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笨,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 "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努力后会取得好成绩,相信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前一句是我们听到最多、说得最多、也最刺耳的声音,但由于经常会听到,经常会说到,所以也就习以为常,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了。然而,家长们是否会想到,久而久之,我们传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呢?我们又向孩子暗示了什么呢?我们的孩子是否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定论:"我不行,我很笨,我就这样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以歪就歪;你说我坏,我就坏得"吐血";你说我笨,我就笨得不识东西南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 其实,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与从小所得到的暗示,尤其是来自他最信赖、最权威人的暗示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两位心理学家公开宣称:他们发明了一种绝对正确的智能测验方式。为了证实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两人选择了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帮全班所有的小学生做了一次测验,并于隔日批改试卷后,公布了该校5位天才儿童的姓名。 20年之后,追踪研究的专家发现,这5名天才儿童都有极为卓越的成就。这项发现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他们请求两位心理学家公布当年测验的试卷,弄清其中的奥秘。两位已是满头白发的心理学家,在众人面前取出一只布满尘埃的箱子,打开后告诉在场所有的专家及记者。 "当年的试卷就在这里,我们完全没有批改,只不过是随机抽出了5份试卷,将名字公布。不是我们的测验准确,而是这5个孩子的心态很好,再加上父母、师长、社会大众给予他们的协助,使得他们成为真正的天才。" 可是,我们的孩子得到这样的暗示了吗?我们是否会鼓励孩子:"我的孩子,你是妈妈心中的天才!"如果你那正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也像那5名幸运儿童一样,经常得到你的鼓励:"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么,你想到过孩子的反应吗?或许孩子会更加快乐自信; 或许他更加愿意多动脑筋;或许他每天愿意多花一个小时看书;或许他会更卖力地投入学习中,以获得更佳的成绩。这一切都是他自愿的,因为他更愿意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