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垂遗训与凤姐失人心 红学研究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其内容是"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里边着重记述了两件事:一是贾母临终前的忏悔式精论。她强调指出,应该将《金刚经》 发送于人。对此,红学家们一直未有人论析过。二是贾母逝世后,王熙凤主丧时上下指责,左右抱怨,指挥失灵,大失人心。此事也未曾被专家们作过深层的探究。这两件事的寓意何在?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既然作为《红楼梦》之一大回目的重点内容,自然包容着大的文章。故此,我们愿 将一得之余和一孔之见和盘托出。不妥之处,乞请方家赐教。 一、贾府的失误在教育临终寄望于《金刚经》 贾府遭经查抄,把一个高龄的老太君吓得面如土色。风波过后,痛定思痛,发出了一番深沉的感叹:"我贾门数世以来,不敢行凶霸道.我帮夫助子,虽不能为着,也不敢作恶。必是后辈儿孙骄奢淫佚,暴殄天物,以致周府抄检。现在儿孙监禁,自然凶多吉少,皆由我一人罪孽,不教儿孙,所以致此。"(第一百六回)贾母经这场变故的惊吓,再也振作不起来了。临终前,她嘱托了两件事。其一.他拉着宝玉遭:"我的儿,你要争气才好!"又拉着贾兰道: 你母亲是要孝顺的。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风光风光!"其二,对凤姐说道:"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我也没有修什么,不过心实吃亏。那些吃斋念佛的事我也不大干,就是旧年叫人写了些‘金刚经’送送人,不知送完了没有? 凤姐道:"没有呢。"贾母道:"早该施舍完了才好。 "说完后,她喉问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83岁。 这些话可谓贾母的临终遗嘱。从第一件来看,因宝玉和贾兰是贾母素日l最器重和喜爱的后代,所以她首先托付的就是这两个贾门的继承人。至于他们日后能否成材,史太君也没有充分的信心和十足的把握。这只不过是言不由衷的祈祷而已。因为,尽管贾门后代多是不肖子孙,但宝玉和贾兰与他人毕竟有别。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终于有了"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的回光返照。贾母嘱宝玉"要争气",嘱贾兰为母亲争光,全是肺腑之言。事实也证明了贾母还是了解她这两个较有出息的嫡孙辈的。 只是第二项遗嘱应视为贾母忧心如焚的大决策。王熙凤是贾母执政的实际掌权者和代理人。在她临死前的关键时刻,可以置其他的一切大事而不顾,独独委托王熙凤抓紧散发《金剐经》,道理何在?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著作,是一部惩恶劝善的教育书。例如:《金刚经》中有一段名言:"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要执着任何东西,这是佛一再嘱咐的。菩萨应生这样的清净心,不执着于色,不执着于声 香、昧、触、法,应于一切面前无所住,从从容容,如光照地。贾家儿孙整日沉搦于声、色、犬、马.为《金刚经》所不容。贾府经过抄家.从兴盛到衰败,贾母积一生之经验教训,痛切地感到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写送《金刚经》之谈.实是亡羊补牢之举。 凭实而论,贾母是《红楼梦》中一位程重要的人物。她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她的存在标志着贾府这座大厦的存在。她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令指颐使.一言九鼎,不管正确与否,理解的和不理解的都得照办.人人都不敢违拗。即使她错了,别人也得将错就错 她一高兴随口说出,别人也会当圣旨一样执行。贾府中人无人不尊重她.一是她的身份和地位至高无上,二是她年事最高。 作为贾府最高辈份的老太君,享乐几乎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哪儿有宴会,哪里便有贾母。她常常倚老卖老,不调查不研究,单凭听汇报,作决策、发号令。这样一个大权在握的封建大家庭的老太君,对后辈儿孙的胡作非为.总是持原谅、庇护甚至纵容的态度。比如在鸳鸯抗婚的问题上,贾赦欲娶鸳鸯作小老婆.因为她离不开鸳鸯,就对邢夫人说:"我这屋里,有的没有的.剩了他一个,年纪也大些.我凡做事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 ⋯ 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就是;要这个丫头,不能!"(第四十七回) 再如,贾琏与多姑娘的奸情被凤姐撞着,告到贾母处。她却说: 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的住呢?