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面临咨询工作和演讲工作,讲话没有条理性,无重点。说白了,我们经常面临要把我们的想法装到别人脑袋里的事情。 【口才前线】思维训练 激情实战 我得出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只阐述一件事。 永远只阐述一件事,给一个结论,说一个重点,安排一个任务。 所有表达的内容,永远只围绕一个核心。 一旦超出一件事,就会让别人混乱。 只讲一件事,会不会太少? 会不会表达不完您高深的思想境界? 不会。 在讲话过程中,我会尽力去听顾客讲了什么,通常客人会讲90%的时间,而我会用10%的时间,把他们在工作、生活、社会、家庭中的各种难题和困扰,用一个线索清晰的串联起来。 所以,其实不管一个人是工作、生活、社会、家庭还是其他各方面遇到的任何问题,其实只是他内心中某一个模式,某一个结衍生出来的。 一个思维方式会影响自己的一整个生活,那么反过来说,一整个生活也只是一个思维方式在影响。 【口才前线】景区即兴演讲 说话有条理 演讲也是一样,如果我面临一场演讲,我通常会先找出一个核心。 通过这个核心,不管是讲课内容、体验游戏还是案例互动,我都会不停去重复这个核心。 因为演讲会面临不同的人,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绝对不要贪多。 那么这个核心怎么找呢? 有一次我面临一个亲子类课程的演讲,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这个很尴尬,因为家长不能帮助孩子学习、代替孩子考试,而来听讲座的是家长不是孩子。 告诉家长学习方法有用吗? 没有。 告诉家长怎么改变孩子的学习? 天啊,这是我的大忌,一个人是不能试图改变另一个人的。 我当时提笔就写了差不多5000字,写完以后,一个字也记不住。 因为很散乱,没什么条理。 这时候我重新整合了我的思路。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很好有的不好? 因为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不一样。 是哪些不一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父母的关系,父母的社会关系,父母哪些让子女烦心的事,父母的吵架,父母的面和心不和。 父母自己没过好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孩子没心思好好学习? 因为孩子心里有烦心的事情。 是哪些烦心的事情? 同学关系不好、老师嫌弃自己、父母关系不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 父母关系不好,父母的环境不好,会直接影响前面两项。 所以还是,父母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 基于以上两个认识,我就可以放心得出结论:父母很关心孩子,孩子更操心父母。 因为对象是家长,我只能告诉父母们,你们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才谈得上帮助孩子。 那么再整合逻辑的时候,我就围绕着"孩子最在意的是什么?"这个主题写资料,最终得出来结论:父母必须做好自己。 【口才前线】步行街实战演练现场 这之后就是一系列不同的课次内容。 父母怎么做好自己。 父母做好自己的基础上,怎么去了解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父母怎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 等等内容。 最终实现主题:父母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演讲的时候会不会漏篇? 会。 我曾经把一整段,大概5~8分钟的内容全部忘干净,讲完了才发现,哈哈!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整段和主题的关联性很弱,有关联,但是不是直接关联,有点偏,几乎相当于第二点内容。 所以被忘得一干二净。 嗯,这篇回答应该就比较好记了。 毕竟我一开始讲了最重要的法则:只讲一件事。 然后讨论了能不能只讲一件事。 然后举例讲了如何只讲一件事。 最后说了不讲一件事会怎样。 所以相信你记住了我的重点:只讲一件事。 【口才前线】落地实战系统 你值得拥有 小编希望能给你带来思维上的一些蜕变,让别人对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