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易于管理问道未来


  在能源高峰论坛的圆桌讨论会上,几位战略专家被高管们紧紧围住。一高管提问,"东部市场饱和,接下来该怎么办?"
  "企业要懂得急流勇退,顺势、借势。国家正在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这就是企业的机遇。这时企业应向西发展,在东部质的基础上,布局西部的量。构建组织架构,利用当地低成本的人力、物力、平台,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开辟新蓝海。"
  "老师,您讲得太对了,我公司刚刚制定出向西发展的战略,许多企业还抱迟疑态度,听您这样讲,我们就放心了。"这位高管激动地说。
  听完这位专家的分析,我不禁反思,为啥我就不能"向西"远看一眼呢?为何我们总是在新事物烂大街时,才会拍案叫绝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那些"智库高手"的先见之明呢?这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呢?
  宋人陆九渊说:"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在管理的思想潮流中,无论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大师德鲁克,还是中国管理智慧,相通之处就在于探讨管理的普遍思想问题。
  从哲学角度讲,只有掌握了普遍规律,才能在战略管理"不确定"中取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最佳维度。追根溯源,中国的管理智慧,首推《易》。天下万事, 皆应《易》理 , 治国之理必在其中。本期,我们邀请到东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干部培训资深专家孙新波老师,请他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易》理融之于管理,问道企业未来。
  管理者也是哲学家
  关键点:哲学与管理
  记者:前几天参加同學聚会,在聊起工作时,发现学哲学专业的同学,是目前就业最难的,更可怕的是她竟不知自己究竟能做什么。辨一叶而知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哲学倍受冷落。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哲学,我觉得哲学是一种理想化。因为哲学家本身就难以产生,哲学家又很难成为统治者,所谓的哲学家的理念就会陷入理想中。一位HR曾和我说过,招聘的时候,哲学专业的应聘者连眼神都和别人不一样。这句话本身就挺有哲味儿。学哲学到底有没有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管理学家霍金斯说,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孙新波:首先我非常认同这句话。管理学本就是一门涉及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而哲学就是管理学的核心部分。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哲学的国家,我坚决反对。《易经》讲一阴一阳;道家讲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儒家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难道不是哲学吗?
  方才你说,去南方的一个小县城采访都被震撼了,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竟与南方有如此大的差距。现在中国的经济的确是南强北弱,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那么这其中的过程可以说从改革开放就开始了。我曾经到一家东北的制造型企业调研,董事长感叹,现在企业连三百万的订单都很难接到了,当年就算三千万级的订单接不接,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呢。我对他讲,你们在接三千万订单的时候就应该转型升级。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种连小学生都信手拈来的哲学成语,反倒被称为社会精英的企业家忘记了。
  为什么企业天天喊转型升级的口号,却始终难以摆脱困局,就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根丢掉了。有人或许会说,企业家又不是算命的,怎么会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转型升级。其实,运用我们祖先的智慧,做企业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易经》系辞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意思是写《易》的人是不是有忧患意识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传承下去,从意识层面讲,首推忧患。在企业战略上,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要做空想的战略梦想,以为制定出一个战略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是对战略的亵渎。有了忧患意识,才会自强不息。《易经》第一卦象便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接下来,企业要时刻将自己置身在变与不变的动态中。变,就是要顺势而为,然后借势,最后造势;不变的是要永远保持动态的变。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时,提出了几个数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角儿,至少要用十年的时间。当然,并不是你沉淀了十年,就一定能成角儿,你还要去寻找平台,用二十年的时间在一个平台上成角儿,你才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此,我们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了三百年,就是意识思想稳固阶段,五百年就要走文艺复兴之路。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年轻人的浮躁、焦虑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到底该怎么做?孔子告诉我们,"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一"是什么?许多90后95后向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他们将自己的脸整得很帅,成为网红、小鲜肉、小鲜女。可是,这个帅只是外表的、短暂的。在"帅"字上面加一个"一",就是"师",这需要十年磨一剑。将"一"拿掉,由"师"再变成"帅",此时,就是元帅、领导者。从年轻时无知的"帅"最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帅",这其间就是"一以贯之"。