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 这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喝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了! (第四十四回)上边稍一松,下边胡乱行。儿孙们在老祖宗的宽容下,大开淫欲。贾宝玉之所以敢同袭人初试云雨情;贾瑞之所以见熙凤起淫心;贾珍之所以敢爬媳妇的灰,而且轮奸小姨子;贾蓉贾蔷之所以暗中和王熙凤来一手;贾琏之所以提出"索性大家吃个杂烩汤",最后酿出了强占良民妻女为妾,不从逼死等大案要案;贾赦之所以敢要贾母身边最信任的大丫头鸳鸯;尽而使整个贾府除了两头石头狮子干净,其余皆不干净之淫乱不堪、污秽之极的府地.与最高权威贾母之大不以为然和姑息养奸的暖昧态度有直接关系。 贾府追求的尽是荣华富贵.肥吃海喝,致使经济上亏空严重。为了纵欲奢侈,凤姐等人还放账受贿,地契盘剥,终遭查抄之祸。 贾母死前曾问贾政:"我这几年老的不成人了,总没有问过家事。⋯⋯ 咱们西府里的银库和东省地土,你知道还剩了多少?"贾政道:"昨日儿子已查了;旧库的银子早已虚空,不但用尽,外头还有亏空。现今大哥这件事.若不花银托人,虽说主上宽恩,只怕他们爷儿两个也不大好,就是这项银子尚无打算。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了,一时也养不过来⋯ ⋯ "贾母急的眼泪直淌,说道:"怎样着?咱们家到了这个田地了么?我虽没有经过,我想起我家向目比这里还强十倍,也是摆了几年虚架子,没有出这样事,已经塌下来了,不消一二年就完了!据你说起来,咱们竟一两年就不能支了?"贾政也泪流满面地说:"想起亲戚来,用过我们的,如今都穷了;没有用过我们的,又不肯照应。昨日儿子也没有细查,只看了家下的人丁册子,别说上头的钱一无所出,那底下的人也养不起许多。" 贾母痛苦地拉着贾赦和贾珍大哭起来,都跪在地下哭着说道:"儿孙们不长进,将祖上功勋丢了,又累老太太伤心,儿孙们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第一百七回)" 贾母思前想后,眼泪不干,遂上香跪下,念了一回佛.含泪祝告起天地来。可谓凄怆有加矣!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府经由兴盛到衰败,各各都在扪心自问,沉痛地思考与回顾。贾政不知当家之计.贾赦贾珍自感无地自容,贾母引咎自责,得出了罪过在儿孙责任归自己,一切皆困不教儿孙的结论。 但是.用什么思想理论和方法内容去教育她的不肖儿孙确实又成了一大难题。在贾家生活过六十余年的老太君对贾府的全部情况应该说全部清楚。就拿教育来说,也不是没有抓过,而是不得其法或管理不善,收效甚微而已。贾母此时的痛心疾首也是指这一层所说的。 贾母何曾忘记,贾府曾办过学校.教书匠贾代儒这个腐朽不堪的儒家代表人物,也感到孔孟之道已难以震慑贾府这帮不肖子孙们。刚开学不久便出现了"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的滑稽闹剧,直打得学堂里乌烟瘴气,不堪收拾,最后不了了之。那个一味信道的道家代表人物贾敬,只知烧丹练汞,一心想成神仙,别事一概不管,结果死于非命。虽说请了一个尼姑妙玉住在国内,她只图自己清静安逸而已。儒释道三家学说筛来选去,毕竟缺少权威的思想理论作武器,不可能产生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教育他们,最终决定让人写了些《金刚经》广为发送。《金刚经》作为佛家经典,有劝人为善的内容疆 贾府之人作恶多端,贾母首先忏悔,想从这方面教育和启发儿孙的天良,以挽救败局。这不能不说是这位老太君在栽过筋斗吃了大亏之后所采取的一种自省自责和重振家风的重要举措。 纵观贾府后代儿孙们的一系列罪恶行径,除了仰仗前辈的功勋和朝中特殊的权势外,主要是失去了精神寄托,没有了奋斗的目标、行动的规范和道德观念的约束所致。他们各行其事,胡做非为,自食苦果,不堪收拾。写送《金刚经》是史老太君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表明封建统治阶级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已到了山穷水尽无计可施的地步。他们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万般无奈的情势下,将佛家的废品《金刚经》捧出来充数。别说它根本解决不了教育贾府儿孙这样的重大难题,连老百姓闻之也会嗤之以鼻的。这正如两汉时期封建皇帝大力倡导谶讳迷信,想以此巩固其统治地位一样的荒唐可笑和苍白无力。尽管贾母有教育好儿孙的愿望,然而由于她的决策失误和方法欠当,所以她死后不久,整个贾府更加破败萧条。真正是"为官的,家业雕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遥人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自茫茫大地真干净!"(第五回)贾府再也不会出现昔日的辉煌了。 二、凤姐力诎失人心法不治亲是本因 贾母死后,王熙风主持丧事,办得一塌糊涂,遭到上下左右的抱怨和指责。