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神兽归笼孩子的保险你买了吗


  保险就是聚众人之力的大海,有了它,家长和孩子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小水池会干涸。
  在洞庭湖旁边的一个小水池里,住着一条小鱼,它总是担心遇上大旱,自己的小水池会很快干涸。有一天,天上的大雁对它说:"小鱼,你搬到洞庭湖里去吧,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会有干旱了。"小鱼问:"洞庭湖就一定不会干吗?"大雁回答:"洞庭湖连着长江,长江连着大海,大海的水干不了,湖里的水怎么会干呢?"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尾自由自在的小鱼,那么我们所能够为他们做的,不就是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大的遨游空间吗?即使不能,也应该让孩子那一方水池连接到更广阔的大海,让他们不会遭遇干涸的危机、不用惧怕意外的来临。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天使,也是"甜蜜的负担",从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让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成长。
  但同时高昂的育儿成本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今,我们已不再停留于只满足吃饱穿暖的年代,给孩子铺好未来的道路也是父母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而买保险就是其中一个。
  保险是聚众人之力的大海,有了它,家长和孩子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小水池会干涸了。
  配置保险越早越好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我们的孩子配置保险最合适呢?
  一般来说,是孩子出生28天后,越早配置保险越好,一方面费率更便宜,另一方面投保相对容易过核保。
  但目前市面上各类保险令人眼花缭乱,家长又爱子心切,总想着保险越多越好,这种情况下,要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要么对各种保险都来者不拒,甚至花了冤枉钱、买错了保险。
  有保险业专业人士就建议,配置保险最好遵循"先社保后商保、先大人后孩子、先保障后收益"这个原则,而给孩子配置保险的时候,可以按照"儿童医保>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教育金"的顺序进行。
  在给孩子买商业医疗险之前,请务必先给孩子购买国家医保,这是国家给每个公民的社会福利。少儿医保属于我国的基本医疗制度,应该首先配置,每年大约100-200元,就可以有一个基础的保障。少儿医保的优点是能带病投保,不会因为孩子身体弱、得病概率高就拒保,有先天性疾病也可以办;但是存在着保障限制多、用药种类覆盖少等缺点,仅限于基础性保障。
  在基础保障配置完之后,家长便可以开始着手给孩子配置更加周全、保障覆盖面更广的商业保险了。
  首先是意外险。孩子精力旺盛、比较调皮的时候,磕碰、跌倒、烫伤等意外常有发生,所以一份优秀的儿童意外险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意外险主要包括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
  而对于孩子,国家有如下的身故限制:0-9岁,身故赔付不超过20万;10-17岁,身故赔付不超过50万。如果买了多份意外险,意外伤残赔付总额度没有限制,但意外身故赔付总额度同样不能超过上面的限额。
  儿童意外事故以小磕小碰为主,很难达到身故,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意外医疗保额、报销比例、免赔额"这三个部分。比如,大部分意外都是需要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因此意外医疗额度一般额度在1-2万即可。报销的范围则优先考虑不限社保用药,可报销自费药相比于只报销社保内的药更好。至于报销比例,自然是越高越好,100%报销为佳,免赔额越低越好。
  其次是儿童重疾险。据调查发现,由于少儿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抵御疾病侵蚀的能力较弱,孩子患病尤其是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加大。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电视新闻或者朋友圈里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年轻的父母掏空了全部的积蓄甚至欠债。
  这时候,一份重疾险既可以减轻因孩子患上重大疾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能完善孩子社保上的不足,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充分的治疗条件。
  那么,给孩子购买重疾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一要看能保疾病。常见的儿童重大疾病大概有10种,如恶性肿瘤、脑炎等。家长不应只关心保单可保疾病的种类,更多地要关注购买的这份保单能保具体的哪些疾病。如果保单涵盖过多且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往往只是浪费保费而已。
  二要看豁免功能。在购买重大疾病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它的豁免功能。一般重大疾病保险都是附加在主险上的,有些附加重大疾病保险赔付后主险还有效,分红及固定领取还可以领取,有的重大疾病保险赔付后合同就终止。
  三要看理赔流程。购买重疾险时,还要看出险后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因为有的医院并不在保险公司理赔范围内,如不及时转到保险公司指定医院,是不能得到理赔的。此外,条款的理赔比例、保障期限、售后服務、分红比率等也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接着是儿童医疗险。它是针对未成年儿童患有保险保障内的一些疾病而提供住院、治疗、手术等医疗费用的保障,是对我们前面提及的少儿医保的一种补充。一般来说,给孩子买医疗险主要有两种:百万医疗和小额医疗。百万医疗可以解决大额的住院费用支出,是必备保障;小额医疗能够解决普通门急诊的费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配置。
  最后是教育金。相比前面几类保障型保险,教育金可以说是一种收益型保险或者理财类保险,是针对少年儿童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教育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险金。但在保障类产品没有配齐前,不要首先考虑给孩子配置"理财类"产品。因为理财类产品会占用大量现金流,流动性较差,很可能会导致父母无力再为孩子购买真正保障类的保险。
  因此,从保障角度讲,理财类产品一定是在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等配置之后才考虑的。真正有经济能力时,才可以考虑这类产品,而且要重点关注长期的收益和安全性。
  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误区1:家长"裸奔",孩子"全家桶"
  孩子出生体弱多病,买个健康险本无可厚非,但许多家长把所有保障成本几乎都花在孩子身上,就过犹不及了。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保障,家长发生身故/伤残/重疾所造成的风险,是给孩子买再全的保险都无法规避的。所以,在给孩子买全保障之前,先确定家长的保障型产品已经完善。
  误区2:家长的晚年没有着落,却考虑孩子的终身
  许多家长没有在退休前为自己规划好晚年的健康、养老保障,却给孩子买了各种终身的重疾险、寿险。等到在孩子中年的时候,父母的健康和养老问题就会变成孩子身上的"两座大山"。
  年纪越大,越难买保险,到那时健康、养老等风险已经无法再转移给保险公司,只能落在儿女的肩上。记住,规划好自己,就是善待孩子,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误区3:解决未来的,却不解决眼前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教育金这类理财保险之外,寿险也是家长容易花冤枉钱的地方。一般来说,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不需要给孩子买寿险,寿险是对被保人经济价值的补偿,例如家庭经济支柱就一定要配上,以防万一身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孩子是没有经济能力的,万一身故对家庭造成的打击也绝不是经济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因此不需过多为孩子考虑寿险。
  给孩子配置保险,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降低生活质量去把所有的保险都配置好,可以根据优先等级逐步配置、完善。家长可以考虑选择定期的产品,把孩子有独自经济承担能力前的保障做好,未来他们长大了也可以学会对自己负责,给自己配置更加先进的保险。
网站目录投稿:元荷