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处" 金文的"处"字,像一个人坐在凳上之形;或从虎头作为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处"的本义为坐,引申为居停、居住之义,又指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现在的"处"字,则多用为处置、办理之义。 "氽"、"汆"和"籴"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氽"字念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种情况,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体氽上来了"。又引申为"用油炸"(因为油炸食品时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条"、"氽虾片"、"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cuān,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来表示"(把东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义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汤"、"汆丸子"、"汆黄瓜片"。 "籴"念dí,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来就是买进米。"米"可借代粮食,所以"籴"泛指"买进(粮食)",如"籴米"、"籴麦子"。跟"籴"相对的"粜tiào "则是"卖出(粮食)"。 最后,让我们把上面的辨析编成口诀,以便记忆:人(rén )浮水上读作tǔn,入(rù)水煮炸念作cuān,出米为tiào 入(rù )米dí ,拆字会意不难判。(作者:文非) 汉代的"阙" 在河南南阳参观医圣祠、张衡墓时,你会看到景观的大门两侧建有如塔般高耸的建筑物,它们的名字叫"阙"。 在汉代的诸多建筑形式中,阙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古今注·都邑》注曰:"阙,观也。古每门竖两观于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人臣将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 据文献记载,其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当时主要置于宫殿、寺庙、城门前,它既是宫殿的象征,又是揭示政令和依托远眺,以利防御的地方。 阙,一般以石、砖、木建造。到了汉代有较大的发展,从众多南阳汉画像石中可以看出,既有单阙,又有双阙;有双重檐的,还有三重檐的。当时不仅宫殿、寺庙、城门前有阙,而且贵族官僚的府宅前也都有阙。《后汉书·百官志》注引蔡质的《汉仪》说:王莽初为大司马,府门有阙。其时,阙已成了表示官爵地位和功绩的象征性建筑,《白虎通义》曰:"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阙的层数越多越高,就表明主人的身份或地位越高,比主人地位低者来到阙前,须下车、下马以示敬意。 "秋"与"愁" 《说文解字·禾部》:"秋,谷熟也。"说明秋的本义就是庄稼成熟。 庄稼成熟当然高兴,但成熟后的衰败总不免让人滋生某种悲凉的意识和感慨。而秋后又常是战争的开始,五行中与秋对应的又是金,象征着兵象的肃杀之气,古代处决犯人又多在秋天,再加上秋天特多的风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所以《尔雅·释诂四》就 说:"秋,愁也。" 与秋组合的词语中,既有表示喜庆的,也有表示悲伤的。秋月虽好,"秋风""秋雨"却让人愁;秋水虽好,"秋颜""秋容"也让人愁;秋期虽好,"秋审""秋决"却不愉快。此外如"秋闺"多为女子引起愁思的场所,"秋士"多为迟暮不遇的男士,"秋气"、"秋意"、"秋零"多指秋日凄清肃杀的景观,"秋姿"、"秋眉"、"秋发"多指人的老态,"秋心"、"秋思"、"秋怨"又多指秋日的悲愁心情。秋的悲愁意识,常常掩盖了秋的喜庆,于是愁就成了秋的基调,成了秋的文化象征符号。 (作者:陈璧耀) 说文解字:"实" 《说文解字》:"实,富也。"金文"实"字从宀从田从贝,家中有田有贝,表示富有。小篆"实"字从宀从贯,贯指钱币,故也有富足之意。所以,实的本义为富足、殷实;又指财富、财物;引申为指充满,与"空虚"相对;又指真实,与"虚假"相对。 说文解字:"贮" "贮"是"(貝宁)"的简化字,"(貝宁)"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貝宁)"字,像藏贝于箱柜之中,其本义为储存、收藏。金文"(貝宁)"字形体发生讹变,变成贝在宁下,小篆以后则贝在宁左,于是"(貝宁)"就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了从贝宁声的形声字。 说文解字:"买" 古文字的"买"字,从网从贝,是用网取贝的意思。"贝"是古代的货币,可以用它来换取货物。买即指收购,是一种拿钱换取货物的行为,与"卖"相对。 说文解字:"婴" 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作货币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来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说文解字:"走" 金文的"走"字,上面是一个甩开两臂向前奔跑的人形,下面的"止"代表脚,表示行动之意。因此,"走"的本义为跑、奔跑,又指逃跑。古代跑步叫做"走",走路则称为"行"。近古时代,"走"字才渐渐由跑步之义转变成行走之义。汉字中凡从"走"的字,大多与跑的动作有关,如趋、赴、赶、超、趣等。 说文解字:"饮" 斯文人饮酒,是先把酒斟入酒杯,然后再慢饮细品。 而甲骨文的"饮"字,则像一个人弯腰低头,伸着舌头抱坛痛饮的样子,可见古人饮酒也是豪兴过人。"