她为什么力诎失人心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贾府已经事衰,经济拮据;王熙凤素日得罪人太多,纷纷给她过不去等等。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她在直系亲属关系上无法碰硬束手无策所致,所谓"法不治亲"的结果。 王熙凤出面照管贾母的丧事是理所当然的。又有贾琏在外做主,里外他二人倒也相宜。风姐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打量老太太死了,她大有一番作用。邢王二夫人等本知他曾办过秦氏的事,必是妥当,于是仍叫她总理里头的事。她心想:"这里的事本是我管的。那些家人本是我手下的人。太太和珍大嫂子的人本来难使唤,如今他们都去了。银项虽没有对牌,这种银子却是现成的。外头的事又是我们那个办。虽说我现今身子不好,想来也不致落褒贬,必比宁府里还得办些。 (第一百十回) 但是王熙凤却完全想错了,错就错在"今非昔比"上。荣府的事绝不象宁府那般简单易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是贾珍把她请去的。这个男子万不及一的女中魁当然想趁机露一手,以显现自己的才能和手段。王熙凤也着实有些高招。她到宁府洒目一看,便知症结所在。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此五件实是宁府中风俗。王熙风看准了病源,遂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她思路清晰,奖罚严明,有杀伐决断之术。她一到任,便快刀斩乱麻,旋即开了生面,使得宁府中人俱各兢兢业业,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不比先前紊乱无头绪。各房中也不能趁乱迷失东西,一切偷安窃取等弊,一概都黜了。 王熙凤领导有方的诀窍是什么呢?正如她本人声明的那样:。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嵌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 一倒清白处治。" 王熙凤威重令行,宁国府中都总管赖升回知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伺候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然而,还是这个脸酸心硬的烈货王熙凤在宁府主持贾母的丧事问题上又是什么情况呢? 正当凤姐开始走马上任清点操办之时,鸳鸯却跑出来又是下跪,又是磕头,拉着凤姐哭得泪人一般的说:。老太太的事,一应内外.都是二爷和二奶奶办。这种银子是老太太留下的。老太太这一辈子也没有遭塌过什么银钱,如今临了这件大事,必得求二奶奶体体面面的办一办才好!这方才听见老爷说什么‘诗云’‘子曰’,我也不懂 又说什么‘丧与其易,宁戚’,我更不明白。我问宝二奶奶,说是,老爷的意思: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费,图好看的念头。我想老太太这样一个人,怎么不该体面些?我虽是奴才丫头,敢说什么?只是老太太疼二奶奶和我这一场,临死了还不叫他风光风光?我想二奶奶是能办大事的,故此我请二奶奶来,作个主意。我生是跟老太太的人,老太太死了,我也是跟老太太的!若是瞧不见老太太的事怎么办,将来怎么见老太太呢?" 凤姐听了这话来得古怪,便说:"你放心,要体面是不难的。虽是老爷口说要省,那势派也错不得。便拿这项银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也是该当的。 凤姐道:"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有我呢 "鸳鸯千恩万谢的托了凤姐。 凤姐心想:"论理,老太太身上本该体面些。暖!且别管他,只接着咱们家先前的样子办去。" 在贾母丧事问题上,王熙凤和鸳鸯的用意显然是要大办,起码象秦可卿丧事那样隆重风光。于是叫来贾琏。贾琏问:"怎么找我?体在里头照应着些就是了。横竖作主是老爷太太们,他说怎么着,我们就怎么着。"凤姐道:"你也说起这个话来了,可不是鸳鸯说的话应验了么? 贾琏于是把贾政之意向凤姐作了说明。并且不无怨言地说:"你想,这些奴才,有钱的早溜了。按着册子叫去,有说告病的,有说下庄子去了的。剩下几个走不动的,只有赚钱的能耐,还有赔钱的本事么?"因为没有银钱,众人都答应着不动。王熙凤只得到邢夫人处取老太太所存的应用之物。然而她那里知道,邢夫人一听贾政的话,正合着将来家计艰难的心,巴不得留一点子作个收局。况且老太太的事原是长房作主。贾赦虽不在家,贾政又是拘泥的人.有件事便说:"请大太太的主意。"邢夫人素知凤姐手脚大,贾琏的闹鬼,所以死拿住不放松。鸳鸯只道已将这项银两交了出来了,故见凤姐掣肘如此,却疑为不肯用心,便在贾母灵前唠唠叨叨哭个不了。 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不用心!" 王夫人则埋怨道:"咱们家虽说不济.