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又来,海棠依仍旧。 周总理生前,最爱的,就是海棠。 那飘渺浪漫的民国,有幸拥有了四位诗画一般的男子,而周总理就是其中一位。他有惊艳四座的才华,他有深谋远虑的才略,他有外交论政的才干,就连当他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结交颇多的时任校长蒋介石也曾感叹:"怎么人才都跑到共产党去了!" 都说时势造英雄,倘若同时代中,毛泽东是红轮西升,那周恩来就是月出东山。在那个政局动荡的时代,在那个雄狮将醒的的时代,在那个大国崛起的时代,倘若毛泽东是为大国发声扫清障碍的长矛,那周恩来就是为大国发声响彻云霄的鸣钟: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从中苏友好互助条约到中美上海公报再到中日联合申明,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一个中国理念,无数外国人都对重新崛起的大国刮目相看,也都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外交奇才。这么多年来,我国仍奉行当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这外交成就同样生生不息的,是海棠依旧。 时去独应贤者识,色空前有达人观。当初红军将从瑞金转移,毛泽东病重,不愿拖累大部队,本欲留下,周恩来听博古同志说了后,与他彻夜长谈,第二天,周恩来只是不咸不淡的告诉博古:"他同意一同前进了。"我们不可能再知道两位大能秉烛夜谈的具体内容,也无从得知为何下定决的毛泽东为何重做抉择,也不可能知道缺少了毛泽东的长 征会是怎样的长征,但周恩来能顶住压力,出面劝指出"共产主义"们的右倾错误的毛泽东,其对贤能的赏识足以让我们钦佩,更不用说他对党和军队的命运的转折作出的极大的贡献。 就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革命家于一体的能人,偏偏就对这"浅荂深萼照华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海棠花情有独钟。毛泽东就偏爱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或许是那海棠"芳心一点娇无力"的怜态让为大国崛起的周恩来感慨颇多吧!他的前半生奉献给了革命,后半生又献给了政治,他心甘情愿的牺牲,心甘情愿的成为"人民的公仆",他甚至在文革期间,强撑着病痛,苦苦加持混乱局面,就在即将小有成就之时,多年沉疴积病全然不顾他未了的心愿,强行带他去了那个静养之地,他临终前批示的"托,托,托",成了他一生的遗憾。沉浸在悲痛中的北京市人民不顾中央反对,强行涌入天安门献花圈、共祭奠,即使对毛泽东个人崇拜,人民"左倾"的战火也不曾蔓延到他身上,没有人愿意也不忍心伤害那位为国家呕心沥血的老人,无论何时,他都是人们心中的晓风霁华,心中不倒的灯塔,一直如此,乃至后世。可他终究没能看见那花开依旧的海棠,或许他会在另一个地方,心怀闲情几许,又怀忧虑三分,看大国再起,看海棠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