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个"巢"字读作cháo,本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其下为树木之形,上部为鸟巢形。②为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形体相似。③是小篆的形体,其上部像巢上有三只鸟的样子。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巢,鸟在木上曰巢。"这是根据小篆的形体而想像出来的,甲骨文和金文本无三鸟之形。"巢"字的本义就是"鸟窠",如《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维"字为语首助词。诗的大意是:喜鹊把巢筑好,而斑鸠飞来住上。由"鸟巢"可以引申为"敌人或盗贼藏身之地",如《新唐书·杜牧传》:"必覆贼巢。"也就是说:一定要端了贼寇的老窠。古代有一种乐器,其下部像鸟巢的形状,所以也称为"巢笙",如《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商代文字作、(《甲文编》444页,"漅"字所从),像树上有鸟巢。巢形之演变序列为:(商代文字所从) (同前) (字形1所从) (字形3所从) (字形5所从) (字形6所从)甾(楷书所从)。字形2所从作 ,是楚国文字的特殊写法(参见木部"樔"字条)。《说文》小篆所从作 ,系字形讹变。本义是鸟窝。《说文》:"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也指上古未有房屋之前人在树上的住处,或其他动物在树上做的窝。《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引申指做窝。《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冀小军) ——李学勤《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