外头的体面是要的 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 — 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邢夫人在旁说:"论理,该是我们做媳妇的操心,本不是孙子媳妇的事.但是我们动不得身,所以托你,你是打不得撒手的! "邢夫人不让凤姐撒手,王夫人催她去料理。王熙凤只得含悲忍泣的向众人发空头支票,苦求道;"大娘婶子们可怜我罢!我上头捱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罢!"即便如此,"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 ⋯众人都答应着不动。"人们叹道:奶奶办事,不是今儿个一遭儿了,咱们敢违拗吗?只是这回的事,上头过于累赘!只说打发这顿饭罢:"有在这里吃的,有要在家的;请了这位太太.又是那位奶奶不来。诸如此类,那里能齐全?还求奶奶劝劝那些姑娘们,少挑锈就好了。"凤姐道: 头一层是老太太的、丫头们是难缠的,太太们的也难说话,叫我说谁去呢?" 众人道:"从前奶奶在东府里,还是署事,要打要骂,怎么那样锋利?谁敢不依?如今这些姑娘们都压不住了? 凤姐叹道:"东府里的事.虽说托办的,太太虽在那里,不好意思说什么。如今是自己的事情,又是公中的,人人说得话。再者,外头的银钱也叫不灵,这叫我有什么法子呢?"当凤姐解释了银钱不凑手的难处后,众人道:"怨不得!我们听见外头男人报怨说:‘这么件大事,咱们一点摸不着,净当苦差!’叫人怎么能齐心呢? 还说:"奶奶要怎么样,我们敢抱怨吗?只是上头一人一个主意,我们实在难周到。" 凤姐一肚子委屈,愈想愈气,直到天亮,又得上去。要把各处的人整理.又恐邢夫人生气;要和王夫人说,怎奈邢夫人挑唆。这些丫头们见邢夫人等不助着凤姐的威风.更加作践起她来。虽说憎经道忏,吊祭供饭,络绎不绝,终是银钱吝啬.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连日王妃诰命也来的不少,凤姐也不能上去照应,只好在底下张罗,叫了这个,走了那个;发一回急,央及一回;支吾过了一起,又打发一起。凤姐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邢夫人虽说是冢妇,仗着"悲戚为孝"四个字,倒也都不理会。王夫人只得跟着邢夫人行事,余者更不必说了。独有李纨瞧出凤姐的苦处,却不敢替他说话,只自叹道:"俗语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若是三姑娘在家还好,如今只有他几个自己的人瞎张罗,背前面后的也抱怨,说是一个钱摸不着,脸面也不能剩一点儿?老爷是一味的尽孝,庶务上头不大明白。这样的一件大事,不撒散几个钱就办的开了吗?可怜凤丫头闹了几年.不想在老太太的事上,只怕保不住脸了!" 次日乃坐夜之期,更加热闹。风姐这日竟支撑不住,也无方法,只得用尽心力.甚至咽喉嚷哑,敷衍过了半日。到了下半天.亲友更多了,事情也更繁了,瞻前不能顾后。正在着急,只见一个小丫头跑来说:" 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大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 凤姐听了这话.一口气撞上来,往下一咽,眼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里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身子站不住,就蹲倒在地,血一口一口的吐个不住。 丰儿将凤姐吐血不能照应的话回了邢王二夫人。邢夫人打量凤姐推病藏躲,心里却不全信,只说:"叫他歇着去罢。"家下人等见风姐不在,也有偷闲歇力的.乱乱吵吵,已闹的七颠八倒,不成事体了。 综上所述,王熙风主持贾母的丧事,弄得一塌糊涂,出力不讨好,还受尽了埋怨和污蔑。她先前协理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的爽利周到劲儿都到哪里去了呢?原因很简单:秦可卿的丧事是属于宁国府.贾母的丧事属于荣国府。宁府为外,荣府为内。秦氏的丧事处在贾府兴盛时期,贾母的丧事到了衰败阶段。外事靠银钱开路.不留情面,所向披靡,谁敢不从j杀威棒直打得迎送亲友的迟到者革其一个月的钱粮,且教她含羞饮泣而去。宁府中人自此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荣府中事,已经经济萧条,上压下挤.困难重重。王熙凤处理秦氏丧事,我行我素,威重令行,如天马行空,鹤立鸡群。处理贾母丧事时,她成了媳妇的媳妇。鸳鸯本是贾母的最宠信的大丫头,素常也是说一不二的,她如今要求丧事大办的主张却与贾政和邢夫人等发生了抵牾。经过查抄贾府.风姐的财政大权基本失去.只能开空头支票,无人肯为她卖力。贾政邢夫人又都是她的长辈直亲,风姐又能奈何得了哪一个呢?就是那些姑娘丫环们也都分帮结振的,后台极硬,关系错杂,她又能拿谁怎么样呢?宁府的经验搬到荣府来,时过境迁.是绝对行不通的。此一时彼一时,凤姐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她的吐血不省人事而告终。这充分说明,在裙带关系盛行的大家族中一是很难治理好的。这就是 法不治亲"的道理。