究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强调、"协作探究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问题式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从做中学"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一种有效学习策略。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发现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以此作为课堂的探究内容。如今历史影视剧大行其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如《大汉天子》等,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找出剧中与真实历史不相符合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思考的习惯。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协作、共同劳动的统一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传授与接受过程。"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及效果。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观启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教师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望和信赖。另一方面,学生也应积极地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学生要尊重历史老师,不能因为历史是所谓"副科""冷门学科",就对历史老师不尊重。其次,学生要尽量理解老师,多站在老师角度替老师分担。最后,学生要尽最大努力使自己达到教师对他的各方面要求。
  (五)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杜威认为"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倾向",在论述教育是社会的职能时,特别强调学校环境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因此,学校要简化学科设置,以便让儿童选择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以此作为他们领会比较复杂的因素的手段;其次,"学校环境的职责,在于尽力排除现存环境的丑陋现象,以免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因此,学校要营建更和谐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校园。"
  杜威从生活与经验角度出发,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反对让儿童呆坐在书桌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主张让儿童进行"主动作业",在"做"中培养学习兴趣,进行问题探究。在他看来,教育并不是使学生"单纯积累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主动活动中,儿童会通过亲自操作而"发现真理"。其"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既注重满足学生的能力的自我展现,也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这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是生活的历史,是经验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应在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主动创设相关教学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适宜学习的学习氛围,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历史教学质量;通过感知、实践、体验、合作等"从做中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跟进历史课程改革。
  注释:
  i 罗炳之编.外国教育史,(下册)[M].江苏:江苏出版社,1984,272.
  ii(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
  【参考文献】
  [1]罗炳之编.外国教育史,(下册)[M].江苏:江苏出版社,1984.
  [2](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叶澜编.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网站目录投稿: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