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充实学生头脑,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应有的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能力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新时期教学工作中,要把学生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更多的是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换而言之,数学课程的开展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促使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及家长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技巧,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并自然而然的将这些内容应用到生活中。而事实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非易事,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心理、智力发育尚不成熟,缺乏自制能力、主动意识,而数学本身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学科,必须通过有效地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被不断弱化,人们将其视为一种理论、工具、方式,来研究更加深奥神秘的科学问题,这造成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从教育角度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很明确,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能够利用数学知识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数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考核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在具有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大量的经历都用在考点、难点、重点的研究上,脱离了数学教育的本质。 以新时期为背景,小学数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观念都发生了转变,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加强在数学应用方面的意识培养,促使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1、结合生活场景,创设课堂教学。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并不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传达,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的数字、单位、刻度、运算、图形等,与"纯粹"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联系并不是很强烈。借助这一先天优势,积极的引入生活化场景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用的"。 从数学教育的性质上分析,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等内容,形成了大量的公式、定律、定义等。这些内容以总结的形式直接出现在书本上,学生很难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善于结合现实中的问题,对数学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应用。 例如,在学习"两点间直线距离"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和小红在一起,两人每天一起来上学,为什么小明来得早,而小红来得晚呢?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再以图形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了解,从而引出两点间直线最短的概念,通过上学的线路不同进行说明。 2、发现数学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学科应用。很显然,必须先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展开研究工作。将这一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都不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更不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范围,只是单纯地进行记忆、联系。尤其进入高阶段之后,对数学学习已经形成思想惯性,只会以来课本提出的问题,而自己却提不出任何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或引導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质疑精神。例如,在学习"矩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数学史的内容,并进一步与现实中的面积计算应用结合起来。 在强化应用意识方面,可以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例如,不再布置一些单纯地乘法计算面积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各自测量自家客厅的面积。通过现实中的活动实践,让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3、走出数学课堂,强化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指导实践,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师的带领下测量操场的长度、面积,并将测量的数据进行评比公布,选出最精确的一组进行表扬,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的严谨态度。 三、结语 总体来说,"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表现性,但它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是一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但由于科技的发展,其工具性特点不断增强,由此也造成了教育环节中与现实应用的脱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现实情况,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积极开拓教育资源,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