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残瓷之美上


  圆明园作为清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理政、园居的"御园",是当时清廷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统治中心。这里收藏的历代古玩之珍,诸般陈设之精,可居清代皇家园林之首,其中的许多收藏在紫禁城以外独一无二。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百年之经营,化为焦土,多少稀世奇珍或灰飞烟灭,或流散于各处,或深埋地下……
  瓷器蕴含着华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给人以无限的审美享受与文化熏陶,广为民间使用,也深得皇室青睐。历代瓷器上品均为宫廷独享。清代御窑瓷器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天下太平,政治稳定,经济富庶,御窑厂管理制度健全。御窑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纹饰之广泛可谓登峰造极,尽显精湛的工艺和华美的皇家风范。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学养深厚,且对瓷器都情有独钟。他们不仅收藏历代古瓷,而且直接参与、指导御窑瓷器的制作,對制瓷的画稿、木样、器物品种、造型、釉色、款识、烧造数量,乃至器物入宫后编选等次、配座、收藏地点、摆放位置以及对制瓷好坏的赏罚等旨意,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都有明确记载。
  清宫廷收藏古今中外兼容并蓄。圆明园中的收藏也是清廷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由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诸帝命名的主要建筑有800余座。《养吉斋丛录》载:"旧制,正月上辛,郊礼告成,即移跸御园,至冬还宫,宫眷皆从,俗称之大搬家。"清雍正至咸丰五帝居京城时,除祭祀、典礼等活动暂时回宫外,每年大部分时间在此理政、居住,后妃等皇室成员随行。为满足清帝和皇室成员的需要,园内各座殿堂内外布置着与建筑等级、功能相符的陈设和收藏,库房中收贮了各种精致器具。每年江西景德镇御窑厂进贡的几千件瓷器中除少量器形、釉彩特殊的瓷器留在宫内外,大部分瓶、盘、碗、钟、碟等瓷器,清帝均下旨送往圆明园,用以充实园内收藏、陈设和日用。这与圆明园中宫殿众多和清帝及皇室成员长期在此居住有关。
  盛时的圆明园不仅收藏有历代名窑瓷器,如汝窑花瓶、定窑刻花洗、哥窑三足筒子炉等,而且还储有大量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精品,如雍正花梨木釉瓷桶、乾隆矾红龙青云宝月瓶、乾隆胭脂红龙青云宝月瓶、乾隆洋彩黄地锦上添花万年甲子转旋笔筒、唐英烧造的瓷犬、瓷鹿等,甚至还有来自西洋的瓷器。清朝最为名贵和珍稀的"瓷胎画珐琅"器,乾隆选出其中精品,配制楠木匣,将之集中珍藏在紫禁城乾清宫端凝殿左右屋和圆明园镂月开云的御兰芬殿(图一)。圆明园瓷器用途多样,除日用、陈设外,还有神殿佛堂的神像、供器或用于室内家具或内檐、地面的装修。
  1860年,英法两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搜掠珍宝,园中的陈设和收藏流散到世界各地。目前收藏圆明园文物最集中的一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当年法方所获的大部分"战利品",由蒙托邦将军进献给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在杜伊勒利宫展览后,欧仁妮皇后将这些稀世奇珍存于枫丹白露宫。现藏枫丹白露宫的旧时圆明园瓷器器形、釉色、纹饰种类丰富,有五彩凸雕人物棒槌瓶、茶叶末釉双龙耳弦纹瓶、粉彩瓷塑八仙人物等(图二)。
