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调研报告抗震救灾款物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自2014年8月份以来,我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各个乡镇陆续出现干旱情况,而且旱情不断加重,其中我县大面积呈现出水库露底、河水断流、农田龟裂、水井干涸的严重灾害状况。先后召开全局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村级民主管理等一系列会议,走访慰问了部分基层老党员和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了解情况,以"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为指导,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局挂帮的aa镇aa村、aa村的实际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帮助解决。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居民情况。
  aa村共有5个支部,10个大组,31个小组,1499户6789人,其中五保户5户、空巢老人11户、孤儿3户;aa村共有8个支部,10个大组,34个小组,共有1524户6195人。两村中,65%的人以种植业为主,30%的人以打工收入为主,5%的人做点买卖。10%的人认为近三年来自然灾害是在增加的,而且这次旱灾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一次,至少在近几十年来时比较严重的。
  2、收入影响。
  灾情影响的收入,首当其冲就是种植业,几乎达到70%的人是这样认为的。此外是对其他收入的影响,50%的人认为对农作物减产的程度为10%―20%,这次旱灾使居民收入受损,其中对打工收入为主的人群影响不太明显,但以种地为主的损失有30%―40%,由此可见,旱灾对于农村地区家庭收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既然农作物减产了,那么物价的上涨是必然的。据了解,大部分居民认为农产品价格水平有所上涨。55%的人认为涨幅介于10%-30%;而20%的人认为涨幅超过30%。有村民表示:还得力于党委和政府对物价的调节和管制,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供应基本正常。但总的来说,居民收入降低,支出升高,生活受到不小的影响。
  3、水利设施。
  在我县大部分人吃的水都是井水,有水库的倒不用愁没水吃,但毕竟是少数,而绝大部分人认为当前政府应该加强的水利建设项目,重中之重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其次是农田灌溉工程,包括新水源的开发工程。当然,在水源这么紧张的地方,节水工程也是必需的。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村干部带领大家,愿意干的出钱出力,不愿意的水管就不迁到他家。但人们普遍愿意政府和农户共同出资,其次是受益农户集体协商出资。据调查到的资料统计显示,80%的水利建设出资意愿为500元以下,出工的累计工作日为20个左右,只要是为己的正当的政府不加干预的,
  老百姓还是比较乐意出力的,毕竟旱灾的日子不好过。在缺水的地方根本谈不上水利灌溉工程,居民们还不指望农田灌溉工程,眼前还是把吃水解决了比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
  2、农民购买抗旱柴油负担沉重。由于干旱时间过长,而每次灌溉的保水期仅为5―7天,部分稻田已重复灌溉,抗旱用油的昂贵成本已对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当年增收无望,也大大超过了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
  3、水利设施灌溉能力较低。目前因有些水库未能及时得到除险加固,有效蓄水量减少30%以上,加上干旱等自然因素,灌溉能力更为低下。
  4、近期旱情仍将持续。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当前的旱情仍将持续,水井、水库蓄水量大幅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三、建议和意见
  1、出台优惠政策,切实加大对抗旱救灾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及时帮助旱灾地区群众解决抗旱所需抽水机具、油料等实施财政补贴。同时,针对旱灾的实际情况及时下拨旱灾救济资金,为受灾地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和病险水库治理,加快挖掘水源,在解决吃水的前提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
  3、加快农作物品种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本地气候的作物品种。
  第二篇: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泸西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孟兴福
  面对秋、冬、春连旱、四年连旱的严重旱情,县委、县政府、局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重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全力以赴抗旱救灾,实现"遇连续四年干旱,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遇特大干旱,确保城镇和产生活用水的同时保证工业用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的抗旱工作总目标。随着干旱的持续和进一步加重,部份地区人畜饮水面临严重的困难,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为帮助群众缓解困难,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泸西水务局关于在各党支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开展"为民务实抗旱先锋动",的通知,近日,我走访了挂钩联系的向阳乡沙马村委会所梅落村,通过实地了解情况、与农户沟通交流,对所梅落村的旱情实际情况有了一个真实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向阳乡位于泸西县东部,属于高寒山区乡,距县城25千米,东南与文山州丘北县隔江相望,东北与曲靖市师宗县接壤。地处东经103°50′52″~103°58′19″,北纬24°26′11″~24°34′5″之间,境内东西横跨25.6千米,南北纵距15.2千米,全 1
