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档案工作呈现出信息化、多样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管理方式的优化、服务模式的开发和档案需求的不断增多给科技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科技档案工作者应在对党忠诚中、履行职责中、服务大众中不断展现新担当和新作为,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新作为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科技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科技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日益复杂的档案工作环境下,《意见》的出台给科技档案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科技档案工作应牢牢把握《意见》精神,在对党忠诚中、履行职责中、服务大众中展现新担当和新作为,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在对党忠诚中展现新担当和新作为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科技馆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培育高科技人才的重大责任。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无论在任何时代,档案工作者都需要有着过硬的政治素养: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永葆忠诚本色。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要和立身之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指出,评价干部和看待干部要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上进行,不仅要关注干部日常工作中的责任担当,更要看困难工作和重要工作中的表现。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随着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稳步开展,归属部门的调整、机构的增设等问题涉及大量的档案工作,在处置范围和处置内容方面,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公务礼品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与数据。可以看出,机构改革对档案处置范围和内容的要求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各种电子和实物类型的档案。同时,大量人事档案的迁移也考验着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才能够使档案工作者始终保持信念,保证档案收集、归档和移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二,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不断平稳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国民档案意识不断增强。而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作为科技馆软实力的体现,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可以说,新时期的档案工作,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档案工作者要始终把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不断加强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担当作为的"风向标",不断锤炼自身的业务本领,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在履行档案职责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新时代档案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档案工作呈现信息化的特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多采用实体档案管理,且管理流程局限于线下,效率较低。20世纪80年代档案信息化开始发展,初期档案信息化建设较为简单,通常只是专门购置一台计算机用来存储和查询相关档案资料,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档案管理方式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电子档案馆、数据库建设等已较为完善,档案工作逐渐从机械化转向智能化,档案管理流程也实现了线上推进。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极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在工作中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新时期,档案收集工作逐渐转为线上,档案工作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设备操作能力,以满足数字化档案的收集工作。此外,信息化使得信息处理体量大幅度提升,种类多、体量大、价值密度低的数据充斥在网络中,对此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利用技术的手段在庞大的档案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部分并对其进行挖掘。第二,档案工作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档案工作理念的不断变革促使档案工作多样化。信息化首先丰富了的收集方式,人工收集与自动收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档案体量,视频、图像、文字、音频和实体档案都能以全新的方式保存下来。图书档案的服务方式也趋向个性化,包括专业学科导航、定制图书服务、自行组建图书模块等等,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是指对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定制,如对科研人员定制科研图书资料,对教师定制教育图书资料等。同时,档案工作理念的变革和人们档案意识的提升丰富了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的归属、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对于科技档案工作来说,就存在着历史档案、人事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基建档案等多个领域,而每个工作领域的档案开发与利用也考验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如新时期馆史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如何系统整合馆史档案资源以发挥其宣传价值、文化价值和教学科研价值,需要档案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共同探索。 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履行档案工作职责中展现新担当和新作为。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要完善档案工作者素质建设体系,让素质建设全过程和系统化。针对当前素质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化梳理,尤其注重档案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方面的提高,平衡传统档案业务能力和新兴档案业务能力的提升,并灵活调整素质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促使素质建设体系与现实工作需求和未来工作趋势相吻合,此外,注重对素质建设預期目标、过程管理、成果考核的全过程规划,使得素质建设体系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而对于个人来说,就要积极提升自我,强化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参与到素质建设体系中,在学习政策性文件和工作指导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系统化课程的培训掌握"硬件知识",即计算机操作能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能力,通过项目化的工作实践掌握"软件知识",即信息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素质建设体系的完善和自我成长意识的不断提高,科技档案工作者才能够在新环境下满足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以保证科技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我国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在为社会服务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我国科技档案工作虽起步较早,但服务对象大多限制在馆内,较少面向社会,这一方面是由于一定时期内档案工作的重点所决定的,一部分也是受限于效率低下的传统管理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档案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国民档案意识显著提高,而档案信息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的社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科技档案工作从馆内逐渐走向馆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领域社会化。科技档案管理的范畴不仅限于馆内,如科研档案的管理有时就会包含合作企业的档案收集。二是档案利用的社会化。如果科技档案的利用者不仅包括馆内工作人员,还包括社会成员,同时利用目的也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文献资料的查阅和资料的记录等,这些变化都要求科技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 在社会服务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第一步就要以师生需求和社会公众需求为导线。第一,要着力完善社会服务的支撑体系。即建立用户需求分析体系、用户反馈体系、用户数据分析体系来进行社会工作的需求分析。用户支撑体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数据互通互联,以支持服务创新前期的调研工作。第二,积极将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模式与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融合。在档案日常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信息化的基础上,探索现有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水平下档案服务的拓展方向,在用户服务支撑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档案个性化服务,通过自动匹配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响应用户的需求。此外,要不断丰富服务场景和服务渠道,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科技档案馆的官方网站、新媒体、移动APP完善线下和线上服务模式的同步与融合。第三,加强对服务模式的优化和调整。根据反馈信息和使用的数据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逐步优化用户体验。同时,着力推进科技档案共享平台的搭建,把共享平臺建设作为科技档案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档案数字化和开放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档案资源的集成化和系统化,进一步扩展档案的服务对象,把社会大众也纳入科技档案的服务受众当中。第四,做好服务拓展的长期计划。受限于各馆技术水平和资金状况的差异,科技档案共享服务应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运用互联网产品思维,收集并分析用户需求,将需求的紧迫程度由高至低排序,结合共享平台建设的建设,将各项服务的开发和上线计划列出大致时间,进行服务的开发时,要持续关注需求的变动并灵活调整开发计划,避免出现服务上线成功后无人使用的情况。 要提升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考核工作和服务活动,在工作考核上加入服务质量的考评,采用服务响应时间、服务态度、满意度等多元化评价元素,将服务规范固化于制。此外,强化工作者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教育,让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突出的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菡.明确新任务 实现新作为[J].北京档案,2018(3). [2]黄元旦.关于构建高校档案工作新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5(34). [3]孙登科.试分析构建高校档案工作新模式的思路[J].好家长,2017(25):221. [4]于海艳.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