  忠和恕就更好理解了。忠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阿里巴巴的忠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迪士尼的忠是让天下快乐起来;Facebook的忠是让世界连接起来。有了忠,企业才有轴心,不会跑偏。
  价值观定好了,我们就需要开发人力资源。孔子讲的"恕"就是基于人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企业无论如何制定战略,都绕不开人性层面。人性为善还是为恶,争论了几千年也无果。因为人性是错综复杂的,这出自《易经》中的错卦、综卦、复卦、杂卦。endprint
  从我上面讲的这些看,您还认为哲学是理想化的吗?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融入到我们的组织基因中,只是我们把它丢得太远太远。因此,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运用好哲学思维,老板也可以成为"算命先生"。
  互联网效应
  关键点:全局观念
  记者:在此之前,想到要和您探讨"哲学与管理",我心里是没有底气的,我自知才疏学浅,担心够不到哲学的高度。听您这样讲,我发现哲学并非不可企及。但是对于您讲"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我还是有些疑惑的。现在都讲"不确定",我曾做过一期关于"共享经济"的访谈,在采访中,那位老总说,一切都是从灰色地带出发,不确定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世界变化太快,各行各业都+互联网,谁也预料不到竟是苹果打败了诺基亚,外卖打败了康师傅。您认为互联网时代,究竟给企业带来哪些效应?
  孙新波:在新形势下,互联网的作用愈发明显,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我將互联网的作用总结出五个方面:
  其一是互联网的简单应用,主要利用互联网的流通优势,将大量的商铺集中起来,达到大规模销售的目的,如阿里巴巴;其二是互联网的初级应用,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数据搜索与分析的功能,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商品的销售,如亚马逊。其三是互联网的高级应用,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制造,通过客户个性化驱动,实现特异化的大规模定制,如红领酷特。其四是互联网的调控作用,主要利用政府的力量,将政府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构建参与主体协同发展的大平台,例如好公仆。其五是互联网的超高级应用,主要是利用人人参与,融合C2M/C2B等共创模式,实现准确配对,边生产边消费,一切个性化驱动,如Airbnb等。
  互联网的五大应用也随之带来相对应的互联网效应。但更多人只在探讨互联网"+",以为企业办个网站、公众号,就互联网化了,能想到互联网"-"的企业都少之又少。哲学是一个统一的体系,我们总在学西方管理,西方管理学其实是一项系统科学。就像贵刊上期的封面选题,为什么阿米巴在日本行得通,到了中国的一些企业就水土不服?因为我们的企业缺少整体观,所以才会将一些先进的管理工具弄得支离破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有违哲学思想的。在运算中,如果只知加减法,而忽略乘除法,就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认为,对于互联网效应应根据商业模式、定制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次方"五种效应。
  "互联网+"效应是互联网与企业整合的初步尝试,毫无疑问这种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分企业创始人的成功之处就是拥有流量思维,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渠道,突破了地理界限,吸引了大量的产品需求者和顾客流量。这是实体企业远远不能及的。
  "互联网-"效应的核心思想就是简约思维。利用构建的数据库搜索、推送功能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效应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讲。
  "互联网×"效应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可通过设计的平台参与设计自己所需的产品,利用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以红领酷特为例,该企业通过积累产品数据形成强大的数据库,用户能够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自行设计所需产品,其中还用到3D技术,用户在平台上体验自行设计的产品,然后通过企业数据平台传送给企业,企业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生产加工,实现了用户设计产品,企业生产产品的高级个性化规模定制。
  "互联网÷"效应主要是一种平台思维,重点打造一个完善的、高效的以及具有巨大潜能的"生态圈"。平台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够打碎、重构已有的产业链条,实现多个群体的有机链接,同时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平台生态圈"。以掌赢天科技为例,其旗下的好公仆、产业云、赢销宝以及微官网等几个核心产品,将政府、企业、商家以及互联网用户融合并提供核心服务。其中"好公仆"除了包括一系列的政务信息和办事指南外,还会把政府或企业的信息推送给客户。"产业云"主要是构建生意圈,实施上下游企业的互联。"赢销宝"主要是把营销过程、沟通细节等都记录下来,形成数据库。"微官网"能够提供平台使得手机用户能够为各个行业的企业提供可移动化的解决方案;利用线上商城粉丝的力量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实现粉丝经济营收等。