  乡国土面积216.3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328米,最低海拔810米,年降雨量1200毫升,年平均气温12.5?左右。霜期达200天,日照时数2100余个。2014年,全乡总人口28918人,全乡有耕地面积32954亩,其中水田520亩,旱地32434亩,25度以上耕地占80%,人均耕地面积1.3亩。人均纯收入1589元,农民人均有粮360公斤。沙马村委会辖小沙马、大沙马、泥墨勒、新寨、所梅落、小木衣、小得落上寨、小得落下寨、鲁黑、山色、大得落等11个村民小组。所梅乐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8.00公里,距离乡镇15.00公里, 国土面积7.17平方公里,海拔1925.0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957.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903.00亩,其中人均耕地1.22亩;有林地4959.10亩。有农户179户,有乡村人口755人,其中农业人口755人,劳动力43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7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产品、养殖业销售收入为主。
  二、受灾情况
  由于多年的干旱及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和地处山区的原因,目前,该村903亩农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部分田块明显减收,少数田块绝收,粮食明显减产。小春作物出现严重影响,其中小麦600亩(绝收100亩),油菜32.9亩,蚕豆等其它作物绝收43.8亩,由于有沙马饮水工程,人畜饮水没有出现问题。
  三、存在情况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除沙马饮水工程和部分小水窖外,几乎没有其它水利设施,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该村农业设施比较薄弱,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田运输条件,但还灌溉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又地处山区,没有大型水源及配套设施,农业灌溉主要是靠天下雨,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2、抗旱资金投入有限。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抗旱工作形势日益严峻,该村虽然以前实施了水源点建设工程,但由于受资金和水源制约,自来水管网虽通全村,但全乡只有沙马饮水工程和阿盈里提水工程两件工程,难以满足全人民的用水需求,群众取水仍然要靠挑和拉,农业灌溉还属空白,需要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群众自我抗旱能力不强。大部分群众还是依靠牛车和人力进行拉水灌溉,效率低下;部分群众主动抗旱的意识不强,依靠自身力量,积极抗旱的办法不多。
  4、部分群众对灾情并不十分重视,未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抓好抗灾救灾工作。大部分群众比较重视当前灾情,把抗灾救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但有少数群众对当前灾情认识不到位,面对严峻的灾情,抱有漠视、观望、等待态度,没有意识到当前灾情的严重性,没有制定抗灾救灾措施。
  四、对策建议
  (一)认清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各村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这场硬仗,把保障人畜饮水作为当前抗旱的首要任务。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科学调度、开源节流,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取蓄、引、抽、提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挂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和村组干部深入村组作好调查研究,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和宣传正确的抗旱防火知识,提高群众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引导群众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迅速组织群众掀起抗旱救灾热潮。要加强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年高体弱、五保户、孤儿等重点人群的摸底调查,对重点人群的饮水要落实相应的帮扶制度。对还有水源点的村,要及时抓好调查和汇报工作,以便于县、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使用抗旱资金,将有限的经费在抗旱救灾的刀刃上,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乡人民政府组织了抗旱工作队下到各个村检查旱情,就目前旱情造成的群众饮水和口粮困难的受灾人数做好登记,建立需救济人口台账。对缺乏劳动力的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力解决饮水困难的家庭等做好登记,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方
  式,确保上述对象有水吃,重点解决鳏寡孤独家庭的饮水问题。建立灾情报送网络,明确各村支书或主任为灾情联络员,每周二、五向乡人民政府报受灾人数、饮水困难人数、因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救助的人数。
  (三)、明确工作纪律。挂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村组干部积极深入到村组抓好灾情核查,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组织好本村的抗旱救灾工作,顾全大局。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大督查力度。为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取得实效,乡督查室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深入各村、组、寨,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抗救灾工作取得实效。
  (五)、突出重点难点,科学部署抗旱。始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远水后近水,先活水后死水,先地上水后地下水"的原则,组织群众抗旱。一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六、)实行分类指导,有序开展抗旱。一是因地制宜落实改种任务。重点抓好改种、补救工作,切实做到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上季作物损失下季作物补。
