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撰。成书于隋。补遗及《续编珠》,清高士奇撰。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十七年重新增删刊行。 杜公瞻,生卒年不详。博陵恒阳(今河北曲阳)人。《玉烛宝典》作者杜台卿之侄,杜蕤之子。少好学,有家风。曾任著作郎兼散骑侍郎,终于安阳令。事迹略见《隋书·杜台卿传》、唐林宝《元和姓纂》卷六及《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其《荆楚岁时记》二卷。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生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国学生赴试,不第。卖文自给。偶为世祖发现,三试皆第一。直南书房,詹事府詹事,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恪。 《编珠》原为四卷,隋大业七年(611年)奉炀帝敕撰。凡十四部:天地、山川、居处、仪卫、音乐,此五部为前二卷,存;又有:服玩、珍宝、缯綵、酒膳、黍稷、菜蔬、果实、车马、舟楫,此九部为后二卷。后二卷名目存而原书佚,高士奇即据原目为作补遗。此书隶事为对,即取原书中内容、平仄皆相对之两个词为一对,作为条目,下引出处。如天地部"九野、四荒",注引《吕氏春秋》曰:"天有九野。"又引《尔雅》曰:"地有四荒。"又"天柱、地轴",注引《列子》曰:"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又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之山,横为地轴。"其他事对如"日回鸟翼、云起鱼鳞"、"神女为云、姮娥托月"等。其书名为《编珠》者,按本书卷一天地部及《初学记》卷一引《尚书中候》曰:"天地开辟,甲子冬至,日月如悬璧,五星若编珠。"书名即出于此。意谓此书事对,皆两两连缀,又与前后上下编排成文,正如五星、珍珠之编排连缀。前二卷,高士奇以为"为征事者广异闻,多多益善",故亦有增补,计天地部十四条,山川部十条,仪卫部十八条,音乐部十四条,凡五十六条。补遗二卷,为高士奇据所存原目而撰。其凡例谓:"补本但用隋以前事,恐入后代与原本体例不合也。"既为补遗,亦当尽为隋以前旧籍,而高氏所引间有唐人之书。如酒膳部"龙羹、蚁酱"条"蚁酱"下引唐段公路《北户录》;甚至有引明人之书者,如珍宝部"靺鞨、琉璃"条"靺鞨"下引明杨慎《丹铅录》。所载虽隋以前之事,而终为隋以后之书,殊为不类。又所引之书多无篇名,如引《文选》、《楚辞》等;甚至无书名,如引谯周《赞》即是。高氏以为杜公瞻原本"有天地而无岁时,则束皙之辨奚征?有果实而无花木,则终军之对莫办。至如人伦、文学,并重儒林;鸟兽、鱼虫,旁资谈柄。卷帙虽简,不可以不备"。因撰《续编珠》二卷。有岁时、人伦、文学、花木、鸟兽、鱼虫六部,其中花木部附众草。所用事例隋唐参用,宋以后事例不采,所引之书亦同。但宋人之书载唐人之事者,间一用之。书成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编珠》原书,隋唐史志均未著录。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类书类有《编珠》五卷,宋尤袤《遂初堂书目》类书类亦有此书,又见《宋史·艺文志六》。然世无传本。康熙年间,高士奇值南书房,奉命检阅校勘内阁大库书籍,于废纸堆中见此书一册,原目四卷,而书佚其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此书不避隋炀帝之讳,如山川部"桂林水"条下引《广州山水记》,以为"必非六朝旧籍无疑","或明人所依托","出明中叶以后"。《提要》于《御定分类字锦》下又以为:此书"宋人无引用者,亦无旧刻旧钞流传于世。至康熙中,乃有高士奇家刊本,颇疑依托。"今人或以为非伪托。今按,卷一天部引傅玄诗: "湍流激垣墙,门庭若决河。""垣墙",《艺文类聚》卷二引作"墙隅",二本不同,而作"垣墙"仅见于此书,除非高氏或明人故意误写,否则无作伪之可能。然因真伪未定,故其价值、影响亦不能定。如此书有隶事为对形式,而《初学记》有"事对"。此书如为真本,则是《初学记》承此书之例;否则是此书仿《初学记》之例。 《编珠》二卷除高士奇所见之本外,并有内府写本,见清王士祯《居易录》卷十七;朱彝尊钞本,见《曝书亭集》卷三五《杜氏编珠补序》。又有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钱塘高氏清吟堂刊本,《四库全书》本,二本均有补遗及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