  "互联网次方"效应是互联网的高级水平,也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人参与下的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社会化迭代思维,是针对用户的反馈意见,人人参与,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并融合到新的产品和服务中。尽管互联网"次方"效应带来的效果是无法估计的,事实上现阶段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完全实现,但是已经有大量的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这种效应所产生的能量。我了解一家制造型企业就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供应阶段、生产阶段、研发阶段以及销售阶段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互联网与制造企业的深度整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或订单在交易平台上提交要求,技术支持团队会信托智能云科或众包模式将用户的CAD图转化为程序,在生产环节可以通过主体企业分配订单,也可以通过平台由租赁产品的客户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人人设计、人人加工、人人生产。最后,快速配送给客户个性化定制产品。
  作为管理实践者,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五大效应,不能盲目崇拜,亦不能贸然尝试。你所说的不确定,是阶段性的不确定,战略上的不确定,而不是规律上的不确定。只有弄清自己企业所处的阶段,运用好互联网的"+""-""×""÷""次方"效应,知耻而后勇,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无往不胜。endprint
  西方的管理东方的智慧
  关键点:反管理
  记者:涨知识了,终于知道为何企业天天搞互联网+也不见成色了,没有整体观,只能是邯郸学步。您刚才提到,中国企业一直推崇西方管理。不管是科学管理原理,还是美国管理模式,都是基于西方主要是美国企业管理实践的贡献,而鲜有中国式管理实践的影子。陈春花说过,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在职业化程度、管理的常识性认知和企业用人等实践方面与西方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您多年致力于高校管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也在EMBA班授课,并深入东西方企业实地研究,在您看来,中西该怎样合璧,才能为我萃取呢?
  孙新波:我通过研究大量的著作文献,得出一个结论,自泰勒开启的科学管理经历一百多年的研究发展,而形成的西方管理科学和美国管理模式已经出现了对称破缺的现象。物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自发性对称破缺,指一个物理系统的拉格朗日量(概括整个系统动力状态的函数),具有某种对称性,而基态(系统的最低能阶)却不具有该对称性,描述的是系统从某一状态转变为另一状态,且两种状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自然界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对称破缺和对称性的统一,非线性、突变、分层和自组织等都是对称破缺的现象。
  从西方视角看,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追求效率与效益,因此,科学的管理和管理的科学占据了管理者和管理界的中心。那么,管理的非科学性呢?或者说管理的艺术性呢?中国的管理科学是三十多年前从西方引进的,一般认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雾里看花、水土不服、质疑反思。之所以水土不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与西方管理科学的基点不一致,这是管理指导思想的区别。通过对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与分析,我提出了"反管理"概念的核心内容。反管理必然指向和针对管理,当然,它并不是反对管理,而是涵盖管理的一种新的范式。反管理既是自身的自发现,也是自身的反发现;反管理还是反身的自发现,也是反身的反发现。反管理是"我"和"你"的统一,这也同样回答了你的问题,中西合璧。
  具体来讲,反管理有六个特征,即幸福快乐、敬畏规律、自由循环、道法自洽、物人共在和人人共治。在这方面,华为的灰度管理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华为的灰度管理包含了两大核心精神,即开放与宽容,还涉及企业管理的五个层面。(1)企业的战略。在不确定的时代,企业的战略往往也是在混沌中产生的,即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也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的。(2)管理者的气质。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3)经营的策略。妥协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4)管理者的追求。反对完美主义,反对繁琐的哲学,反对盲目的创新,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试用,主张不断改良,要耐住性子,谋定而后动。(5)奉行的原则。善于总结,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一个僵化的西方样板。
  华为灰度管理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就是对立后的统一与模糊下的清晰。这本身就是一种"反管理"思想的体现,能够从正反兩方面认清自我,分析时局。
  "不三不四"出管理
  关键点:自我管理
  记者:您谈到的好多词汇我都是第一次听说,乍听起来不知所云,细咂摸,才能悟出其真知。这让我忽然想起一位企业老板对您的评价,他在EMBA班听了您的课以后,和我讲,"孙老师这个人很‘奇。考试时,他要求我们自己出题,自己答题,自己给出分数。"听他的情境分享后,我对您的授业之道很感兴趣。我想,这不仅是考试,还应该是您以另外一种方式给老板们上课吧!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能领悟到您的这份苦心,再联想到管理企业,有多少老板能够让员工自己设计项目,自己完成,又自己给出绩效考评呢?您让老板运用哲学找规律、反管理,那么管理者又该如何学会让员工自我管理呢?
