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人书的美好能否回归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小人书的辉煌时期。记得那时候,一本小人书在小学生中可以传阅至翻烂,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奖励就是买一本小人书。八十年代初,我家乡的县城客运车站附近有一个小人书书摊,一分钱看一本,等车的时候,花一两分钱就可以免去等车的焦躁,获得精神的愉悦。那时候,小人书就是孩子们最好的精神食粮。虽说时过境迁,但上世纪的小人书走进今天的小学校园,仍然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
  小人书的题材丰富多样,主题积极向上,语言通俗易懂,很易于让孩子接受。从题材看,有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如《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有根据小说、戏剧等名著改编的故事,如《三国演义》《西厢记》,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如《烽火戏诸侯》《女娲补天》,也有外国名著故事,如《茶花女》《青年近卫军》等。这些故事,都传递正能量,教人做人、做事,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由于小人书的受众大多是中小学生,在故事的选编上,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故事情节有吸引力,古代故事过滤掉传统思想中的糟粕,外国故事则去掉欧式繁琐的句子,语言通俗易懂;当代故事,则着意刻画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树立榜样。那个时候,小人书承担起了教育的补充作用,将娱乐与学习自然地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很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榜样人物的崇敬,都来自小人书。
  小人书的笔法,一般接近于速写,人物真实美观,身体比例协调,每一幅都出自优秀画家之手。连环图画配以简洁干净的文字,既阅读故事,也培养审美。记得小时候,把一张薄纸蒙在小人书上描红,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现在孩子们看的漫画书,虽然也有故事,有图画,但相较于以前的小人书来说,文字太少,一般只有人物语言,缺少对故事的叙述,情节叙述几乎完全通过图画表述,画面太满,很少有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留白",常常令人目不暇接,易产生疲劳。
  还有重要的一点,漫画是采用夸张或扭曲的手法塑造人物,不写实,不讲人体比例,国内的这些作品故事也多是搞笑调侃,大多是就事写事,不够大气,缺少一种大作品的底蕴和度量,也少有贯注其中的道德教义。在这一点上,国内当代的漫画书,是无法与几十年前的小人书比肩的。
  当然,国外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漫画作品,有的称得上是巨著,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日本的鸿篇巨制《JOJO的奇妙冒险》,以及知名度很高的《海贼王》等,对中国的青少年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曾经,我们担心孩子们只会读图,不再读书。不可否认,读图也能帮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无论是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还是从教育的角度,我们都应该继承小人书的优良传统,又学习日本等国家的创作方向和产业机制,为现在的孩子们创造出适应精神需求、引领精神成长的新的读图方式。
网站目录投稿:从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