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那个懵懂无知的年龄我买了郭敬明的成名作《幻城》。 那时候的我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幼稚无知如果说的好听一点的话就叫作天真无邪。 那时候的我是父母眼中的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是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于是,那时候的我就这样每天被父母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细心的呵护,而对于那时候的我所遇到的困厄可能就是什么走路的时候摔了一跤,什么出于好奇心玩小刀割了手随之流出了一点点红色的黏稠度不高的血液,或者是作业没有带去学校被老师骂,还是做错了事被父母打。 细细想想那时候的我所经历的挫折好像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如果是换成现在的我的话,摔了跟头就赶紧站起来千万别让别人看见笑话自己,割了手那是自己活该谁叫自己不细心,没带作业就别愣在那儿哭了赶紧找手机带电话叫父母送过来还是有瞒过老师的可能性的,犯了错被父母打了就打了吧反正都习惯了。(不过我好像从三年级以后就没有被父母频繁打过了是吧)看!这些挫折对于现在的我是如此的不值一提。 那时候的我所受不了的分离,受不了的孤单,受不了的长大,受不了的沮丧,受不了的失望,受不了的虚伪,受不了的世俗,现在的我居然慢慢地习惯了这些,渐渐地明白了这些都是必然。 这巨大的反差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从一个不谙世事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时刻提醒自己"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法则的青年。也许有人会说我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我懂什么!是啊!与我们的在外拼搏几十年的父辈相比,我们的想法多么幼稚多么可笑,就像我们嘲笑年幼时自己的天真烂漫一样去嘲笑现在的我们。然后他们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是没有办法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本书就可以诠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你的年纪好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就会真正理解"社会"这个词的含义,真正懂得我们每一个人所存在的价值,真正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之所在。"然后我又像回到孩童时的那般期待长大,只可惜我的所期望的初衷发生了很大的差异。以前是为了挣脱父母的怀抱摆脱父母的束缚想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后来明白了小鸟不是无忧无虑的在天空中飞翔不是自由自在的因为随时都会面临着被老鹰抓去变成食物的危险,所以现在的我所期望的长大是要将自己放入各式各样的危险的环境中挑战自我磨砺自己经历人世间的"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明白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之所在。 依稀记得六年级看完《幻城》后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点: 1.郭敬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象力真是丰富,居然写出来这么复杂、这么莫名其妙地虚构小说。 2.这本书里面的人物的名字好有诗意哦!岚裳(离镜)、梨落(剪瞳)、樱空释……等等,都没有用百家姓氏作为名字中的第一个字。 3.这本书真的好浪费纸张,一面纸居然只有十几个字。 哈哈!等到我时隔四年,第四次拿起了这本书,逐字逐句地阅读终于看懂了这本书以后,我真是感叹四年前的我算是向世人证明了什么叫做童言无忌、什么叫做天真无邪。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真挚感情所感动;被故事中不断的悬念不断的伏笔所牵动着焦急忧虑的心;被每个人最终的命运结局所伤心所无奈。于是,我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午睡甚至忘记了我还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写(最大的问题是明天老师就要讲这些作业,而我现在居然还在这里写什么几千字的读后感言,这就是预示着今晚我面临着不能睡觉的痛苦折磨),而且,有一点,我不得不要提一下就是这应该是我少有的沉迷于书中的状态,以前好像也只有在看巴金老先生的《家》《春》《秋》时才会这样。 我不知道郭敬明是不是特别喜欢以悲剧作为结局,至少在我所看过的他的四本小说中都是以主公人该死的死该走的走作为结局,他是不是认为这种虐心的结局是会让读者记住一辈子的呢,不像幸福完美的结局因为太过于美好而被人淡忘。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就如同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巴金笔下那些受尽封建礼教制度折磨的同龄人的悲惨命运,不仅让巴金觉得自己会少活几年,连我也觉得这是会削减我的寿命的。 《幻城》虽然是一本虚构类小说,但我却觉得它与我们的真实生活是无比贴切的。每个人也许都会想卡索一样遇到很多的无奈经历着同样的遭遇。当黑暗来袭之后,之间的美好早已不复存在,亲情、友情、爱情都已化作灰尘随风飘散再也无法复原,只留下独自的一个人寂寞地过完自己的余生。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近说过:"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在向前行进的路程中孤独寂寞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还是赶紧把这件事情当成常态去面对,或许以后就不会再徒增一点悲伤了。 蝶澈与小哥哥,星旧与星轨,皇柝与月神,甚至是卡索与樱空释之间的感情都不足以让我感动的痛哭流涕。 《幻城》的第228页以卡索终于得到了自由结束了这个梦境。 《幻城》的第229页是郭敬明为此书写的超过八千字的后记,出人意料的是,他没有像写序言一样那么朦朦胧胧感觉真的是在做一场美梦,而是除去了所有华丽精美的词藻以朴实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成长道路以及自己和朋友最真挚的情感。其实散文随笔与小说相比更能够感动读者。因为散文是作者直接抒发情感描述最真实的事情,所以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当然,这篇后记也毫不例外,看完后我哭了,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地板上,任由空调吹出的18摄氏度的凉风侵袭我的全身,冰冻了我的心。不!人的心是温暖的,是炽热的,是燃烧着熊熊的火焰的,它不会轻而易举的被凉风打败。那究竟是什么让这颗红的发烫的心顷刻之间停止了跳动变成一块寒冷刺骨的冰块?是孤独吗?还是因为太多愁善感任何一个人的心灵独白都可以感动的痛哭流涕?还是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将经历?或是正在进行?还是已经承受过那样的痛苦? 苏轼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朋友之间的聚散离合就像是数学书中所学的百分之百会发生的必然事件,每天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的脑神经,时刻警醒我们要珍惜现如今的来之不易的友谊,别等到离去是肠子都悔青了却无能为力。 现在的我和十九岁的郭敬明一样,总是感叹时间那么白驹过隙,感叹那样青葱岁月里的时间沙漏是如何在我们的脸上刻下忧伤刻下难过刻下岁月无法抹煞的痕迹。只是我还没有学会淡然去面对,没有学会"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快乐的活下去。 你是冰雪的王爵,我是末世的苍雪。 即使只是一座幻城,也好比守着一座寂寥无比的空城。我宁愿在这华丽的梦境中永远地沉睡下去,因为在这纯净而美好的梦境中我依旧还是原来的那副模样那般姿态站在时间干净的起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