  孙新波:想不到我的学生能如此评价我,哈哈。在我看来,考试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实践的开始。对于EMBA班这一批学员,他们已经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从事过管理和领导工作,任何题目对于他们而言都过于具体,因此我想让他们自己找到自己的管理命门,自己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尤其是自己找到未来之路。有的学员说,我出的考试"题目"太难了,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自我管理的难度最大,也恰恰说明德鲁克先生晚年推崇的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多年前,我的一位刚毕业到海尔工作的学生告诉我,他到海尔以后就开始系统地学习《易经》《道德经》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在校期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反感的,怎么到了海尔开始喜欢了呢?他说,因为张首席喜欢,所以我也必须喜欢,这样才有可能跟得上张首席和企业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众所周知,张瑞敏是为数不多的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企业管理"做到家"的世界级企业家,他既是儒商,也是商儒。我就以海尔为例,讲一下如何自我管理。
  张瑞敏及海尔的成功,在我看来应归功于"道"。道的第一个部分是"丷一"。其含义是《易经·系辞》所言"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一阴一阳追求平衡、确定,阴阳不测告诫的是非平衡、测不准。这"丷一"的组合就是平衡与非平衡的统一。海尔一度频繁地更换组织结构,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不变的前提下,追求非平衡的有序。
  道的第二个部分是"辶"。从字面来看,"辶"是达到"道"的过程,海尔的不断创新,就是"自以为非,突破常规,善于借力"。
  道的第三个部分是"自"。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他强调的是内在的自主的自由的追求。在张瑞敏带领下的海尔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这种自驱动表现为"海尔是海"的蓝图以及"海尔是海"的扩散,实际上从"自主管理班组"到"小微与创客",无一不是"内在的自"的主因的成功。endprint
  如海尔一样,我们都在践行着德鲁克先生所言的"已经发生的未来"。未来固然不可知,但它一定首先是人的未来,其次才是企业的未来,最终还是人的未来。人和企业共同追求的未来有一条"坦途",就是以"空"为核心特征的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空"是"有""无"和"有与无"的并存。就海尔而言,这种未来既可以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这是管理的本体论;也可以是《易经》的"群龙无首",这是管理的方法论;还可以是佛家的"空无多有",这是管理的认识论。
  海尔未来的这三条道路,实际是四条道路,三条路整合在一起也是一条路。高度非线性的不稳定的自由边界问题让我们越来越不确定三条路应该选择哪一条,我们必须跟踪复杂的、动态变化着的边界走一条路,这可能就是管理的"不三不四"吧!宏观管理倾向于形成不稳定,微观管理敏感的依赖作用虽小但却是关键的初始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氛等的创造,这种创造的结果是"管理生长尖"生生不息的成长后的稳定,正是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混合放大了这种微观优先,导致美妙的有序结构的出现,也就是说模式形成的规律是适用于大众的。
  找寻超前思维
  关键点:东进西退
  记者:您分享的这两家企业都是在历经数次变革后,成为行业标杆。许多企业也试图学其精华,因此市面上有许多类似"华为基因""华为之道""海尔人单合一"之类的畅销书。但是读完后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很难在变革之前被发现。比如当多数人意识到自媒体的红利时,一部分人已经坐拥几百万粉丝,成为行业内不可撼动的"大V";当自媒体发现罗辑思维仅是每早60秒钟的语音时,罗振宇又转行做了其他。我一位朋友说,超前意识仿佛永远与自己无缘。要知道,企业定战略、个人做规划,没有超前意识,是行不通的。您可否告诉我们如何拥有超前思维?
