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上联抱貂婵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


  上联"抱貂婵,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下联一出,成经典佳对。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进深,其中在对对联这件事情上,算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发展至今,俨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春节热闹时,对联就遍地开花,红纸黑字,霸气十足。
  对联起源很早,五代时就已经诞生。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题词《蜀梼杌》:"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世称之为"题桃符",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对联。
  要对好对联,文学功底必然要很深厚。连汉字都捉摸不透,对对联就无从谈起,而且对对联也叫对对子,这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玩的文字游戏。
  因为对联的艺术形式很独特,所以发展到后来对联就渐渐的演变成了文人才子之间,证明自己才华的一种手段了。比如《庆余年》里面的诗会,明面上是文人齐聚一堂,交流学习。实际上,就是借此证明自己的才华罢了。
  对联虽然讲究比较多,但对于出对联和对对联的人没有限制,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游戏,也是弘扬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而且它的趣味性,灵活性,亲民化,也确实能够让全民动员起来。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其中纪晓岚与和珅的对联游戏,算是很大的一个看点。比如和珅上联: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纪晓岚下联:南人北像,和中堂什么东西。
  是不是很有意思,和珅用了金木水火土,还把纪晓岚给整尴尬了。而大学士纪晓岚直接把和珅给骂了,其中的东西南北中,很是工整。这就是对联的妙,还有美。
  再比如很经典的一句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看似简单,但要注意一点,对联规律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首先要符合这个要求,才能把下联对好。
  对于汉字的认识和书写,上过学的都不陌生,"淼,鑫,森,焱,磊,垚, 犇众,品"等等浮现出一大堆,但仔细一想,都不对。最后还是有高手,对出了一下联:"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
  在这个上联中,隐藏了3个难点。第一就是合字,要用一个字,去合成其他的字。而第二个难点是需要的字的数量。
  第三个难点,就是一二三十三个连着的数字,所以也只能用四五六或者七八九,这样三个连着的数字作对才行。不然的话,首先在对联的句式工整上就对不上了。
  再比如古龙曾出过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虽然金庸指出了这个不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但读者还是给出了自己的下联。比如"牛无牛人牛","明是明月明"等等。
  所以,对联是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的,能成为一大娱乐活动传承下来,的确有其顽强的生命力。
  今天的重点来了,上联"抱貂婵,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这个是不是很有意思?真是佩服出上联的人,把中国古代4大美女:貂蝉、杨玉环、王昭君和西施都搬了出来,而且还在每个人名前面都加了一个动词:抱、遇、问、想,连起来读毫无违和感。
  也就不卖关子了,这下联一出,成为经典佳对。下联:"住红楼,看水浒,读三国,梦西游"。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瞬间全部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也用了四个动词住,看,读,梦。
  4大美女对4大名著,真是绝了。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在阁楼里畅快地看着水浒、品着三国,思绪飘到千里之外,如梦西游。所以我说这是文人功底的比拼,肚子里没点墨水,这那儿对得出来。
网站目录投稿: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