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定,每名贫困学生每年有1250元的助学金,而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的数百名贫困生却一分也没拿到。经查,该校原校长于宝军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张永敏,违规安排截留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共计47万余元,用于学校的招待费和差旅费。(4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这47万余元的助学金,"不翼而飞"在2012至2014年之间。两年时间,对一个时代而言,很短,可对于一个学生,尤其是面临就学困难的贫困生,其实很长,整整两年的助学金被"巧取",这些孩子的损失是无法用数据来估量的。在这两年时间里,这位校长拿着国家下发的助学金,抽名烟、喝名酒,过得逍遥自在、不亦乐乎,可令人纳闷的是,这一切的发生,"外界"竟然没有一丝耳闻,等当地群众举报时,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了,钱早就被挥霍,学生没有得到本应享有的任何实惠与利益。如果说由于多种原因,当地群众后知后觉,才发起了举报,那应该负起监督责任的当地教育部门,最应该引起反思。 中国有句俗话,叫县官不如现管,说的是权力运行到基层,更容易出现程序上的失范与混乱,而且由于政策向下延伸中的变形,基层的权力甚至表现的更为乖张,自治就更得不到实现,甚至有时候小权力在基层做大,往往容易出现瞒天过海,为害基层的情况。47万,相比于很多贪官巨腐,算是笔小数目,可这笔钱是助学金,是要到贫困学生的手里去的,金额看上去虽然不多,但是受此影响的贫困学生人数众多,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性质是极其恶劣的。这和报道公开的一些基层民政部门克扣生活困难群众的补助,使他们本已举步艰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一样,也会对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挫伤,甚至会让贫困学生因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失学,失去上升的机会。 相比于对大权力的交叉牵制与掣肘,在基层运行的小权利更不能忽视,对二者的监督都不能放松。只有二者的监督都落实到位了,权力运行才可以相得益彰、互为增益。基层学校是教育的末梢环节,但往往"山高皇帝远",在这些地方,更容易缺少监管,滋生问题。当地教育部门若是不放松监督,下到这"最后一公里"去监督审查,早早发现问题,源头治理,这47万不至于被挥霍殆尽,而学生所受的伤害也可以降到最低。 同时,要防止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权力默契,不能让内部上下其手、左右呼应,让违规的行为交叉感染,一旦内部监督处于失灵与无效状态,问题暴露、贪腐露馅就更无从谈起,一烂烂一窝、一坏坏一群。同样的,贫困助学金是学生的法定权益,既然是自己的权益,那学生,尤其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就更要大声疾呼,戮力争取,及早地为这些违规行为敲响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