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河南省林县建成"红旗渠"即"人工天河"巨大工程,解决了困扰全县人畜吃水及全县农田灌溉用水的难题。这一光辉事迹,传遍了华夏神州。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公社干群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1974年开始提出了选址在胶河建拦河坝一座、在胜家庄村西修建胶河提水站灌溉水渠,把胶河水引向西北缺水村的规划蓝图,利用四年时间建成了拦河坝、并修建了宽1.27米、总长13.5公里的灌溉水渠,受益村庄年年获得农业大丰收,在全公社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当时已高中毕业,有幸参加了一段这一重要的历史性工程,尤其是一名水利建筑工程师和几名主要瓦工师傅在施工中的纯熟技艺,使我很是震惊,感到应好好复习一下功课,将来努力考取一名建筑师,就会给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40多年前建的原一级渡槽提水站 按照公社分配方案,在劳力分配上各村都派出了一定数额的人员加入施工队伍,其中每个村都必须选派适当比例的技术工(俗称大工)参与施工,每天全公社上阵人数一般保持在450人左右,我有幸多次分别参与了挖地下暗渠和修建地上渡槽(俗称小工)的施工。 冰水中赤脚安装管道精神令人感动。 为了保质量赶进度1975年冬天大家只能冒着严寒开始建暗渠,由于暗渠中水较多,水全都结了一层冰无法下管道,只能采用两台抽水机边抽水边下管的方式进行,在领导的带动下大家都脱掉鞋和袜子,挽起裤管赤脚下到暗渠,将暗渠中的冰凌踩破干了起来,将每节暗渠管道已经打好的四瓣预制件逐块合拢对齐,并用特质水泥将衔接缝隙严密封好,以预防漏水。虽然把人员分成两组轮流干,每20分钟轮换一次,但在冰水里也很难受。但没有一个喊冤叫屈、怕遭冷罪开小差的,后来有的民工腿和脚因此留下了轻度后遗症,也没有怨言。看到这种情况我又联想到如果能上建筑大学,发明机械下管道大家就不用挨冻了那该多好啊! 40多年前建的一级渡槽(其中一段) 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我萌发美丽春梦。要修建的一级渡槽高16.5米,单节长10米,宽1.27米,总长500余米,任务艰巨,技术性强,是整个提水站灌溉工程的关键部位,当时技术条件差,建到顶部时最后需要往这么高的工程运渡槽,难题重重。县水利局派出了技术员带着他们制造的"架空悬索",采用倒置施工与起吊工序合一完成的办法,用"架空悬索"一节一节往上输送。当时使用的"架空悬索"在场的施工人员都是头一次使用,对使用不熟悉,在挖深坑固定架锁杆子时,杆子固定的不够结实,当一节沉重的渡槽送到半空中时,整个"架空悬索"因底部松动突然被压扑倒在地,刹那间高达24米的架锁杆子向站在渡槽上面指挥的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周兆林扑了过来,幸亏他快速低头杆子只把他的帽子刮掉,人躲过了一劫。但顷刻间架锁飞速扑向了正在下面操作架锁的三名民工,三人头部、腿部严重受伤不省人事,幸亏现场到医院很近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无独有偶,当时我的一位朋友哥哥因在县城里盖大楼从半空中坠落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这两起事故的发生使我更加坚定了当时要搞好复习备考建筑大学的理想信念,当然这也与我结识了一位县里派来的一位姓王的水利工程师的纯熟建筑技艺的感动有一定关系,在打渡槽预制件或建设一级渡槽时,他现场操作钢筋、石子和水泥搅拌以及搅拌后具体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时,在场的施工技术人员都被他的高超技艺所折服。自那天起我就决心业余时间搞好复习开始迎战高考,青春懵懂的我理想着如果考取这样的大学至少会帮助自己的家乡人在搞建筑工程时,不仅技术要好得多,而且事故也会大大减少。 短时间努力未奏效理想变成空中楼。理想确定后我就白天继续到生产队干活,无论早晨晚上业余时间不惧劳累都坚持刻苦自学复习为高考做准备。我那一阵子的复习劲头把我的父母都感动了。他们说:如果上学读书时天天都这样,也许现在就念大学了。我听到后感到这话难听但实在,惭愧之余更加激发了我复习的信心和勇气。有时候白天干了一天活,晚上看书一直看到夜间两点再睡觉,而且对一些不会的题经常找同学请教。在距离考试的前两个月干脆向生产队长请假白天不出工后天天在家里复习。 按理说功夫应该不负有心人,但这一次功夫还真是负了我。考试那天我没有发挥好,主要是数理化失分较多,距离录取线差一大截,那种沮丧的心情就不用说了。后来总结了一下,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读初中时因为跳级当时应上两年我只上了一年,学的知识少;二是上高中时因为贪玩不努力荒废了学业,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所以落榜了。因此理想的春梦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必然的了!不过虽然这次未成功,但却巩固了一部分知识,为另一次成功积攒后劲打下了良好基础,从而又使我感慨无论何时只要肯学知识,总会有用的! 第三幅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告知便删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