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育专家告诉你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他们平时最听两个人的话, 一个是他爸爸,一个是他奶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如果他们太淘气了,爸爸和奶奶会打他们。所以,久而久之,他们最怕的人就是爸爸和奶奶。
  但是对于那些他们不怕的人说的话,他们几乎都不听。其实,现在很多孩子何尝不都是这样呢?大人和他们正常沟通没用,似乎只有打才有些作用。但打也不是长久之计,甚至还可能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那父母到底该如何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听呢?在《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一书中,著名的教育专家田导根博士就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一,准备篇:怎样让孩子愿意跟自己沟通?
  很多父母,平时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能习惯了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位置,用绝对的家长权威,来让孩子听从自己的。亦或是,完全溺爱孩子,一味地给孩子让步。当然也可能是滔滔不绝地跟孩子说教。其实这三种沟通方式都不是长久之计。
  第一种,你虽然在孩子面前获得胜利,但这种胜利也只能短暂的。而且还很容易让孩子对你关上心门,和你的距离越来越远。第二种,过多的溺爱可能会害了孩子一辈子。第三种,孩子不懂那些所谓的大道理,过多的说教可能只会让他们更加叛逆。
  所以,只有我们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努力和他成为朋友式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再来进行沟通,才是最合适的。
  那如何和孩子成为朋友呢?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1,在和孩子成为朋友前,我们要先进行自我反思,看自己身上有没有不利于和孩子成为朋友的习惯!
  比如:
  不能接受孩子反驳自己;
  喜欢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对待孩子;
  喜欢对孩子唠叨个不停;
  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对孩子的情绪不敏感;
  2,父母可以常常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
  这并不是说,你带着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事情,比如陪他去吃好吃的,陪他去游乐园等等。而是指我们要参与到他们喜欢的事情上来。
  比如,如果孩子喜欢童书,我们就和她一起去看某一本童书,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比如,如果孩子很喜欢画画,我们和他一起去画。如果孩子喜欢做某个游戏,我们就和他一起去做某个游戏。
  虽然说孩子喜欢的事情,大人玩起来,可能觉得比较幼稚。但也只有,你发自内心去喜欢孩子喜欢的事,和他一起去做,他才能更加感到你们之间一种同等的关系。他会觉得,你就像平时那些和他一起玩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只会训斥教育他们的父母。
  3,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俗话说,以心才能换心。当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如果他可以感受到,你懂得他的想法,自然也很愿意和你讲她的心里话。而不能仗着我们是父母,就以家长独裁制的方法去和孩子沟通,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强加给孩子。
  和孩子成为朋友虽然不易,但是这个步骤却是我们顺利和孩子沟通的前提,所以需要我们去做好。
  二,具体步骤篇:如何和孩子正确沟通!
  1,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
  伏尔泰曾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也就是说在和人对话的时候,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先好好倾听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去了解孩子当下的心理状态。这样会让孩子更愿意对你说出,他的真实想法,也更能促进你们对话的成功率。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懂得你是在认真倾听的呢?
  ①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做出积极的反应,而不是一边做其他事情,或者说表现地很敷衍的样子。
  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孩子还小,他们看不懂过多的肢体语言,看着他的眼睛说话,便是最直接易懂的肢体语言。
  ③对于孩子的话,适时提问,表现出,你对他所说的话很感兴趣,可以让他知道你一直有在认真听他讲话!
  2,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对话!
  相同意思的话,我们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表达方式的不同,听者听完之后的感受也会完全不同。平时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我们应该选一种,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
  那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①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孩子的诉求,然后以孩子的利益为中心对话!
  比如说,孩子平时不吃米饭,而只吃一些菜。如果你只是命令他吃,可能会让他反感。如果你对他说,宝宝,你不是想快点长高吗,那吃白米饭是最有效果的!这样说,孩子可能会更听得进去!
  ②第一人称传达法!
  什么是第一人称传达法呢?举个例子,比如:
  当孩子每次完好玩具,都不知道整理,丟得到处都是,父母想孩子改正:
  第二人称传达法:你把这些玩具丟得到处都是,是想让谁整理,下次不要玩了!
  第一人称传达法:爸爸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宝宝也不收拾自己的玩具,爸爸好辛苦啊!
  对比之下,我们就知道,第一种表达方法,是直接批评孩子,孩子反而可能听不进去。第二种表达方法更多是向孩子表达,爸爸需要孩子的帮助,所以希望孩子可以做好!
  ③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
  我们在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在批评他时,先顺带提一下他做得好的方面,再顺着强调你想批评的方面,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如:当孩子对他的朋友言语不好时,你说:
  消极的语言:你对朋友说话很没礼貌!
  积极的语言:你能和朋友们很快熟悉起来,这很棒,但是说话前要多思考一下,朋友也许会更喜欢哦!
  三,实践篇: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会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何去帮助孩子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①耐心找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
  据研究,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是他们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对其过多严厉的训斥或打骂,他们的边缘系统回受损,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
  所以在孩子出了问题后,我们不能直接就去指责或打骂孩子,否则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而要先找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②找到原因后,用清晰、具体、细化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
  很多人在跟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常常忽略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如,用很模糊、抽象的语言和孩子对话,孩子可能没有清楚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更别说按照你说的去行动了!
  我们要知道,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要用很具体,明确,细化的语言和孩子对话!
  比如:
  抽象表达:你怎么老是不听话!
  清晰表达:吃饭的时候,好好坐在桌子旁吃,不要一边吃一边玩!
  抽象表达:像你今天这样不遵守约定可不好!
  清晰表达:如果不遵守约定,你就会饿肚子,直到你开始遵守约定为止!
  ③当孩子慢慢改变不良习惯后,及时称赞!
  在孩子完成了既定的事情,已经在慢慢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时,爸爸妈妈不要认为那是孩子理所应当要做的,而因此对孩子的改变置之不理。其实,这种情况依然属于孩子遵守约定的情况,应该给予孩子适量的称赞。
  而且好的称赞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称赞孩子要及时。比如,在你发现孩子有了改正一些不良习惯的表现时,应该及时称赞,这也属于一种正强化,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他的努力,你看在眼里。
  另外称赞的时候,要说出具体明确的理由。首先,说出具体的理由,这种称赞就更加有信服力,不会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敷衍他。另外孩子的理解力没那么好,你说得太模糊,他都不知道你是因为什么事表扬他。
  总而言之,学会跟自己的孩子沟通,是我们每个为人父母的必修课,我们可以一边慢慢摸索,同时也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知识的书。在这点上,教育专家田导根博士《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就是一本比较合适的书。相信大家看完后,会解开很多和孩子沟通问题上的困惑!
网站目录投稿: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