  圆明园遗址出土的文物是最真实的圆明园文物。虽然它们只是昔日园中收藏的沧海一粟,且大都残缺不全,但它们不仅与紫禁城中那些堂皇富丽、华贵典雅的清皇家文物同根同源,更是圆明园兴衰荣辱的历史见证。圆明园出土的瓷片时代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其中以康熙朝器物数量最多,釉彩种类和纹饰最为丰富。根据圆明园建园和被毁的年代,出土瓷片中目前尚未发现咸丰朝器物。出土文物器形以盘、碗、杯、碟等宫廷饮食器为主,也有一些陈设器、文房、娱乐用具及供器的残片。其中盘、碗、杯、碟等皇室筵宴或日用饮食器,规格、纹样、釉色相同的重复件数量很多。在《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一"中所记载的上至皇太后、皇后,下至常在、答应等级使用的不同釉色的瓷器都有出土。即使是这些盘、碗、杯、碟也皆不是凡品。残片纹饰除龙凤纹等代表皇家的题材外,多是如八仙过海、仕女婴戏、松鹤蝙蝠、灵芝牡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纹饰,还有岁寒三友、自然山水等有文人雅趣的纹饰,八吉祥、梵文等宗教色彩纹饰和一些具西洋韵味的纹饰。彩釉种类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色地彩等彩绘瓷器以及黄釉、红釉、蓝釉、紫釉、酱釉、绿釉、青釉、白釉等颜色釉瓷器。但根据档案记载,盛时园中收藏瓷器的釉色种类还远不止于此。出土文物中青花瓷数量最多,器形和纹饰也最丰富,且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制品俱全。尤以"独步清朝"的康熙青花数量最多,从胎釉和青花呈色来看多是中晚期的制品。圆明园出土的瓷器虽无一完整,但它们本是经千挑万选、质量上乘的御窑器,伤残多由后天所致,即使已经成为碎片,仍然难掩昔日的辉煌。其中有的残片经修复后基本完整,还原了其本来的面貌。即使是残碎的瓷片,从研究的角度上说,也有着完整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而且这些瓷器残片大部分都能在各博物馆的收藏品中找到完全相同的器物。
  
  
  清康熙青花团螭龙纹托杯残片(图三),出土了耳杯和托碟两部分的残片。耳杯口微撇,口下两侧为双螭耳,杯腹部青花绘有两组相对的团龙纹,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托碟撇口,浅腹,中心凸起有杯槽,沿内绘有海水边饰,里心绘龙戏珠纹,外壁绘有行龙。从出土残片来看应为多件,但均已残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完整器(图四)。
  清康熙青花婴戏纹碗残片(图五),内壁施白釉,外壁青花绘婴戏纹。众小童于庭院中或骑竹马,或戏水,或斗草,做着各种游戏。人物衣饰、发髻各不相同,神态、动作各异,肌体丰满,体态活泼,稚趣可爱。五官三五笔勾画而成,表情惟妙惟肖。远处群山连绵,庭院中有松石、栏杆,花草茂盛,构成如连环画般的画面,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祥和美好的意境和对子孙满堂、多子多福的吉祥祝愿。足墙饰有一周回纹,底部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青花色泽鲜亮青翠,浓淡相间,层次丰富。清人寂园叟陈浏所撰的《匋雅》中对康熙瓷人物的绘画评价很高:"明瓷画手皆奕奕有神,康熙青花、五彩亦颇仿明瓷,至雍正则画益美,然以花卉为最工,人物则不及康熙远甚。"
  清康熙青花仙人乘槎纹碗残片(图六),仅残存碗底部分,圈足较高,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碗心双圈内绘有一仙人端坐槎上,盘发留髯,手执书卷,神情闲适安逸,怡然自得。槎原指水中的浮木,画面中的槎舟作粗阔古树之状,在水中飘荡,顶部挂一葫芦。题材取自张骞乘槎溯黄河之源,而入天河的神话,有成仙贺寿的吉祥寓意。晋张华《博物志》载,汉武帝令张骞穷溯河源。骞乘槎经月至一处,城郭如府,一女织布,一夫牵牛。还至蜀中,方知乘槎至牛郎织女二星。人物形象妙笔传神,正如《饮流斋说瓷》云:"康熙画笔为清之冠,……人物无一不精……皆神采欲飞,栩栩欲活……真神品也。"以国画笔法作细腻描绘,仅用青花一色就描绘出景物的深浅浓淡,水波的涟漪、树干的斑疤等无不精细入微,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同时讲究意境美,具有典雅的文人画气息。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纹盘残片(图七),里外以青花为饰。外壁绘折枝松竹梅纹。内壁绘一周缠枝灵芝纹和竹纹,灵芝扁圆肥厚,上下左右四出花叶,竹叶劲挺,不仅形式优美,且寓意"灵芝竹(祝)寿"。盘心双圈内绘松竹梅各一株,松树、腊梅依圆形构图作向内曲折之姿,中间穿插竹子。底部圈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此盘造型、纹饰为仿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胎质与青花呈色具有康熙本朝特征。