饮"的本义指喝酒,后来才引申为指一般的喝,如饮水、饮茶等。 说文解字:"听" 甲骨文的"听"字,从耳从口,表示用耳来接受别人的言谈。"听"的本义指用耳朵来感受声音,引申为听从、接受,又引申为决断、治理之义。 说文解字:"岁" 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的"岁"字,像一把长柄斧钺之形,其上下两点即表示斧刃上下尾端回曲中之透空处。"岁"的本义是一种斧钺,借用为年岁之岁,泛指时间、光阴,所以金文"岁"字增加两个止形(即步字),表示日月变更、时光流逝的意思。 说文解字:"望" "望"本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望",是一个站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墩上翘首远看的形状;金文"望"字增加月表,表示"举头望明月"的意思。因此,"望"的本义为"仰观"、"远看";而登高远望有等待之意,故又可引申出"期望"、"希盼"等义。小篆以后,"望"字形体发生变化,原来代表眼睛的"臣"被"亡"(表示读音)所代替,"望"字即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 说文解字:"心" "心"的本义指心脏,古文字的"心"字就很像一个心脏器官的形状。心是人体器官的主宰,古人误认为它是思维的器官,所以心又是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称。心脏在人体的中央位置,故心还有中央、中心之义。凡从心和它的偏旁的字,大都与人的思想、意念和感情有关,如志、忠、性、怕、恭、忝等。 说文解字:"即" 甲骨文、金文的"即"字,左边是一只高脚的豆(一种食器),上面盛满了食物,右边是一个跪坐的人形,像一个人准备进食的样子。它的本义是"就食"。要就食必须走近食物,所以"即"字又有"走近"、"靠近"之义,如成语"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等;后来又借用为副词,有"马上"、"立刻"之意。 说文解字:"豆" 豆是古代的一种食器,形似高足盘,后多用于祭祀。甲骨文、金文的"豆"字,像一种上有盘下有高圈足的容器,盘中一横是指事符号,表示盘中所盛之物。豆作为一种容器,又可用作一种容量单位,如《左传》:"齐旧四量:豆、区(ōu)、釜、钟;四升为豆。"现在的"豆"字,多用为指豆类植物,即"豆菽"之豆。 说文解字:"则" 上古无纸,人们常常把一些重要的文书或法律条文刻铸在钟鼎一类的青铜器上。甲骨文"则"字从鼎从刀,表示用刀把文字刻在铜器身上的意思。小篆"则"字的鼎形简化讹变成贝,从贝从刀,则无从会意。由于铜器上刻的文字多为法律条文,故"则"字含有法则,规则的意思;引申为指法典、规章、模范、榜样等。"则"字还可用作动词,有效法的意思。 说文解字:"富" 金文的"富"字,像房屋中一只酒坛子的形状,屋中有酒表示富有。所以"富"字的本义为富有,即财物丰饶的意思,与"贫"相对;又指财物、财富;引申为充裕、丰饶之义。 说文解字:"配" 金文的"配"字,像一个人蹲在酒坛边上,表示向酒中兑水或添加香料的意思。其本义当指调酒。配即调配,指把不同的东西调和或凑在一起。因此,"配"字还有凑合、匹对的意思。如男女两性结合,就叫做婚配。 说文解字:"酉" 甲骨文、金文的"酉"字,像一个酒坛子的形状,它的本义当指酒坛或酒壶。此字后来借用为干支名,为地支中的第十位。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酣、醉、酿、酌、配等。 说文解字:"祭" "祭"是一个会意字,像人手持肉块供放到祭桌上,表示以酒肉祭祀和供奉神、祖的意思。"祭"在后代成为一种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如祭奠、公祭等。此外,"祭"字还可用作姓氏。不过用作姓氏的祭字不读jì(音记),而应该读作zhài(音债)。 说文解字:"示" 古人迷信鬼神,凡事都要请求神灵的指导和保佑,所以有关祭祀鬼神的活动特别多。甲骨文的"示"字,像一横一竖两石块搭成的石桌,桌石上可以供放祭品,用以拜祭祖先或鬼神,其本义指供放祭品的石桌,也即所谓的"灵石"。因此,凡以"示"为偏旁的字,如福、祭、祝等,均与祭祀神、祖有关。拜祭祖先神灵,一般是有事相告以求庇佑,所以"示"字又有"以事相告"之义,引申为显示、表示,即给人看的意思,如示威(显示威风或尊严)、示弱(表示比别人力量小)、指示等。 说文解字:"福" 甲骨文的"福"字,像双手捧酒樽往祭桌上进奉酒食之状,表示以酒祭神以求降福,引申为指神灵所降赐的"福气"。古代称富贵寿考等为"福",如《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又引申为指一般的幸福、好运气,与"祸"的意义相对,如《老子》:"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灾祸中蕴含着好运,幸福里隐藏着灾祸。) 说文解字:"凡" "凡"是"盘"字的初音。盘是一种侈口浅腹圈足的器具,甲骨文、金文的"凡"字即像其形。所以,"凡"的本义即指盘子。此字后来多用为大概、要括等义,又用为世俗、凡庸之义,其本义则为"盘"字所取代。 说文解字:"盘" "盘"是古代盛水或食物的浅底器皿,多为圆形。甲骨文的"盘"字,像人手持匕向一圈足的器皿中舀取食物之形。金文"盘"字的器形讹变成"舟",字变为"般";或加"皿"表示它是器皿;或加"金",表示它是由金属铜制成。小篆的"盘"字从"木",则表示它是用木制成。"盘"字除作为器名,还可用作旋转、缠绕、盘问、盘算等义。 说文解字:"君" "君"字从尹从口。甲骨文的"尹"字,表示一人手持指挥棒指挥别人做事;尹下加口,表示能对官吏发号施令。以此会意,"君"即指统治人民的一国之主,后来又引申为对人的尊称,如严君、家君、夫君等。君还可用作动词,有统治、主审的意思。 说文解字:"卜": 古人迷信鬼神,凡事必先占卜,以断吉凶。所谓"卜",是用火艾灼烧龟壳使之出现裂纹,然后根据这些裂纹(又称兆纹)的方向和特点来预测吉凶。古文字的"卜"字,正像这种兆纹的形状,所以"卜"是个象形字。又"卜"字的读音bǔ,是模仿龟甲爆裂的声音,故它又是一个象声字。卜由占卜之义,可以引申为预测、估量、选择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