贾母寿终天亡,凤姐主丧失败,说明了封建末世之贾府已运终气尽,内外交困.到了非人力可以扭转的地步。贾母的忏悔和风姐的力诎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金刚经》之嘱和"法不治亲"之弊的认识价值 贾母临终前.总结一生的经验教训.对于贾府的溃烂腐朽.淫佚衰败有了清醒的认识。归结为一点l戟在于不教育儿孙所致, 当然.她本人就是个吃喝玩乐的专家。她曾说"我到你们家已经六十多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到老来.福也享尽了。"(第一百十回)她不仅自己享乐.还纵容儿孙们放浪形骸.胡作非为。《好事终》判词说得明白:"画粱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老祖宗贪吃喝.儿孙们贪玩乐.一窝寄生虫.缘何不败?他们把宁荣二公"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当然.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也只能是束缚人的绳索,包括佛遭学说也是一种毫无生机的思想武器。这些破烂对于贾府的儿孙们来说都是不值分文的一堆废纸。贾母在无望的情况下.独独搬出《金刚经》来.可见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信仰危机的严重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乏力。他们还意识到.教育后代的问题刻不容缓.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所以这就给世人一种启示.教育人的问题是关乎着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大问题。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收到成效。同时还要挑选理论武器.讲究教育方法。似贾母这样寄厚望于《金刚经》就是个生动的事例。她采取的办法也只是发送而已,儿孙到底学不学.怎么个学法.也没有落实.没有任何约束机制.其效果是不言自明的。贾母企图用一本《金刚经》就想治理好家庭的想望的确是无稽之谈,荒唐之举! 关于王熙凤为贾母主丧力诎失人心的问题同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王熙风的政令为何推行不动?不是她的能力下降了.而是人情大于家法.法不治亲所致。发展到给了好处卖力干.不给好处不出力.甚至从中作梗捣乱的境地。你再大的本事也奈何不得。这种现象看怪不怪.所以要打破关系网和裙带关系.自古以来都是扳其不易的。王家、史家、薛家.老太君.父字辈.夫字辈,一个将军一个令.把王熙风推向矛盾的焦点处.使其处于上下左右的夹缝之中,尽管她累得吐血.乃至躺倒昏迷不醒.还得落个有口难辨和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总起来说.王熙风为宁府主丧的成功经验是"以法治乱""赏罚分明"。为贾母主丧的教训是"干预太多""法不治亲"。外事好清内事难办.才能再高也难以施展。奠说贾政、邢王二夫人,就说那些姑子丫环奴仆们,她也难以得罪无从处罚。她在长辈面前是媳妇的媳妇.在下人面前是需要办实事好事的上司。得罪哪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的。为秦氏主丧的权力是准给的?是贾宝玉的推荐,贾珍的请求.邢王二夫人批准上任的。但她在办理贾母的丧事上到底有多大权力呢?所有金银钱财都操在邢夫人手中.她要一件得回一件。似这样无米之炊,的确也难以做出味美的饭肴。 再说,荣府的姑娘们都与主子有连亲带肉的关系。比较而论,王熙风还属于外来者。以前之所以能诈唬几下.是因为贾母看重她.充当贾母的代理人。原打量老太太死了.她大有一番作用的.然而到了关键时刻,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的落在人后头了。" 王熙风是一位能迅速进入角色的演员。她借助宁荣二府这座大舞台.通过秦氏之死和贾母作古两次主丧的闹剧,说明了她先前的强和后来的弱.当然这个弱与她己不正不能正人也有一定的关系。 道德意识在礼崩乐坏.政治生活在天坍地陷。" 法不治亲"是封建社会的不治顽症.《金刚经》也难以挽回贾府昔日的辉煌。天才作家曹雪芹所苦心塑造的"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事件.意在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封建社会的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儿孙们普遍失之教育和道德约束.衰败是其必然.旺有狠抓教育才能治本。二是"法不治亲".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管理混乱的基因.也是封建社会不可克服的弊端。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