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炉叔 鲁迅曾言:"《红楼梦》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 能在红楼梦故事里看到的日常生活,大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时间已过近一个世纪,但鲁迅对《红楼梦》的论断仍然被红学家津津乐道,仍然有许多人乐此不疲地研究《红楼梦》的内涵。 《红楼梦》的许多故事和文字,都值得不断推敲。 甚至几处不太起眼的对联,都藏着人生的真谛。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社会就是真假交织。 红楼梦开篇,这副对联就出现了在第一回的故事中,是"太虚幻境"牌匾两侧的楹联。 初读会觉得绕口又玄乎,什么叫假的有时会真,真的有时会变成假,这听着就不靠谱。 但随着岁月积淀,在社会上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后,才懂得里面的道理。 人们都是真真假假的,工作上、生活上的假面孔太多了,到处是阿谀奉承、尔虞我诈,聪明人才能看出来什么是拍马屁、什么是真性情。 物欲熏心的时代,人们将麻痹众生的表皮之假当做真,于是人们发疯一般去整容、去做网红、为了名利做出格的昧良心事。 却把生命本该的真当做假,于是追求心灵的宁静变得实在困难。 当人们像贾政一样只看重仕途所带了的财权利益而"沉醉不知归路"时,便会把宝玉这种喜爱诗词歌赋、追求精神乐趣的人视为"孽障"、"不肖之徒"。 在时代洪流里,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知道什么是高尚,什么是恶俗,这是能力。 但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人生不易,真真假假,看穿后依旧自在如风,这是境界。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人生的尽头,就是一座孤坟。 《红楼梦》十二钗之一妙玉,最爱的就是范成大这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这句诗最早是由唐朝一个僧人写的,意思是"就算家庭再显赫,家里门槛再高,死后也都只是一个坟堆。" 那时的人们想当官都发疯了,殊不知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最后的归栖地,都是地下的黄土。 这堆土,就叫做"土馒头"。 整个大观园里发生的故事,也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贾家最后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落魄结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很多时候,你拼命追求的东西,放长远来看,都只是过往云烟。 我们活着,很多时候斤斤计较的其实都只是些蝇头小利,不必为了这些"死不带去"的东西拼得头破血流。 我们孜孜以求的最后都会离我们而去,最后无非是一人一个土馒头。 所以人生在世,及时行乐,生死之外,都是小事。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人生寻觅的总是一个机遇。 在红楼梦里,贾雨村一出场时,还是很有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认为自己有着惊天动地的才华,考取功名是迟早的事,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盘缠,只好跻身在葫芦庙内。 中秋团圆之夜,贾雨村思及平生抱负,心中对怀才不遇的憾憎变成了对联,他高吟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美玉盛在匣中,等人出高价才卖,金钗放于盒内,伺机要飞向天空。 贾雨村以"美玉""金钗"自比,抓住机遇吟诗作对,让他的千里马甄士隐对他啧啧称赞,当即伸出援助之手,帮他铺好了仕途的道路。 其实每个人也一样,有时候你的光芒被掩盖,只是因为你抓不住机会绽放自己。 在红楼里,还有这样一个小人物,抓住机遇逆转人生。她就是林小红,本在怡红院做洒扫丫头,是个很下等的丫鬟。 一次王熙凤的掌事丫头平儿不在,恰巧凤姐有事要交代,向山坡上招手。山坡上众多丫鬟,林小红一看到就立刻领了差事。 把那繁复的事情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这次替凤姐传话,颇让王熙凤满意,甚至想收林小红为干女儿。 讨了凤姐欢心后,林小红又抓住机遇结识贾芸,故意扔帕子给他,含笑娇声,撩动了贾芸的心弦。 贾府落寞后,林小红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贾芸,后半生有了好的归宿。 面对别人的灿烂成绩,我们总是抱怨"凭什么是他,我比他差在哪?" 很多时候其实差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心态,而是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 会抓住机遇的人总有绝处逢生的能力,在一堆琐碎破烂中挖掘金子,积蓄力量然后一飞冲天。 看不到机会的人,就像乌云遮盖的天,其实太阳就在背后,但他看不见。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做人要学会控制欲望。 贾雨村得甄士隐资助后,升为县令。因贪欲过甚,到任一年即被革职。之后教林黛玉读书。一日来到智通寺,看到门上这副对联,触景生情,内心波涛起伏。 之所以触目惊心,是因为它的意思不仅仅是表示"所聚之财死后已足够养家却忘了停止聚敛,直到前进受阻眼前无路才想到回头是岸。" 而且能惊醒世人,人们活着绝不只是为了吃饱喝暖,会有很多别的欲望,可是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却容易过头。 王熙凤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她贪得明目张胆,贪得一发不可收拾。金钏儿死了,王夫人屋里的缺了个赚钱的丫鬟活儿,下人们纷纷讨好凤姐,凤姐明白了下人们的意思后,贪婪的一面就显露无疑。无论下人们送什么,她都照收不误。 等大家孝敬自己孝敬个遍,她才收手。 此外,她还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鬟下人们的工资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入不敷出,钱不够用了,贾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 如此贪财,结局可想而知,王熙凤最后被丈夫抛弃,所有的钱权都化为过往云烟,留下的只有苦恨和疾病的折磨。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的李纨;"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贾雨村、贾赦都是这类人。 可这句对联说的何止这些人?它说的是每个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人。 他们在声色犬马中渐渐沉沦,在灯红酒绿里自我堕落,最后走到绝路发现身后没有退路了,才开始后悔。 很多时候,不是你有的太少,而是你想要的太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做人是一生的学问。 秦可卿带宝玉回卧房睡觉的时候,路过堂厅看见了这幅对联,宝玉立刻感到嫌恶,觉得俗不可耐。 但杨绛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只有入世,才能出世,人情世故是门必修课。 红楼里黛玉初入贾府,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教的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入乡随俗,而不是急于卖弄。 袭人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不敢尝果子,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教的是守该守的规矩,做该做的本分。 宝钗送贾环东西,赵姨娘知道了,心里乐不可支,美滋滋地夸宝钗:"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 教的是礼尚往来,待人处事一视同仁。 每个人物的每个情节,我们总能学到些做人的道理,宝玉抱诚守真、尤三姐不忘本心等等,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智慧。 生活,是人生下来,活下去。 而活下去、活得好,靠的就是做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