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虽然篡夺了曹家的政权,司马炎自立为王建立晋朝,但是因为司马炎执政不利,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发。当时中原大乱,草原民族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入侵中原,当时晋朝虽然斩杀了部分匈奴首领,但也激化了其中的矛盾。加上自己内部都管不住了,周边异族入侵更是无暇兼顾了。 匈奴自从在汉武帝时期被征服以后,一大部分人一直依附于中原王朝的朝廷,他们长期居住于关内,跟汉人一样,贵族入朝做官,平民在家种地。当然也跟汉人一样,他们在吃不起饭的时候,会起兵造反。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8月,晋朝本来是任命司马伦为征东将军,都督徐州、兖州的军事。9月份,秦王司马柬死亡,于是就将守卫关中的梁王司马彤召回中央,而将赵王司马伦派往地位相对重要的关中地区,作为征西大将军。 司马伦的运气不太好,他刚到了关中,第二年晋国就发生了全国范围的瘟疫,第三年关中地区的弘农郡出现了严重的雪灾,第四年又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连年的灾害和疾病导致关内的百姓生活困苦,那些迁入关内的匈奴族人,生活也变得非常凄惨。 于是在元康四年的5月,匈奴族的郝散,聚众反叛,进攻上党郡,斩杀了郡守,接着转兵向西,渡过黄河,与散居在西北的匈奴人联合,企图占领关中地区。郝散是看准了关中地区的灾荒严重,饥民众多,认为到那里能够很轻易的扩大队伍。 但是晋王朝正是鼎盛时期,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下来,郝散纠集的都是一些没有作战经验的平民,根本敌不过晋国强大的军队,最终兵败,只好率众部归降。 杀降,历来都为人所不齿。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斩杀投降的人才多少有一定的必要性。比如在灭吴之战中,吴国丞相张悌等率军渡过长江,包围了晋国的大将张乔,张乔被迫投降。这个时候对吴军而言,前面有强敌,而投降的晋军并非真心,于是诸将就建议杀降,但是张悌没有同意,而是安抚了投降的张乔,率军继续前进,结果没想到被晋军前后夹击,兵败身死。可见,即使在那种情况下,正常的人都不愿意去杀降。, 但是在郝散投降之后,晋朝的官员却将他杀死了。《晋书·赵王伦传》记载:"伦刑赏失中,氐、羌反叛,征还京师。"这个"刑赏失中",指的应该就是杀死了投降的匈奴首领郝散。 在关中地区,胡汉杂居的现象十分普遍,胡人居住地区遍及关中的各个地方,诛杀郝散的行为,不仅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反而使得心底单纯的胡人,对朝廷的这种,狡猾背信弃义的做法,愤怒失望。况且郝散起事,是因为朝堂赈灾不及时,生存所迫。这时候应该作的是安抚,而不是进一步激化矛盾。 事实上,晋朝杀郝散的行为确实导致了随后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起兵叛变。 关于这场晋朝初年的动乱,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喜欢的小伙伴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