  (七)、是主动抗旱。我们将把抗旱救灾作为农村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抗旱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干部责任追究制,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抗旱救灾当中;进一步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群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旱情,牢固树立抗长旱、抗大灾的思想,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全力抗灾自救。
  (八)、是科学抗旱。搞好气象分析,抓住有利时机人工降雨,实施科学增水;加大对水源点的保护力度,坚决制止任何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树立旱区上下游一盘棋的思想,维护正常用水秩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资源作用,实施科学管水;进一步倡导节约用水意识,推广一批先进节水生产技术,实施科学用水。
  (九)、是协(本站向你推荐WWw.Haoword.com)同抗旱。组织各涉农部门及电力、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围绕抗旱救灾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乡抗旱救灾,着重调查抗旱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提供资金、种苗、物资和生产技术,搞好改播改种,挽回灾害损失。组织广大群众抢修水利设施,提高抗旱保灌能力。
  第三篇:关于抗震救灾报告
  《关于抗震救灾报告》心得
  生命是渺小的,也是博大的。在灾难面前,它可以在瞬间从我们眼前消逝,也可以瞬间在我们身边爆发,生命的力量是可贵的,当我们听到"玉树不倒 ,青海常青",这句话时,我的心又不禁颤抖一下,同时,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视线也早已模糊了,从电视中看到那废墟下面一个个渴望已久的生命,使多少认为他们留下了眼泪,可他们却以坚强不息的力量存活了下来,用生命书写着最感动的人生。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如今,建设玉树美丽新家园是国家最主要的问题,国家以最好的为建设美丽新玉树作出提议,而国家邻导人以最好的心态去安抚每一位玉树同胞
  救灾现场上那些救灾人员,他们用行动书写完美乐章,给广大人民留下不可抹面记忆,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艰险,坚守第一战线,努力抢救每一个生命,给人民带来安全感,而他们身上肩负国家使命。
  强卫书记关于抗震救灾作了报告,我深受感动,这说明国家对建设美丽新玉树的的重视。也许当所有的人听到这个报告时和我同样有这样的感受。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玉树加油!这是所有人的心声,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玉树同胞能够早日走出这片阴影,早日重建自己美好家园。
  《关于玉树抗震救灾形势报告》学习心得
  在9月14号,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在青海民族大学作《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关于玉树抗震救灾形势报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以崭新的思绪和头脑领悟其党的重要内涵。
  玉树地震已是五个月以前的事情,灾难在我们身边产生,与此同时,大爱也在全国各地跃出,在第一时间,当地居民自我救助、救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在第一时间,我国救灾官兵赶到受灾地区,与死神展开竞跑赛,在第一时间,国家领导,青海各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赶赴灾区,成立救灾小组。第一时间,救灾物资和善款到达灾民手中,解决当地所需。这样的种种,展现出了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强大而团结的民族,这也是民族之魂兮。
  强卫书记的报告让人们深思我们要把青海抗争救灾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去,团结同学友爱他人、融为一个大集体,把这种不屈不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融入学习中,从而转化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强大力量。
  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时代的考验与挑战,用知识的桥梁架起祖国的风帆,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面对困难,做一个无悔有为的新青年。
  强卫书记玉树抗争救灾形势报告会
  九月十四日下午,在青海省民族大学小岛文体馆,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主任强卫为省内十所高校3500余名师生以及各行政、企事业单的与会人员做了题为"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的玉树抗争救灾形势报告会,省委省政府的多个行政部门参与了报告会。
  会上去强卫书记指出"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大会上书记提出了六条突性的特点。第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批重建项目的工程也已全面开始,书记还强调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房屋和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夺不走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泰山压顶,摧而不折,面对灾难,青海人没有被吓倒,这就是青海的意志和节气,中华民族没有低头,这是我民族的秉性和品格。
  大灾无情人有情,灾难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有着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巨大潜力这次的抗争救灾便是这种特色的写照。强书记还指出,灾难铸就民族的风骨,苦难美丽民族的精神。在灾难面前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这既是铁一样的中国人,这就是龙的传人,每一个都有着沸腾热血的中国人!
  在看到那些感人大画面时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一个有血有泪的中国人就定会泪流满面,就定会在心中说一声玉树加油!青海坚强!
  青海是我们的母亲,青海她哺育着我们,在她的怀中卫门健康的长大。我们是青海的儿女,只要一个人被灾难包围或吞噬,我们的母亲都会很心痛。
  我省新的希望广大学生们投身到时代和洪流中和伟大的实践中去,承担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使命,青海不倒玉树不倒。青海我为你自豪!于是维护我为你骄傲!
