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老家和父母一起靠加工蒲扇过日子的福建小伙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日益兴起的"洋工潮",来到美国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家工厂里上班。 打洋工的收入虽然比较高,但处在纽约这种国际大都市里,那点薪水还是不值一提,因而老乡们一有空,就时常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创业。然而,一个个的理想,最终只能在无情的现实中一次次地放弃。其实也不难想象,一没资本二没路子,在异国他乡想闯一番事业又谈何容易。 "要不,我们卖蒲扇吧。"有一次,那位福建小伙子三句不离本行地说。 "蒲扇?"小伙子的这个提议让大家笑得前俯后仰,一位颇有几分观察能力的老乡分析说:"你以为这是你的福建山村老家吗?这里是华尔街,全世界最为繁华的金融中心,到处都是空调房,你看有谁会在这里卖扇子?更别说你那山村老家的蒲扇了!" 遭到同乡们的否定后,小伙子并没有因此打消自己的念头,他在心里暗暗想:"没人卖就一定意味着没人买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伙子打听到在纽约西郊一个名为格里亚的小镇上,有一座很大的棕榈园,于是在不久后的一个工休日,小伙子便坐车来到那里,当棕榈园主人得知他的来意后,指着一旁棕榈树惊讶地说:"你能用这玩意的叶子做成扇子?" 小伙子当着棕榈园主人的面,劈下一个棕枝,剪掉多余的叶子,再用小纱布缝上边,然后用砂纸磨去柄把上棱棱角角,抛光上蜡,不到20分钟,一把做工精致、充满中国风情的蒲扇就呈现在了棕榈园主人的面前。 这把小扇子让棕榈园主人大为赞赏,或许是为了给这位上进的小伙子一些激励,他当即表示愿意用1美元的价格买下这把扇子,并且对小伙子说:"你需要多少棕叶尽管剪,我不收你的钱。" 就这样,小伙子从这里剪去了200多枝棕叶。带回纽约后,他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加班加点",用了半个月时间,把这些棕叶全部加工成了蒲扇。 半个月后的一个傍晚,他把这些蒲扇搬到华尔街摆了一个地摊,小伙子还在一边用英文写了几句话:"中国蒲扇,全自动手摇起风,不费电、不用油。" 天生幽默的美国人并没有对"广告词"心生不满,他们反而被这种幽默吸引了过来。对于这些平时坐惯了空调房的人来说,眼前的蒲扇无疑是一种充满异国风情的陌生来客,特别是那个不消耗能源、没有污染的绿色理念,更是打动了美国人的心,他们纷纷掏钱购买。仅用了两个晚上,小伙子就把那200把蒲扇卖了个精光!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出售那些扇子的过程中,小伙子发现有许多人不仅是把这些扇子当成一件纳凉工具,有不少人甚至还把这些扇子当成一件工艺品,表示要买回去放在家里当饰品。 初战告捷让小伙子兴奋不已!但他在冷静之后又想,如果总这样下去,毕竟不是办法,生意再怎么好也十分有限,于是辞了职,并且利用这段时间存起来的钱注册了一家小小的工艺扇加工厂,机械化生产蒲扇和麦秆扇、纸折扇在内的实用扇和工艺扇,还在上面印上了一些励志谚语的书法作品,这更使他的扇子大大提高了品位和身价,有不少华尔街的企业家也纷纷购买他的扇子,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渐渐地,他的扇子像一阵风一样吹遍了整条华尔街,敏锐的美国超市和旅游界商家也很快从中嗅到了商机,纷纷前来订货,不到一年,小伙子的蒲扇成了热销货。第三年,他迅速扩大规模,成立了美国首家专业生产中国工艺扇的公司。 经过近20年时间的奋斗,小伙子在全美10多个城市都开设了分公司,与其合作的棕榈园和农场等原材料供应商就多达30余家。除美国外,产品更是远销到了加拿大、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没错,它就是以"中国扇"而闻名欧美的HZCF公司,而当初那位在华尔街卖蒲扇的福建小伙子,如今就是身任HZCF公司CEO的张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