  清康熙残青花缠枝莲纹碗(图八),出土有大小两种规格,纹饰相同。大碗浑厚古朴,小碗轻巧秀美。以青花为饰,构图饱满,层次清晰。内壁口沿绘一周回纹,下方绘缠枝莲纹,花形饱满,枝叶舒展流畅。碗心双圈内绘折枝石榴纹,以其内子粒繁多,有祝福多生贵子的寓意。外壁口沿绘一周海水纹,腹部绘双层菊瓣纹。细长的花瓣呈放射状排列,由足一直伸展到口沿下,排列有序,层层展开,宛如盛开的菊花。底部圈足青花双圈内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此碗造型、纹饰均仿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大碗(图九),虽参照前朝风格,但青花发色具康熙本朝特征。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纹扁瓶(经修复)(图十),出土时碎成数块,后经修复基本完整。器形仿明永乐时期扁瓶烧制,端庄秀美,饱满圆润。口颈部残缺,肩部残存有双耳的痕迹,但双耳的形状已不可知。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足内施白釉,有青花篆书残款 "大"、"雍"、"年制"。腹部饰缠枝花卉。枝蔓缠绕的四季花卉竞相怒放,花朵饱满,枝蔓绵延不断,既富于动感,又象征植物无限的生命力,寓意繁荣富贵绵长。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梵文高足碗残片(图十一),通体以青花为饰,造型端庄,纹饰繁密。外壁腹部青花绘缠枝莲托梵文,周围枝蔓连绵卷曲。里心青花绘宝相莲花。腹底饰莲瓣纹一周,高足凸起弦纹,中空外撇, 足柄饰回纹、朵花纹、璎珞纹。足内白釉,一侧有青花篆书横款"大清乾隆年制"。出土残片多件,形制可分为大小两种。器形、纹饰均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色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类完整器(图十二)。
  清道光残青花海水云龙纹多管瓶(经修复)(图十三),原碎成数块,修复后可见器形为多管瓶。腹部圆润而丰满,原应有多个向上直立的管,因残缺较多,现仅可见一管,挺拔向上。器身绘海水云龙纹。底部足内有青花六字篆书款"大清道光年制"。道光御窑瓷器虽制作仍然工整精细,但由于国力衰微,帝王无心于瓷艺,已日趋衰落。尤其是龙纹的绘制,已失去盛世雄壮之感,虽在海水云天间飞舞,但苍老软弱,有形无神。
  清康熙釉里红夔龙纹碗(经修复)(图十四),釉里红是以含氧化铜的彩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流动和挥发的特性,釉里红烧造难度大,成品率极低。釉里红自元代创烧,明中期一度衰落,康熙时得到恢复和发展。此碗经修复后基本完整。通体施白釉,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釉里红线描口衔缠枝宝相花的夔龙纹。纹饰华丽,线条清晰,鲜艳的釉里红落于莹洁白地上,红白对比清新明快,热烈又不失深沉。底部圈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纹碗残片(图十五),外壁以通景画的形式绘八仙过海图。釉里红细线描绘波浪纹,青花绘八仙人物。以波涛翻滚的海浪为背景,八仙神采奕奕各执法器,驾驭神物渡海而来。残片上现存的八仙有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汉钟离。碗心青花双圈内,也以釉里红波浪纹为背景,青花绘持杖的寿星和梅花鹿。器内寿星与外壁八仙人物相呼应,突出贺寿的主题。圈足内有青花双圈楷书残款"康"、"制"。此碗为清代传统式样,自康熙朝至清末,历代相继沿烧,但以康熙时期的器物为最佳。
  清康熙青花海水红龙纹碗残片(图十六),碗外壁青花绘海水祥云纹,红彩龙飞腾于滚滚波涛上,穿行于云间。里壁素白。碗心绘红彩龙纹,间隙处点缀青花祥云。红彩龙纹勾描细腻,并以墨彩点睛,气魄豪放。青花海水波涛汹涌, 笔墨酣畅。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愈显鲜明夺目。圈足白釉,青花双圈内为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
  
  
网站目录投稿: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