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行走丨梨花风起又清明


  四月四日凌晨4时就醒了,收音机在叽哩哇啦说着什么,本来在每天24时就停播的永嘉广播电台,一整夜在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心里第一个念头,今天回不回老家?往年的今天,都是回老家巽宅的,与堂兄堂弟一起给爷爷奶奶上坟,也借机看看年老的父亲、母亲。昨天上午,母亲还给我打电话,叫我清明节一定要回去,说政府只禁公墓上坟,不禁私坟的。5点多,收音机在直播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志哀。想想,今天不回巽宅了,做为一名公职人员,应该响应暂停2020年清明现场祭扫活动的倡议。昨天,局里要求机关工作人员督促挂钩学校做好清明节下半旗志哀活动,待会打电话到学校问一问。
  刚刚吃了早饭,母亲又打电话过来。我说今天不回去,等疫情过了,回去看看他们,也去爷爷奶奶的坟头鞠躬致歉。母亲明显有点失望,便问我,与几个堂兄弟说了没有?我说已经跟他们商量好的。母亲才松了一口气。放下手机,又拿了起来给挂钩联系的金溪小学的校长、徐岙小学的校长打电话,他们都说在7点钟就升了国旗降了半旗。便吩咐他们在10点钟组织好3分钟志哀。
  去年的清明节,我与堂兄弟去给爷爷奶奶扫墓,八十三岁的父亲虽然步行不便,硬是要去。堂兄弟与老父亲清除四周的杂草。我给爷爷奶奶掬了三个躬,给爷爷点了二支香烟。父亲说,爷爷不吸烟的。我说,在世时无钱抽烟,在另个世界尝尝烟味。今年的正月初一,我与儿子、女儿一起来到墓前,也给爷爷点了二支烟。在生时,爷爷从少年到老年,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牛。经常被人说道无能。爷爷只笑笑,不与人争长短。从早到黑,赤着脚,拉着牛绳,忍受饥饿,却让牛吃得饱饱的。
  爷爷已经离开三十六年了,如果在世的话,一百十三岁了。爷爷的墓穴,用杂石砌成,是他生前雇人修的。墓前对联也是他自撰的。记得我小时,为了这副对联,爷爷好几天在冥想苦想。一天的早上,爷爷哈哈大笑,忙寻到一位中学老师,爷爷口述,老师记录,"坐看秀水门前过,卧听牛哞入耳来"。我知道,这是爷爷一生中唯一与文字打交道。墓地附近是爷爷放了几十年耕牛的杂草地。墓前,是生产队耕种的田地。从对联的字面上揣摩,爷爷选中墓地的初衷,就是与他豢养的耕牛永远厮守,不离不弃。
  爷爷没有上过学,七岁起,就替人放牛赚碗饭吃。据父亲说,爷爷从小替富有人家放牛,九岁那年,牛走丢了,爷爷二天二夜没回家,满山满垄寻牛,一把鼻涕一把泪,衣服被荆棘挂破,人也虚脱过去。大人寻到牛时,牛悠悠然的在啃草。从我有记忆起,爷爷已经六十了。他是个没有田间劳作技能的人,不会耕田,不会插秧,天天拉着生产队的牛去放牛。他拉牛,牛绳松松的,怕扯痛牛鼻子。有一次,他如往常一样去放牛。路上,队里的人说,你拉着牛绳,后面怎么没牛?爷爷不信,可回头一看,真的没牛。"叭哒叭哒",跑回牛栏。牛站在牛栏外等他,牛绳被老鼠咬断了。一年农忙,牛累趴下了。耕田手为了赶时间,还使劲抽着鞭赶牛耕田。站在田头的爷爷下田夺过牛绳,不让牛耕田。晚上,从家里偷了仅有的一大壶黄酒,让牛喝下。那牛醉睡二天二夜,逃过了一劫。可耕田手不愿耕田了,说惹不起我爷爷。队里只好让我父亲做耕田手。记得小时侯天冷,爷爷还拿破皮单让牛盖。可他自己,一年到头,从不穿鞋。别人问他冷不冷?他挂着笑,"习惯了,习惯了。"
  九岁那年冬天,父亲要我随他去砍柴,爷爷惜不得。爸爸说,"我十三岁就是队里的主劳力了,你孙子不小了。"爷爷不会种田,爸爸很小就担负起家庭重担。爷爷自觉理不直,便让我去了。随爸爸到十里外的小溪后山砍好柴,已是午后。担到山脚,走不动了,可离家还有三里路。正在发愁时,爷爷拉着牛、赤着脚迎面走过来,接过我肩头的柴禾,叫我牵牛回家。爷爷告诉我,"你与你爸一出门,我一路放牛过来,怕你担不动。"一回家,爷爷顾不上吃饭,就拿杆秤称柴,爷爷挂着笑说,"三十斤!"
