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创作之路也是爬坑之路——短视频行业经历野蛮生长期后,流量下行、留存缓慢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PGC短视频制作团队、UGC网络红人、短视频MCN机构蜂拥而至,短视频想拉新关注量、播放量、转化量越发困难。今天就为你盘点了短视频创作的5个坑,你是否也踩过呢? 1:
角色不明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用户第一眼看到的内容往往是印象深刻的,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在此中同样适用。最理想的状态是用户首次打开主页,就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你的画风和类型,并悄悄Mark一个标签。自我介绍过于冗长、目标受众不明,有的甚至没有自我介绍的节目,足以使用户落荒而逃。 节目介绍的正确姿势 ▼ 简短有料,让观众一眼就能记住你,并且明白你是做什么的; 通过自我介绍让"画风一致"的目标受众产生认同感; 让简介为内容的价值感加分。 譬如 ▼ 菊椒男孩——专治片荒,爆笑解说,带你看尽好电影 做个东西——我有一双手,我什么都做:) 赖赖是Zoe——重口味彩妆剁手党特效化妆师小学生 有养——用独特的视角,解读最受关注的育儿教育话题 柴知道——用几分钟的手绘视频,讲一个有趣的知识 Bigger研究所——看片5分钟,装逼2小时 了不起我的国——讲述各个领域的成就和成果,为你呈现了不起的中国 节目介绍为"人设"构建奠定了基础,用户通过介绍就能一眼分辨你是不是ta的菜。因此,自我介绍一定要彰显你所从事类目的相关关键词,抓住观众的眼球和好奇心。 2:
内容方向坑: 做独一无二的小饼干 找不准视频内容的方向会让短视频制作者迷失在庞杂的制作细节里,将热情消耗殆尽,要选择自己喜爱的、擅长的、有资源的领域精耕细作。兴趣能带来持续产出的创作动力;同样的,专业性也决定了视频内容的垂直度,做出视频的差异化来。 内容方向三步走 ▼ 做好调研,利用现有资源; 小试牛刀,避免踩进大坑; 选题定位明确,在大方向上再切小方向。 第一步是做内容方向的调研,比如一个方向目前成功的案例是哪些,其播放量、周产和投入情况大致如何。在制作过程中结合视频播放量以及用户的反馈效果,再进一步明确团队视频选题的方向。 其次关于选题方向上,选择喜欢的、有相关行业资源的选题方向,这样能够保证节目持续的产出。最后,不断调整细化类目,无论是节目细分还是风格改良,目的都是让你的短视频看起来有深度且与众不同。 3:
视频包装坑: 片头片尾、整体色调 一惯性、统一性的包装会让观众感觉到视频每一期的内容都是系统专业的,这对于塑造节目品牌性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PGC内容,能够体现出是专业团队的生产。 其中,标题体现的是内容的核心价值,能增强内容可信度,降低观看门槛。好的标题能够挑起观众的好奇心,更是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关键。而片头片尾就如同短视频的名片,能让用户一眼记住你。让观众在观看时"不跳过"的片头才是好片头。 包装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有色彩搭配。人是视觉动物,而色彩的搭配很容易在观众心中形成固定的印象,就像看到红色的塑料瓶,我们的第一印象首先想到的是可口可乐一样,这就是一种超级符号。 ▲美食类短视频 曼食曼语 不管是文艺、炫酷还是鬼畜的包装,只要能够体现节目的画风和特点,就达到了包装本身的目的。 4:
粉丝社群坑:用户即价值 当视频有了一定的人设形象,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忠实用户,此时用户的运营就十分重要。社群建立之前一定要想好要获取哪些有用信息,解决具体哪些问题,想好后再开始社群建立。 一些制作者在建立了第一个粉丝群后就任其生长,不仅没有达到用户沉淀转化的效果,还可能衍生出一系列问题,降低品牌的调性,这样的粉丝社群不如不建。因此,要建立一个正循环的粉丝社群,要注意以下几点。 Kick Off:首批种子用户入群 ▼ 从官网、官微、订阅号等原有的用户渠道进行导入,因为这些用户本来就自带标签,更便于转化。培养部分群友让他们成为帮你管理群的"自己人",他们自身就是活跃分子、发烧友,能带动群氛围、大量拉新。 内容管理:多说"干货" 少说"闲话 ▼ 时定期做好整理、汇总,并将视频的创意来源、幕后花絮分享给粉丝,让粉丝看到主创的想法,同时收集粉丝的意见、建议,进行内容优化。 用户管理:线下活动增加群友粘性 ▼ 线上的交流始终是弱关系交流,定期的线下活动,可将这种弱关系转变为强关系。同时,线下活动需要付出用户的时间成本,也是检验用户忠诚度的好方法。 5:
政策敏感坑:创新内容走正道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短视频领域的规范越发收紧,上个月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对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网上片花、预告片等视听节目进行规整等,同时还提出了"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视频制作原则。 网传通知全文 政策之下反观自媒体频道中自成一派的吐槽、解读影视、综艺类的短视频,都存在不少版权问题、导向问题。"X分钟看完电影"作者谷阿莫已被指控涉嫌著作权侵权。在此背景下,鬼畜混剪、标题党、恶搞、冠名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改进。作者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制作正能量、创造积极社会反响的内容。 对于短视频从业者来说,未来政策红利、审查红利带来的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在加强对自身现有题材内容的把控能力下,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形式、发展新的用户互动方向、挖掘新的市场空间,才能利用创新能力打破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