  第四篇:抗灾救灾工作调研报告通知
  灾救灾工作调研报告通知
  今年,我市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特别是6--8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抗灾救灾的经验教训,强化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的有关要求,我市认真开展了"大灾之年粮食生产中的问题、反思与对策"调研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灾害基本情况
  (一)、干旱灾害。今年7-8月,我市气候异常,持续出现连晴高温少雨天气,遭受百年一遇严重高温伏旱。今年我市的伏旱具有开始早、持续时间长、高温突出、降水显著偏少等特点。据气象观测资料,伏旱从7月2日开始,较常年提前10天左右。到8月27日,已持续57天。7月1日至8月27日,平均气温33.2℃,较常年同期偏高5.4℃,居有正式气象记录(1959年)以来第1位。≥35℃以上的高温日数44天,≥37℃以上的高温日数34天,≥40℃以上的高温日数10天,均居历史同期第1位,其中8月15日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2.7℃,创造了新的高温记录,比原记录提高了1.3℃。7月1日到8月27日,降水37.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7%,其中7月9日到8月27日降雨量仅
  2.2毫米,均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蒸发量446.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高居历史第1位。
  今年高温伏旱突出受害的主要作物是水稻、红苕和花生等,而玉米已基本成熟,刚好躲过伏旱天气。主要原因是干旱发生在水稻抽穗杨花的初始阶段,少雨、高温、强光照,蒸发失水和日灼伤致使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花粉活力下降,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结实率低。从红苕受害的情况看,坡土重于台地,薄土重于厚土,真正致死绝收的多为土层浅薄的石骨子贫瘠土块上,深丘和浅丘较厚土层的干旱影响较轻。因此伏旱对农作物的危害造成部分田块明显减收,少数田块绝收,粮食明显减产。全市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达110万亩,其中水稻68.2万亩(绝收10.2万亩),红苕32.9万亩(绝收9.4万亩),花生等其它作物9.1万亩,损失粮食产量16.3万吨,损失油料产量1500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
  (二)、强寒潮灾害。今年4月11日至13日,我市遭受的强寒潮的袭击,给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据市气象局证实,是建站(59年建站)以来所没有遇到的,气温骤降了14.6℃(从寒潮前日平均22℃降至寒潮时的日平均7.4℃),再加上刮北风(达6级)夹杂着降雨(有3.5毫米);这次寒潮的特点是强度大,时间较长,再加上伴随刮风下雨的刺激作用,从而加重了冻害的发生。受强寒潮及阴雨寡日照天气的影响,全市6万亩左右的秧田,略有70%的秧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个别镇街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华莹山及高山片区等播种较晚的地区,损失更重,受冻致秧苗全部死亡的有3000亩,占5%左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落实责任
  全市成立了由市领导任指挥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市农业局成立了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坚持以人为本,生产自救,保存能力,降低损失的基本思路,实行分段、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科技抗旱的主导作用,积极采取多种抗旱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抗旱科技含量,确保农业生产增收少受影响。加强了信息传递工作,与市委办、市政府办保持联系,加强了服务协调工作和检查督办工作,确保了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各镇街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抗旱救灾机构,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了岗位职责。
  (二)、加强了抗旱工作,完善农业生产抗旱技术方案
  今年的抗旱工作从早着手,早部署,早落实,基础工作扎实。按照"防大旱、救大灾"的基本要求,编制了合川市农业生产抗旱技术方案,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科学管理,节水抗旱。
  (三)、会同气象部门,强化气象信息预报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按照"主动、及时、优质、周到"的要求,在合川农业信息网上向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发布寒潮、高温伏旱和汛期天气预报和中长期气象趋势预报。今年灾害期,共发布重要天气报告12期。8月11日发布了红色高温预警天气。
  (四)、大力推广节水抗旱、根外喷施及抗旱剂技术。加大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积极推广间歇灌溉、跑马水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推广叶面喷施、"旱地龙"抗旱剂等技术,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减少作物水分蒸腾,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五)、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弥补旱灾损失。重点抓好再生稻、秋红苕、秋洋芋、再生高粱。同时要因地制宜抓好秋玉米、秋大豆和秋荞等晚秋作物,以减轻旱灾损失。
  三、问题与建议
  面对灾情,我市已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抗灾救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我市农业基地设施比较薄弱,农作物灌溉条件较差。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田浇灌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小环境,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加之部份设施(沟渠、水库、坝塘等)因年久失修或老化,病险严重,蓄水逐渐减少,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二)、抗旱资金极为紧张。我市是典型的农业市,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要改变或减轻自然条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我市目前的实力,难于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抗旱救灾,抗旱成效不明显。
