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的家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中西部农业区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距最近的大都市芝加哥还有800公里,其地理和经济重要性近似于中国重庆的万州山城。 最近在一位富有的奥马哈人的生日酒会上,一群坐着劳斯莱斯来的富人朋友们和沃伦·巴菲特谈论着对贪心银行的反感和对财富的担心。这群华尔街圈外人向来不为大众所知,不过这些分布于穷乡僻壤的老钱主人们才是美国财富的基石。 巴菲特则是他们和美国台前人物的纽带。从2008年3月开始,东部的新钱们挨个向他求助,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房地美、Wachovia、AIG等依次被拒绝,但他得以了解这些公司的核心问题,这时他的身边人感到一向沉稳的他也变得紧张了。政界的朋友,如危机爆发时的财长亨利·保尔森和一些参议员,也打电话给他请求指点。这种情况下他想不利用内部消息都势比登天,多年的老朋友、高盛的银行家Byron Trott在9月23日打电话求助时,他出手投入50亿美元,其后亦对通用电气投入30亿美元,并动用公司外的个人资产买入美国公司的股票,并公开宣称对于美国的长期优势抱有信心。 如果说美国是一家公司,那么巴菲特就更像是这个公司的一位董事。美国存在才有他的巨大权势,因而他和老盖茨、戴维·洛克菲勒、索罗斯等人共同反对取消遗产税计划就毫不意外,根据世袭而不是才干来分配财富有损美国的长远竞争力,从而破坏富人们存在的根基。在钱多的时候,最有价值的不是钱,而是钱之外的影响力。在这些富有得八辈子也花不完的人们看来,通过基金会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上流社会的平台,远胜于留给孩子们随时可以被废掉的钞票。从私利角度看,也是保证美国的长期领导地位胜于一切。 巴菲特收购BNSF有理性的考虑,但是巴菲特一再强调这是50年的投资,届时应该是130岁的他为什么要在乎这样一种投资?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中变量太多,名为股神也不可能押对宝。经济繁荣能促进铁路收益,BNSF拥有强大的定价权,但是应有很多其他行业具备类似特点,收益却高于铁路,因而收购绝不可能是单纯的远期的经济合理性。 现实是曾经帮助美国成为世界老大的新教伦理如勤奋工作努力赚钱而不是骄奢淫逸早已被华尔街骗子们击垮,自诩的民主自由堡垒早已让底层民众失望至极,单靠军事力量支撑下的抢和骗何以维持长远繁荣?从长远看,一个国家至少要用自己的工作成果去和他国交换,而不是凭着蛮力要求别人低卖高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依然是美国要重振制造业。对此至关重要的就是铁路运输体系。 因此收购铁路公司或有投资收益之外的动机:如同当年索罗斯发出攻击英镑的信号而千百万投机者立即跟进从而击败英国央行一样,巴菲特利用其影响力发出号令,让美国的人群出于信任产生正反馈,极大地放大促使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力量,将不可能的构想以人为干涉来促使其变为现实。他以美国操盘手的姿态出现,人为介入试图改变美国的未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中注入一些确定性。 伯克希尔·哈撒韦怪异的股权结构设计进一步佐证这种猜测。该公司目前拥有110万A股(股价超过10万美元且从不拆分)和1490万B股(股价不超过A股的1/30,投票权却只有A股的1/200,远不成比例),所有B股加起来也仅相当于7.45万A股的投票权,而巴菲特自己就持有10%的A股。如果将这些高价股票分拆,由于更多人买得起就会将股票价格进一步推高,从而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巴菲特出于控制权和共同理念的考虑,从未支持将A级股票分拆,以提高股东的门槛,保证某些超越眼前的举措得以实施。单纯在意投资收益的话,他不应该在2009年3月BNSF股价才51美元时不动作,却在11月用100美元来收购,更没有必要100%收购。全资收购的关键影响是BNSF将退市成为一个非公众公司,不必对外界公布其公司信息,运作变得更加神秘和简单。 可是,巴菲特不是美国的唯一董事,各个董事之间很难轻易达成共识,对于什么是美国的长远利益更是争论不停。在奥巴马最近终于对华尔街要下重手征收特别税的同时,最高法院批准公司和工会可以出资制作竞选广告,这为金钱更有效地左右大众开通了道路,被民主党人称为民主大倒退。因而,巴菲特的梦想或许还只能停留在梦想。不过这位80岁的老人对理想的坚持依然让我们产生对英雄的歆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