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


  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我教书的这几年,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事实,上课听课很认真的学生,作业做得很认真的学生,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有可能排在倒数。上课听课没那么认真,作业做得貌似随意的学生,成绩也不一定会差,甚至有可能拔尖,你没办法。我相信这么矛盾的事情每个老师都遇见过且深有体会。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我想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的作者王晓春老师的观点"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就可以解释。
  王老师认为能力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习惯只是因素之一而已,光靠培养习惯是不能保证提高能力的。比如能力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灵感。灵感根本不属于习惯,靠重复某种行为是无法培养出灵感的。可见,培养能力与培养习惯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两回事。如此说来,我们若把教育简单地锁定为"养成良好习惯",那就严重地窄化了教育领域,必定会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弄不好还会妨碍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我个人的经验,过分强调全面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教育的主流趋势)培养出来的最优秀学生多半是中等人才,甚至是平庸之辈。他们很"完美",却无法卓越。
  可能王老师的话有些偏激,但却是有些怪才证明了他的话不无道理。这个社会,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领导都更加偏爱那些中规中矩的人,因为那样的人愿意服从,好管理,让人省心。但是中规中矩的人更受偏爱,有可能会限制某些方面有着过人天赋,而其它方面特立独行的人的发展。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将来能过个安安稳稳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就行。很少有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一番大作为,因为那样风险太大。所以,很多孩子有创造力的举动可能到了家长和老师眼中就变成了调皮,不听话,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有创造力的行为如果不能得到认可,甚至还有可能受到惩罚,那么孩子的创造力有可能渐渐被世俗的眼光和标准所磨灭,长大以后难以卓越。
  看完王老师的观点,我觉得对待孩子不仅应该有一颗包容心,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奇葩的行为开出异常美丽的花朵。我们不一定能拥有独特的视角去欣赏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行为,但是欣赏不了却可以尝试理解,理解不了也可以尝试忍受。只有时间知道我们的忍受会不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惊喜。
网站目录投稿: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