  想着爷爷的事,不知不觉接近10时。我寄居在城北小学,此时,小学校长大彬组织值班人员集中到操场国旗下,我也随他们一起下去。随着屿山防空警报与附近汽车喇叭的鸣笛声响起,我们面朝国旗、低头默哀,脑子里闪过一句自己胡诌的话,"梨花风起正清明,半旗祭奠好男儿。"
  志哀结束后,我又一次看了一遍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十四位首批烈士事迹。心想,他们用生命引路,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干部负重前行,换来如今疫情形势积极向好态势,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我给烈士夏思思写了一段文字:走过春夏秋冬,又一季春风吹面不寒。夏风拂面爽凉,秋风清冷抚面,冬风刺骨迎面,你集结29个春夏秋冬的风,驾驭又一个早春凌晨六点五十分的寂静,飘向天的高空,不忍回头看一眼年幼的儿,青年的夫,年老的爸……不知道你有没有泪流满面?非典时期,你是学生,我是教师,我们是你的呵护者。新冠肆虐,我们依然是教师,你驱疫救护,是我们的保护神。你走了,我们还健健康康。二月二这个特殊日子的前一天,杨柳风撒播你的无畏、善良,还有白衣天使的豪壮,拂拭过每一寸我华夏土地。在与新冠肺炎搏击的武汉,你把生的希望赐予年迈的陌生人,家国情怀抒写在心上,尽致淋漓没有犹豫。往后的日子,我们并不因为你的离去而改变,春夏秋冬依然,生活美好依然,家庭幸福依然,国家繁荣依然……但飘过的风,会有你的声音,"咝咝,嘶嘶……"春风、夏风、秋风,抑或冬风,都传递着永不妥协的声音。
  下午,看到微信群里有我朋友陈忠德写的一篇文章《人生平淡文坛梦 楠水流光明月圆》。是怀念他老师陈继达先生的,刚刚在今天清明节里写的。陈忠德说,去年的12月8日凌晨,陈继达先生走完人生84个春秋。对于陈继达先生,我是知道的,他老人家不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文史研究者、作家,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绿色文明使者。由时,我想起2019年逝去的全国十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人。其中北大原校长丁老说过一句话:"教师有热情,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傍晚,我同事老杨的父亲走了,八旬晋七。我与朋友老鲍赶过去,灵堂里安安静静,只有老杨在,二个花圈。老杨说,为了配合疫情形势与清明节文明,明天就火化了,不给社会添麻烦。我对着老杨父亲的遗体意味深长的鞠了三躬,心里默默地念着,"一鞠躬,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二鞠躬悼念老杨父亲、陈继达先生、2019年逝去的全国十位教育人,三鞠躬祭奠与追思自己爷爷奶奶的。"
  回来时,朋友老鲍说自己要活到120岁。他有自己的理由,生活如此美好,怎么舍得走呢?我吟咏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作答,"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老鲍问我什么意思,我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头条号】、【百家号】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网站目录投稿: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