  (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技人员较少,致使一些的节水栽培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之我市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被政府抽调到其它岗位工作,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目前,平均每个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在编人员25-30人,而从事农技工作的人员仅5-6人。所以,先进适用的科学种植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四)、部分镇街对灾情并不十分重视,未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抓好抗灾救灾工作。大部分镇街比较重视当前灾情,把抗灾救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但有少数镇街对当前灾情认识不到位,面对严峻的灾情,抱有漠视、观望、等待态度,没有意识到当前灾情的严重性,没有成立抗灾救灾领导小组,没有制定抗灾救灾措施。
  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抗灾减灾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二)、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根据合川市高温伏旱、强寒潮等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科学的制定抗灾救灾预案,做到基本情况清楚,救灾方案可行。
  (三)、加大抗灾资金投入力度,补贴受灾地块和农户。对于受灾需补种或改种的地块,应给予一定的种子、化肥或其它生产物资补贴。
  (四)、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抓紧对现有供水、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因地制宜开展集雨、截流、储水、灌溉等抗旱措施,为抗旱储备水源。
  (五)、加大节水栽培等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节约用水。利用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旱地龙"等保湿剂进行抗旱播种(移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六)、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服务工作。气象部门应准确地作出中长期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根据灾害性天气的分布、发生的区域特点,早准备,早行动,确保抗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2014年救灾款物转向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情况自查报告
  2014年救灾款物转向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
  情况自查报告
  呼伦贝尔市民政局:
  根据呼伦贝尔市《关于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督查的通知》(呼民政发【2014】57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我局下发了文件,印发了表格,并在各苏木、镇进行自查的基础上,采取"查帐目、查手续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全旗2014年冬季以来的救灾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4年冬季以来救灾款的收支情况
  (一)救灾款的收入情况
  2014年冬季以来共收到上级拨付救灾款万元。其中:呼财社[2014]号拨
  2014年冬令款万元,呼财社[2014]2 号拨2014年春荒款万元;市本级救灾2014年冬令和2014年春荒配套资金万元。
  (二)救灾款的支付情况
  全市财政共计下拨救灾资金2200万元,具体情况:万元。市社会福利厂100万元用于加工救灾衣被。另,市财政直拨400万元(永和100万元、吉县3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部分用于7月份风雹、洪涝灾灾民生活救助。
  二、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情况
  我旗所辖7苏木、镇2014年冬季以来救灾资金全部及
  时下拨各苏木镇,用于灾民救助。在救灾款的使用上,我们以春荒冬令灾民救助工作为重点,采取发放现金、面粉、衣被等形式,使灾民得到及时救助,采取保障了灾民越冬所需。在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过程中:一是严格程序,规范发放,始终坚持"户报、嘎查评、苏木审、旗定"和"以户计灾,以户救灾,民主公开"的原则。基层发放救灾款时,不论是发放现金还是实物,都将数额公开。二是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被救助对象普遍使用了《灾民救助卡》。三是专款专用、及时发放。救灾款是用于安排灾民生活的专项款、救急款,是灾民的救命钱。为了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级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兑现落实到灾民手中,做到不拖、不欠、不截留、不挪用。四是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民政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对灾民的受灾程度、受灾人数、自救能力等底数掌握还不够准确细致,因此在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生活保障方面,措施还不够十分有力。
  二是救灾款物的发放上还存在着平均分配的现象,发放救灾款物时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即什么程度的灾害应该发放多少救灾款粮才能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没有相应的标准,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三是个别苏木镇市灾民救助卡的发放、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是苏木镇民政助理员将灾民救助与特困救助混淆,填
  写日期和发放人不具体,担心灾民无休止的持卡要求救助。
  四是旗局救灾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苏木、镇民政助理员兼职过多、业务生疏给救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建议市局定期对救灾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网站目录投稿: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