  孙新波: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链接方式的改变。从史前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一直到今天的知识社会,这几代社会变迁史就是链接工具的文明史。以美国希拉里和特朗普总统大选为例,特朗普的胜出当然有各种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特朗普使用新媒体这个链接工具作为拉票阵地,而希拉里则沿用传统媒体。我们知道,新媒体是年轻人的天下,这部分人本身有"墙头草"的特质。而传统媒体的主导者,大多是意志比较坚定的,非黑即白的。因此,在選择链接工具的差异下,必然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左右极端无机会,中间温和用摇摆,这与中国的中庸智慧如出一辙。
  我们一直在谈这个社会是不确定的,就是因为人类发展的速度太快,有些刹不住脚步了。会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骑独轮车是很难刹闸的,怎么办?我们改用双轮驱动。一个轮子是科技,另一个轮子是文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AI、VR,它们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五百年前,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掀起了文艺复兴,他们为后来者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才有了接下来的科技创新。西方人从科技的发展中尝到甜头,尤其是美国,花重金吸引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然而,当科技一股独大,盛极必衰,人类社会同时又受到灭顶之灾,比如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物种灭绝。因此我们又要用反管理的思维进行反科技,用文化来制约它。用东方文化将西方的闸刹住,用柔弱胜刚强。这与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不谋而合。
  接下来,我们就该讨论如何让双轮平稳落地了。西方管理科学给出答案,用制度,建立科技、文化、制度三维一体空间。西方的管理科学,一直在用确定思维解决不确定问题,进行各种假设,把所有变量控制住,这样很容易犯主观唯心主义错误。今天的商业环境要求我们用不确定的思维解决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必须要用制度制约。
  最后,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无知的心。领导是无知的开始,我们应把自己当成一个无知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从"知"到"道"要经历这么多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自己无知,保持谦卑敬畏,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我曾在电视上看到共享单车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单车就是想怎么骑就怎么骑,想放哪就放哪。"尽管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尽管它让用户的便捷体验达到极致,但是随之而来的乱停乱放、扰乱交通秩序等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并不是要扼杀新生事物,而是希望新事物在出现的同时,也能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其规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只有这样,才符合儒家倡导的"向善"思想。
  回答你的问题,如何有超前意识,请把这四点反过来看一遍,答案不言自喻。
  记者手记
  通经致用,《易》致而动
  与好友从健身房出来,口渴难耐。直奔售货机,取出一瓶可乐。手心冒汗,瓶盖较劲似的在两指间打滑。不一会儿,好友嗒的一声拉开一听易拉罐,像举着战利品一般在我眼前炫耀:"这回知道为啥叫‘易拉罐了吧!"心智盲动,有悖《易》理哟!瞧瞧,连理工女都将《易》理基因化了。
  如此看来,《易》理不应是文人舞弄文墨的工具,而应存乎心智。曾有管理学者和我探讨管理三大原则,反观《易》理,则可一一对应。
  第一个原则是"集中":抓主要矛盾,把注意力资源放在最需要发力的地方。恰与《易》理中的"不易"相对应。
  另一个原则是"简单":管理学里有个梅耶定律,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易如反掌,而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则难上加难。这与《易》理中的"简易"相对应。那些把工具方式过分扩大,看起来技术含量提高了,实际并无助益。
  第三个原则是"创新":此创新是在不易与简易基础上的变易,比如用中国的理念,对标西方的标准。这一点用李小龙的故事可以说明。李小龙是练南拳的,手法多,桩步稳,实用价值不大。在美期间,受教凶悍的拳击格斗,自创截拳道,在小半径中,节奏快如风,以最短时间直接把对手打倒。西方选手惊乎,Mr.李颠覆了东西方武林。
  《易经》作为十三经之首,曾被孔子视为人生指南。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西方管理思潮,不同于《易经》更久不变。有学者考证,1950年-1995年,西方出现了34种管理理论和潮流,没有哪个理论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或两年。一些跟风的中国企业,常被弄得眼花缭乱。这里,我不想说改变西方"管理文化逆差"的话题,只是认为通经致用的东西,一定是与现实相联系的思考,这也是哲学的本质。
  《易经》云,时义之大矣哉。被时光雕琢的企业必然《易》致而动,破题未来。
网站目录投稿:寻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